8.5/10

第九百九十九部《太陽照常升起》。

姜文隐喻的開始,也是開啟他此後作品的鑰匙。

沒什麼可說的,不是因為我沒看懂,也不是因為我看懂了,而是因為這是一場冒險,一場姜文設計出來的戲劇互動,人和人都不一樣,怎麼可能得出完全相同的答案?況且姜文從不會拘泥于微觀的元素隐喻,就像我在《邪不壓正》的短評一樣。他的所謂隐喻一定是宏觀的,是主題式的隐藏,而不是什麼所謂的"布代表布爾什維克"、"瘋媽代表什麼"、"李叔名字首字母倒過來代表什麼"…荒唐,幼稚,可笑。

每次看姜文的電影我都會想很多,這次也是,寫幾個觀點,不針對姜文,隻是我的電影觀:

1.看電影不應當以追求“不懂”為榮。

這個"懂"不是複述,也不是總結概括,更多的是一種理解。看懂的标準并不高。如果在理想情況下(你對這部電影沒有先入為主的觀點)一部電影,你不理解,也無理解之欲望,那它對你來說就是一部爛片,如果把主體換成大多數觀衆,這部電影就是一部爛片。同樣地,倘若你能夠理解電影的主題,哪怕隻是隐隐預感,你都算是看懂了一部電影。不要吹捧某個導演或某部作品就沒打算讓你懂,那要麼是他的失誤,要麼是你的幻覺。

2.電影就是講故事。

姜文夠鬼才了吧,庫布裡克夠鬼才了吧,塔可夫斯基夠夢幻了吧,伯格曼夠藝術了吧,或者你說卓别林、劉别謙這樣的宗師。他們無一人不在講故事,故事就是電影鏡頭、光線乃至一切的唯一載體。

3.電影或許是留白的藝術,但絕不應當是空白的藝術,更不會是白紙的藝術。

之前還有人就這事跟我擡杠過。類似《太陽照常升起》這種所謂的布萊希特式的戲劇實驗,姜文也隻不過留白了一半的故事令你浮想聯翩,這還是建立在主幹明确、情節相對連貫(雖然連貫但真晦澀啊)的基礎上,此舉尚大膽乃至招來非議,就更别說一些商業片諜戰片劇情上的低級錯誤了。

4.沒有多少能真正超越觀衆、超越時代的作品。

《太陽照常升起》《讓子彈飛》這種作品恰恰沒有超越時代,你必須在當時、在現在、在每一個時間細細品味,你将品味出不同的滋味,但這些滋味都建立在它本身的主題之上。電影不是先知,況且人類的審美以及社會進步也并不一定向前發展。電影隻會在技法上領先時代,不會在主題上領先時代。

觀衆也是同理。《太陽》放到哪一天的院線都會血本無歸,放到哪一天的觀衆都會争議巨大,這并不是壞事(當然沒賺到錢挺糟心的),這恰恰是這種電影的雙刃劍,也是魅力所在。

回歸到作品,這片子究竟講了什麼玩意?我到底看沒看懂?我覺得這就是一個再簡單不過的故事,就是那個像大象玻璃一樣寫在最顯眼地方的一句話:太陽照常升起。

哦,對了。有時間可以去觀賞一下b站此片彈幕,雖說我極力反對開彈幕看電影,但不妨一觀。姜文算個什麼?他們才是大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