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英歌h

丹尼是個内向、孤僻的少年,沉浸于電玩世界,在校園總是被欺淩,受驚的眼神像隻小兔子。

在華爾街當股票經紀人的爸爸威爾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他決定放下手頭事務,帶上妻子和兒子去鄉下自己成長的地方度個假,通過森林狩獵,鍛煉兒子的勇氣和心理素質,“他得學會為自己發聲。”

結果,威爾和兒子在森林裡目睹一起槍殺,為自衛,威爾向兇手開了第一槍(“首殺”),被打死的卻是位警察。原來警察槍殺的是劫匪。為證明自己誤殺,威爾讓醫生妻子救活了奄奄一息的劫匪,劫匪卻綁架丹尼,為躲避警長追殺,脅迫威爾按他的指令,去把自己藏起來的從銀行搶來的錢,送到指定地點,換兒子自由。

而這起銀行搶劫案的幕後指使,竟是這位道貌岸然的警長,他還有兩位警察同夥。為獨吞這筆不義之财,他們殺人滅口。

結局,我不說你也想像得到,劫匪死了、黑心警長死了、丹尼安全了,正義終會得到伸張。

周末在家想找部電影看看,手指一滑就滑出了這部2017年7月美國上映的《首殺》(《第一槍》)。作為消遣,這部片子看看還是蠻過瘾的,不足100分鐘,多主題,動作、驚悚、警匪、親情、教育等大雜燴,除了森林自然風光很亮眼,藝術性乏善可陳。高大威猛的正派“老布”(布魯斯·威利斯)扮演了反派,而本是反派的劫匪勒維,卻被塑造成一位不乏人性與愛閃光點的人物,成為真正促成丹尼心理成長的人。這簡直有點颠三觀啊。

勒維不僅沒傷害丹尼,還在陪他玩電玩過程中,透露了自己搶劫的初衷,原來是為了給因患重症無錢送醫的女友媽媽治病,說治好了,他和女友就可以結婚在一起了。劇情的确有點狗血。他還雙目炯炯有神、臉上放着光,好像是教父一般,給受欺淩的丹尼上了一堂心理課。雖然從劫匪的嘴裡講出來有點違和感,但抛開人物身份,這番話還是有點普遍教育意義的。

勒維告訴丹尼,欺淩者就是想恐吓别人,讓别人害怕。你隻要抓住這一點就能阻止他們了。怎麼阻止呢?丹尼在玩遊戲時全神貫注,精神十分集中,對一切都有所準備,好像靈魂跳出了身體,在控制着遊戲裡的勇士。勒維說,這就是你要給欺淩者的态度。你能夠改變即将發生的事,心裡沒有恐懼,他想對你做的沒有什麼是你對抗不了的。你用勢不可擋的架勢,盯着對方,然後搖搖頭。這招能讓你在100次裡把他擊退99次。另外沒成功的那次怎麼辦?用盡全力揍他,或者跑,這并不可恥。

丹尼開始從怯懦、害怕變得勇敢,他将爬上樹屋的警察壞蛋推下去令其摔昏,當警長用槍逼着媽媽、脅迫爸爸就範時,他突然舉着手槍出現在警長身後。他不用開槍已證明了自己的勇敢。

勒維對丹尼的心理影響是深刻的,這表現在兩處細節,當爸爸贖回他的自由離開勒維時,他主動與勒維握了握手;當勒維中槍倒地,丹尼跑過去搖晃着他的屍體。

返城時,駕駛座上的爸爸扭回頭:“你還好嗎?兒子!”丹尼自信地笑笑:“我很好,爸爸!”

經曆這場劫難,丹尼獲得了心理成長,相信他不再害怕校園欺淩,會勇敢地說“不”。

校園欺淩是個普遍存在的現象。這部影片折射的是西方的教育方式,家長們更注重孩子心靈的成長、心理素質的強大。而我們通常的一些做法,比如家長像母雞護小雞一樣護着孩子,遇到孩子受欺淩,不是出面找學校告狀就是找欺淩者家長算賬,有些甚至不惜親自赤膊上陣打回來,而那些無奈無力的家長,可能會選擇給孩子換班、轉校等等。這些做法顯然并不利于孩子真正從心理上變得強大。

國情背景不同,教育理念不同。我們當然不可能一味效仿西方人一些教育方法,但更多關注孩子心理健康心靈成長,助其精神強大,應該是共通的。畢竟這樣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

要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發聲,而不是家長代其發聲。

...

劇照 源自網絡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