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丁·斯科塞斯是一个狂徒?

好莱坞乃至全世界的电影人都能印证这一说法,他们对于斯科塞斯的评价无一例外的都称之为“社会学的狂徒”。

...

这俨然超出了电影本身所带来的价值立意,当一个导演被试图贴上标签,那他的艺术人格将会被社会环境所放大。就像我们在谈论世界现代艺术电影“圣三位一体”时,人们总会在他们身上寻找一种神秘气息。

如果塔可夫斯基不再以梦境坠入电影的灵魂,如果伯格曼不再把上帝作为探索的源泉,如果费里尼不再让超现实主义投射在奇幻的浪漫之中,那么我们在电影文化当中,汲取的或许只是一片荒废的体系情感,在文明逐渐缄默的年代中,我们始终在寻求一种和电影共存的庇护。

...

从左至右:塔可夫斯基《乡愁》、费里尼《甜蜜的生活》、伯格曼《假面》

马丁·斯科塞斯不同!

他狂放,他浪荡,他荒唐,他天真。

他狂放着要成为一个剃着莫霍克发型的《出租车司机》,整日游荡在鬼魅的夜间,在镜子前喃喃自语,举着一把枪,眼神冷酷的刺杀总统,好让自己感知到自我的存在意义。

...

他浪荡得如同霍华德·修斯,那个偏执成性的《飞行家》,肆意玩弄着电影产业,和凯瑟琳·赫本遨游在星光漫天的上空,做着一个极尽传奇的梦。

...

他荒唐到霸占金融世界,化身《华尔街之狼》,游走在美国的灰色地带,试图让金钱和欲望掩盖自己的人性丑恶。

...

他天真地闯入了一个电影迷阵,把钟楼和乔治·梅里爱化作对黑白默片的缅怀,而那个叫《雨果》的小男孩儿,也终将踏上一段冒险之旅。

...

这才是马丁·斯科塞斯,他的影像明了、畅快、从不故作姿态!

回归到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社会的血腥肮脏被袒露在银幕上实在是不得当的做法,人们开始争先模仿,妄想着自己也像罗伯特·德尼罗那般冷酷暴戾,好莱坞从不避讳影像上的刺激,他们甚至争先恐后的为斯科塞斯投资黑帮电影,因为观众喜闻乐见这样爆裂的场面,以至于后来的昆汀·塔伦蒂洛、迈克尔·曼等导演都在影像的质感和逻辑上有些许斯科塞斯的影子。

可马丁·斯科塞斯的独特在于他的人格面具一向都是平和的,你难以想象那个带着厚片眼镜,个子矮小,说话如过山车的男人是个浴血黑帮的电影制造者。

...

美国的真实现状和年代的文化给予了斯科塞斯很大的创作灵感,他与社会接轨,与人群交谈,与文化碰撞,造就了一个“大家”。

如若说他身为导演的存在价值是为了观测美国社会,那其作品则是美国现象本身,数十年如一日的挖掘让马丁·斯科塞斯的名字响彻世界,而其和善的态度则与多数导演的品性有些差异,似乎看不到过多的棱角,只站在好莱坞中心,笑看风云。

...

那《好家伙》够不够狂?

显然它不如《出租车司机》那般狂傲,在90年代初期,黑帮文化愈渐颓靡,大量的枪战动作片抢占了市场的版面,《好家伙》的诞生,实则是依靠真实故事的点缀,加以斯科塞斯个性鲜明的镜头语言组织,最后落实在了人性的抉择上。

这样的电影实际上是一种对逝去文化的缅怀,尽管1995年的《赌城风云》也在形式和风格上大为相近,但《好家伙》显然在历史上更具有浓烈的印记,这样的一部电影,是一次他个人导演生涯的分水岭,也是他对于美国社会文化的终极阐述。

...

就像其名字一样,《好家伙》标榜着伪善的面孔,在一次次人生的分岔口做出抉择,这更是“美国黑色梦”的象征,那个小男孩从小便认定了自己的归宿,他要成为一个江湖人,为非作歹,四处结交党羽,靠着走私抢劫过着优越的生活。

...

其实他本身认定的价值观是当时美国整个社会的现状,出身底层的人见多了腥风血雨的场面,看着那些黑手党杀人犯火,却有无尽的财富和崇高的地位,男人的社会身份在其中再次遭到贬低,能够用利益换来的生活,为何还要用本分实在的态度去争取?

...

马丁·斯科塞斯多次在底层阶级的出发点去探究人的本质和社会属性,这是他作为导演最大的良知,他把男人之间的矛盾冲突、身份价值、性格姿态刻画得淋漓尽致,有时候我们会忘记人本身所带来的利弊相争,而沉迷在他极富渲染性的暴力世界之中,所有的泛滥温情似乎都在他的影像中被践踏得粉碎,你所看到的只有贪婪、欲望、资本、和罪恶。

...

...

...

《好家伙》同样如此,它集合了过去斯科塞斯所有黑帮电影的特征,把社会的一个“大匣子”雕刻成两面,一面真实,一面伪装。

罗伯特·德尼罗所饰演的吉米,乔·佩西所饰演的亨利实质上是最真实的一面镜像,他们狂放不羁,肆意妄为,唯我主义,江湖制造。

...

而亨利才是伪装的那面镜像,他从小不学无术,只期望在江湖上混出一片天地。可实际上,他伪装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伪装成自己想要的生活,伪装成拥有江湖道义,最后当他一无所有,四面楚歌时,他才恍然大悟,一切都是虚假的。可当真实的生活来临之际,他却操蛋地认为还是偷抢拐骗的日子过瘾。

...

当然,人性只是《好家伙》在故事中所呈现的表象,它的内核仍旧是大社会。

马丁·斯科塞斯的影像中,快速凌厉的剪辑手法,平缓不刻意的运镜,视听节奏上的把控,是我们常常所忽略的,为什么?因为故事和人物都太迷人了。我们只顾着在他们身上找到共存感,却忽视了背后的大功臣,又有几个导演如他那般酣畅淋漓却又不着痕迹?几乎没有,这就是老马丁的魅力,那些炫技的镜头几乎全部融合在了故事和人物之中,无缝穿插着,令我们无法游离,更无法置评。

...

在2006年的《无间道风云》中,他做回了那个让我们拍案叫绝的斯科塞斯,新时代的他,不再局限于复杂的社会表层,更多的是做回内心的自我,于是我们在《沉默》中恍然有种迷失之感,这种感觉过去是不会出现的,他放慢了脚步,在类型片的创造中,逐渐找到和世界对谈的方式,所以无论是《禁闭岛》还是即将问世的《爱尔兰人》,我们都有理由相信他深刻的人生体验,是在循循引导着我们通往自由的边界,起码在那些看《愤怒的公牛》、《穷街陋巷》、《恐怖角》的日子里,我知道了一件事:别他妈和生活过不去!

...

《无间道风云》

...

《沉默》

...

《愤怒的公牛》

...

《禁闭岛》

但他是马丁·斯科塞斯,当他把幻想的激情投射在银幕上时,就已然宣告着世人他的身份,所以当有人问我谁是马丁·斯科塞斯时,我会玩酷地说一句:“马丁·斯科塞斯?他是黑帮之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