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都會有那麼幾部獻給大叔觀衆們的大叔電影,以刺激我們那日漸麻痹的神經,警示我們那衣帶漸寬的肚腩。

其中總有一兩部能引起大叔們的強烈共鳴、熱烈歡迎,與劇烈的顧影自憐。比如《飓風營救》《伸冤人》與《疾速追殺》,又比如2021年的大爽片《小人物》。

...

我曾經寫過一篇文《虎膽追兇》:每個大叔心中都住着一位“怪客”,簡述這類大叔電影的幾大構成要素,包括:

1、中年男性主角:

《飓風營救》的成功讓所有制片商看到了中老年男性動作演員們那寶貴的剩餘價值。

2、退役XX:

遲暮英雄們的職業都是退役XX,要麼幹過警察,要麼幹過特工,最不濟也是退役殺手或大盜。

3、家庭(女兒):

此類影片幾乎都把家庭濃縮為父女情,大叔們拯救或為之複仇的基本都是女兒,除了約翰·威克的狗和尼古拉斯·凱奇的豬。

4、低調與孤獨:

主角大多選擇了隐居,大隐隐于市,做起了隔壁大叔大爺,整天不是朝九晚五就是花園剪草,俨然一派百無聊賴的半退休生活。

5、打黑除惡:

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有正就有邪,有英雄就必須有壞蛋。要再現大叔們的光輝形象,就必須找來一幫罪大惡極的反派來背鍋。

《小人物》基本沿用以上标準套路,略微不同的是男主角并非大牌過氣動作明星,這也讓他顯得更低調,特工身份更隐蔽。

本片男主的身手并不完美,不像《飓風營救》裡的連姆·尼森或是《伸冤人》裡的丹澤爾·華盛頓一樣幾乎無懈可擊。他在初露鋒芒的公交車一戰中傷敵一千自傷八百,幾乎渾身是傷,這一點倒是和《疾速追殺1》片始邋遢落魄的基努·裡維斯有幾分相似。

而我們之所以愛看這些大叔電影,更多是因為它們能投射出我們内心的某些情感需求:

1、價值認同:

熟練的技能、豐富的曆練、沉穩的個性與低調的行事風格是大叔們用漫長時光堆積起來的寶藏。有别于年輕人的浮躁與輕狂,大叔們往往大忍忍于市,平日絕不高調展示曾經的輝煌與異于常人的往事,武器與必殺技更是深藏似海。

但真本領與功勞簿并不是拿來炫耀的,能埋多深埋多深,萬不得已才會出手。就像影片裡大叔們往往直到親人、朋友甚至是路人遭遇黑惡勢力威脅與迫害時,才會忍無可忍、憤然起身,露出他們原有的超強本領與尖利牙齒,将對手置于死地乃至撕成碎片。

2、同病相憐:

曾經的風光早已如過眼雲煙,如今與大叔們相伴的往往是煙酒嗜好、生活瑣事、家庭糾紛與兒女的教育問題。他們早已被時間磨平了棱角、盤圓了肚皮,可内心裡鬥志依然殘存着一絲微光。

戲裡戲外、銀幕裡銀幕外的大叔們感同身受、惺惺相惜。觀衆們也正在步入自己的中年危機,有着與銀幕形象相似的身體疲憊與内心懈怠,或許在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時代洪流下我們即将被拍死在沙灘上,淪為半退休的XX。我們需要榜樣,需要精神支柱。

你們适時的站出來,重披舊甲,即便隻是落日之前那一絲的夕陽回照,也足以撥開雲霧,射出一線奪目的光芒。有了這一束光,大叔們會在心裡築起一座燈塔……有老朋友陪伴,與這個該死的社會搏鬥時才不覺孤單!

我們喜歡《小人物》這樣的電影,因為我們都是小人物,也曾經擁有高手速、大志向與上心事。如今時光荏苒,青春不再,我們隻剩下矮姿态、大麻煩與緊荷包。

可銀幕上、銀幕後,和我們年齡相近、境遇相仿的大叔們仍在戰鬥,我們怎能不為所動?

每個大叔都是一個“小人物”,他們日常西裝革履周旋于職場之間,安分守己,彬彬有禮;關鍵時刻也能脫掉正裝撸起袖子,重燃鬥志,除暴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