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1987年,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紅樓夢》第一次被搬上電視熒屏,這部由王扶林導演執導的電視劇在央視一經播出,可謂萬人空巷,收視率高達70%。随後,在全國掀起一股“紅學”熱潮。迄今為止,該劇已在各大電視台重播了千餘次,影響了幾代人,被譽為“中國電視史上的絕妙篇章”和“不可逾越的經典”。

30多年過去了,這部電視劇的影響依然存在,在觀衆心中的地位亦從未動搖。在豆瓣上它的評分高達9.6,甚至有評論稱是“大陸電視劇鎮山之寶”,觀衆對其的喜愛可見一斑。

...

...

在80年代艱苦的環境下,這部總投入隻有680萬元的電視劇何以經過時間和人民的考驗而被奉以經典,人人為之稱頌?其成功之處主要有六點。

改編

...

電視劇的拍攝首先要有劇本。衆所周知,《紅樓夢》前八十回是曹公原著,劇本改編較容易。而四十回是續作,許多地方是違背曹公本意的。要在忠于原著的基礎上進行改編的話,是不能參考後四十回的續作的,這就給劇本的改編帶來了難度。

好在,當時的劇組有一支強大的顧問團,成員包括周汝昌、馮其庸、沈從文、曹禺、楊憲益、蔣和森等衆多大師,而且他們是自願參與,不要報酬的。

...

尤其是紅學家周汝昌先生,對紅樓夢的劇本尤其得關心。據編劇周嶺回憶,周汝昌先生每期劇本都等着要看,“不給他送他會不高興的,給他送慢了他會着急的,看了劇本以後不讓他說話是不可以的。”可見其用心之深。

在對前八十回原著深度研究的基礎上,又參考了衆多紅學家的研究成果,最終的劇本設計摒棄了續作寶玉瘋癫、鳳姐掉包、賈母迫害黛玉、後“蘭桂齊芳、家道複初”的大團圓結局,創作了香菱之死、探春遠嫁、襲人被逐、寶玉離家、黛玉之死、賈府抄沒、諸芳流散、賈府消亡等劇情。符合了曹公“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本意,也獲得了紅學界和紅樓愛好者的廣泛認可。

學習

...

1983年,紅樓劇組成立。随後派出了一支選演員組到全國各大省市挑選演員,從一萬多候選人中選定了60多人進入劇組。這些人來自各行各業,大部分非專業出身,從未有過影視表演經驗。比如元春的扮演者原本是售貨員、妙玉的扮演者原是皮鞋廠的工人。

為了讓演員融入角色,劇組于1984年春夏兩季在北京的圓明園和八大處開設了兩期學習班。

演員們在學習班的生活很規律:上午先跑步鍛煉、練身段,然後去教室聽紅學家講課,學習、理解原著;下午所有學員談上課體會,然後各自搭小品、試角色;晚上就練習琴棋書畫,學習古代的禮儀,算是一種放松。

其實不隻演員們要聽課學習,當時導演、編劇、服裝師、攝影師等都參與了學習,誰都不願放棄這個聆聽“紅樓天團”授課的機會。

正是有了演員們的努力學習,才使我們看到的劇中人物的一颦一笑、一舉一動都那麼的賞心悅目,也才有了我們所看到的探春下棋、黛玉寫字、惜春畫畫、黛玉彈琴等絕妙畫面。

真實

劇組在拍攝過程中,竭盡全力做到真實。不像現在電視劇打人的假打,劇中打人的情節都是真打,演員們可謂受盡皮肉之苦。

賈政打寶玉、王熙鳳打平兒、薛蟠打香菱、柳湘蓮打薛蟠都是真的動手,打的實實在在。

在一次薛蟠打香菱的劇情中,薛蟠一巴掌下去,打的香菱的扮演者陳劍月老師耳鳴了二十多天。

扮演王熙鳳的鄧婕老師在演最後裹在席子裡被拖着走那一幕時被凍暈了過去,差點休克。

...

