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和波浪有相同的潜质,易融化、弥漫、汇合,不断变动,是节奏的底层逻辑和动力;还有一些偶然的启示,像零星散落的、闪动的、无法捡拾的光的斑点。音乐和大海有相同的潜质,躲进音乐里,像躲进能呼吸的大海里。变成比目鱼,变成水草,珊瑚礁,变成水蜗牛,变成海的一员。

真的,老实讲,娄烨太好了,比王全安的感觉好。

开头说了三次“撒谎”。之后还有“失踪”、很多次“也许”、“故事”。

场景如此真实,未经修饰,比纪录片,丝毫不露怯。而旁白似乎是满嘴胡话,又或许是真,总之分不清真假。影像与台词的关系如同肉体与谈话的关系。这些听上去是一个回忆的、悲伤的人说的话。

《夜上海》的歌一出,真是南北方太不一样了。南方的那种灯光、活力、历史里的迷醉、人声鼎沸,配合着开头纪录影像中的灰濛、浑浊、潮湿、混杂,说不清。

摄影师拍摄的美美,全程pov。拍摄对面的窗台和楼下的路段、街景,有点《后窗》,总之都是摄影机的窥视。

“马达从学校退学以后”,一排少年坐在路边,有点《西西里的美丽传说》。

“他以为他能做出一番事业,出人头地,衣锦还乡。可到了,他却成了一个送货的。” 一种宿命。

确实更像城市交响曲,无意识混合着有意识。《月蚀》里面很少有这样对城市的描摹,这里不一样。如果我是一张照片就好了,摄影机各处流连,照片保持忠贞。那么摄影机也行。

“开心馆突然被查封了,好像从来没有老板,没有美美,没有马达。” 城市化试图擦除人的记忆。

似乎拿《苏州河》一再召唤个人的回忆是不对的,但是看完又狠狠emo了。

一个马达,两个同样长相的女人,一个从未露面的摄影机后面的人。两队人的故事开始像绳一样交缠在一起,最后全部都消失了。这样的故事是怎么编出来的呢。

当时不觉得美美的妆好看,现在,呜呜呜呜啊。

对,最美的两个,一个是马达和牡丹坐在酒吧里看电影,平拍过去,“两个不相识的人”,然后他们摩托出去,说“当然是爱情”,牡丹又给我一种《这个杀手不太冷》里的波特曼的感觉。还有一个,美美站着,哭了,金色头发蓝色眼影,慢慢把红色牡丹的纹身贴纸,沾着口水,贴在自己的大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