試問現在的電視劇哪個還能做到這樣?一些演員動不動就用替身,受到一些諸如擦破皮的輕傷都要發微博求誇獎。對比前輩們的付出,豈不可惜可歎。

場景

原著裡的一個很重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地方就是大觀園,那電視劇的拍攝也同樣需要一個大觀園。好在,著名建築設計師楊乃濟先生早就有了大觀園的雛形,做了設計圖,這就為劇組建造大觀園提供了依據。

83年年底,劇組為北京大觀園的設計舉行了多次設計論證會論證楊乃濟先生的設計圖,很多紅學家參與并提出了參考意見。對大觀園一花一木的布置,潇湘館、大觀樓、怡紅院等建築的位置關系,甚至水系的流動方向都進行了周密的論證,以求最大程度上還原原著中的那個大觀園。

...

但僅在北京大觀園一處場地取景是不現實的,也是無法滿足要求的。為此,劇組曆時三年,輾轉了10個省市、41個地區、291個景點,以達到最好的拍攝效果。

服裝

...

除場景選擇之外,87版紅樓還有一個為之稱道的就是人物的服裝設計。劇中主要人物的服裝,除具美感外,是與人物的地位、性格等相匹配的。這為該劇增添了不少色彩。

這些服飾的設計主要歸功于服裝設計師史延芹老師。史延芹老師在三年的時間裡為劇中上下四百多号人設計了共2700多套服裝,僅王熙鳳一人就有74套。

因為紅樓夢沒有具體的年代,史延芹就決定參考中國曆代各個朝代最美的東西,經過自己的設計和規劃,大膽地創作出一個紅樓夢年代的服飾。為此,她翻閱了很多關于古代服飾的資料,并到各地的博物館去詳細觀察古代的服飾,還多次去上海訪問紅學家鄧雲鄉等人尋求意見。

...

她要追求的,是服飾要表現人物性格内心深處的東西,要與人物的精神高度契合。林黛玉是高雅的美,所以衣服顔色多為白、淡藍、淡綠;賈寶玉是既活潑又單純,衣服顔色多為大紅色與白色的結合;而王熙鳳性格潑辣,故衣服顔色比較強烈,諸如黑色、石青、桃紅。可以說,每一件衣服都傾注了史延芹老師的藝術審美和追求。

信任

...

信任對于87版電視劇的成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

第一個信任是中央電視台對導演王扶林的信任。當時的中央電視台在将拍攝《紅樓夢》這麼重大的任務交給王扶林後,隻提出了一個要求:忠于原著。對具體的拍攝不作任何幹涉,給予其極大的信任。

第二個信任是導演王扶林對作曲家王立平先生的信任。對于電視劇紅樓夢的作曲,王立平先生是毛遂自薦的。他主動找到王扶林導演,與之長談,最終獲得了王扶林導演的認可。他随即就向導演提出了要求:紅樓夢所需的所有曲子,他要全部獨立完成。

紅樓夢曲子創作是很難得,因為原著中隻有詞,沒有一個音符,這就要求作曲家要無中生有。而要在規定的時間内讓一個人去獨立完成,是要承擔很大的風險的,但王導同意了。

當時劇組選定了《枉凝眉》作為主題曲,全劇組都在等着聽。曲子創作确實太難,王立平先生生生拖了一年,才把最後的曲子拿出來。放在今天,讓你創作一首曲子,别說一年,一個月拿不出來,走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王導對王立平先生深深的信任。

正是有了信任,才有了《枉凝眉》《葬花吟》《分骨肉》《聰明累》等15首我們耳熟能詳的紅樓夢曲子。真真做到了“滿腔惆怅,無限感慨”,所以它們至今仍在傳唱,經久不衰。

...

經典絕不是偶然,而是衆人苦心追求得來的結果。正是在導演、編劇、演員們、服裝設計、攝影師等全體劇組成員的共同努力之下,才有了這“不可逾越的經典”。

一入紅樓難出夢。不隻讀者和觀衆們難出夢,就連87版紅樓夢的諸多演員在電視劇拍攝結束後也沒有走出這個夢。

許多演員在拍攝完87版紅樓夢之後,再也沒有參與其他的電視劇拍攝。林黛玉的扮演者陳曉旭終身沒有走出林黛玉的影子;妙玉的扮演者姬培傑後信佛,并改名姬玉;晴雯的扮演者張靜林後改名安雯。

可見,《紅樓夢》原著之魅力,87版紅樓夢電視劇之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