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期待與你一起,在電影裡創造故事~

首發:石墨社(smshe189)

...

有多少人想過自己是否對得起“父母”這個稱呼?孩子嘴裡的一聲“爸爸媽媽“,究竟意味着怎樣的責任?

是給孩子們買菜做飯、提供居住環境?還是給孩子們買衣服,送他們上學?

在亞洲儒家文化圈中,受家族制的思想熏陶,造就了血緣親情至上的父母與子女關系。

在他們看來,血緣關系所注定的親子紐帶是不可改變的。這也在情理上鞏固了他們對于自身“父母”身份的認定,從而忽視了真正的父母責任。

諸如上面提到的行為,隻是佐證了父母需要盡到的責任,并不等同于隻要做到這些,自己就是合格的父母。

似乎在亞洲文化中,沒有多少長輩會認真思考自己到底配不配當父母。相反,在他們看來,自己因為生下孩子,所以父母的身份已經天然注定。而在後續的孩子撫養過程中,隻要讓他們活下去,就是最大的功德。

同樣是受亞洲儒家文化熏陶的韓國,就在2019年拍過一部現實主義題材電影《小委托人》。

...

通過一對小姐弟的悲劇,揭露韓國社會存在已久的家庭思想頑疾,同時抨擊了這一現象背後的社會冷漠與法律弊端,非常引人深思。

10歲的多彬與7歲的敏俊是一對從小沒了母親的小姐弟,一直以來跟随着父親生活。

然而這個家似乎總是透露着異樣。

小姐弟兩在家中的日子,沒有長輩的身影,倒是姐姐多彬承擔起了照顧弟弟、打理家務的責任。

...

父親這個形象,在小姐弟兩心中是陌生,甚至是充滿恐懼的。

多彬有一次偷偷進入父親的房間,找到一個鐵盒子,裡面是母親曾經帶着孩子的照片。可是所有的照片中,母親的頭像都被剪掉了。

就在這時,父親回來了。多彬匆忙收好盒子,開門遇上了正要進來的父親。

從父親的語氣和眼神中看得出來,他對于女兒出現在自己的房間很不高興。

...

這裡埋下了本片的一個伏筆。

父親和母親原本的結合,本就不是因為愛情。也正因為如此,父親對女兒多彬始終愛不起來。

他甚至與孩子的後媽直言,自己也不喜歡這兩個孩子。這樣的思想觀念下,可見多彬兩姐弟的生活多麼壓抑,同時也為後來這個後媽虐待孩子,種下禍根。

...

得不到真正的父母關愛,小姐弟兩在這個家的存在感與地位也格外尴尬。

雖然他們有着上學的機會,也不缺衣服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床。

這些正是文章開頭所提到的那些父母盡到責任所做的事,但是小姐弟兩依然過的戰戰兢兢。

特别是後媽到來之後。

這個後媽似乎長得并不兇狠,她對兩個孩子也特别有禮貌。在孩子父親出門工作以後,還會在家裡給姐弟兩洗澡梳頭,為孩子準備飯菜。

...

隻是孩子們沒有意識到,這是他們苦難的開始。

後媽有典型的憤怒調節障礙,對于孩子們的調皮行為,采取的不是作為父母該有的思想教育,而是虐待懲罰。

本片為後媽設計了幾個動作,用來刻畫這一人物内心世界的變化。

每當她想要虐待孩子時,首先會停止目前手中的活,同時眼神中的殺氣瞬間湧上來,最後,用手腕上的皮筋将披散的頭發紮起來。

...

這一套動作,是一場虐待的開始,也在兩個孩子的心中留下陰影。每一次看到後媽做這幾個動作時,孩子們便止不住恐懼和哭泣。

後媽用這種她認為合理的方式,管教孩子“吃飯掉食物在桌上”“晚上不按時睡覺還在嬉笑吵鬧”“不按時回家”“疑似偷錢”等行為。

拳打腳踢,耳光相向。

多彬被後媽打到耳膜穿孔,身體上總是出現淤青,最後身體承受不了在學校暈倒,被送進醫院。

...

而弟弟敏俊在那次被懷疑偷錢的晚上,後媽讓姐姐教訓弟弟未果,憤怒之下對孩子的肚子踢了7下。

而這7下,是導緻敏俊死亡的直接原因。

可憐的敏俊,從來沒有感受過母愛,卻還要遭受禽獸不如的後媽虐待。敏俊的遺體,因為腸道破裂導緻腹部異常腫脹,這個畫面,是個人都應該心痛到不忍多看吧。

後媽沒有感到懊悔。敏俊臨死前,隻有姐姐多彬陪在身邊。

而後媽抓住多彬無法離開這個家,在外面會無家可歸的心理,在第二天強迫多彬承擔罪責,謊稱是自己欺負弟弟,将弟弟打死。

...

法學專業出身的後媽,知道未成年的多彬不會被判處刑罰,最終依然要回到這個家。

此事在社會上鬧得沸沸揚揚,所有人都在指責多彬為何如此兇殘,卻沒有人關注過多彬依然要跟兇手後媽生活在一起。

雖然,後媽在這件事後,帶着多彬在公開場合買衣服,表現的很親密。在家中,多彬始終沒有釋懷,也無從解脫。

...

當後媽得知,敏俊死後有一個律師一直在與多彬聯系,而且恰巧她又收到法院的傳票,她認為是多彬檢舉揭發自己,遂動手想要再次殺害多彬,幸而那個律師的及時出現,才阻止了這一慘劇的發生。

故事的最後,律師多方搜證,通過檢察院對多彬父親與後媽提起公訴。鐵證之下,這對惡毒的父母受到法律的制裁,洗刷了多彬的冤屈。

或許對于一部電影而言,這是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對于多彬以及死去的敏俊而言,這是無可挽回的悲劇。

法庭上的對峙,後媽說:

是,我承認是打過幾下。但我也是身為母親在教育孩子,想讓他們認識到錯誤。身為媽媽,自己的孩子做錯了,打幾下都不行嗎?

...

孩子噎到了,我會幫忙紮手指排毒血。還會給孩子紮頭發,還會去市場買菜給孩子們做飯,給他們買衣服送他們上學,作為母親應該做的,我都做了。如果不是我的孩子,我能這麼做嗎?

...

後媽其實直到坐上法庭,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裡。她和大多數家長一樣,對父母責任的理解片面到極緻。

2019年上映的電影《何以為家》,其實也讨論過這一類似問題。

很多家長其實不配做父母,他們隻管生,卻不管孩子的成長。《何以為家》中,是無法顧及孩子的生死,而《小委托人》則是無法提供孩子健康成長的條件。

當父母把“我生下你”作為道德至上的原則,這其實是極度自私的行為。因為如此,孩子永遠隻能聽任父母的要求,接受他們的所有行為,卻無法表達自己的想法。

《何以為家》中,小男主在法庭上狀告父母讓很多人覺得是不道德的。《小委托人》中,多彬姐弟在第一次被後媽虐待之後,選擇報警,而警察的看法是,現在的小孩子,被媽媽打幾下就報警,真是可怕。

...

因此,我們在《小委托人》中,看到了電影對這一現象背後的社會根源剖析。

警察的看法可以說是代表着社會主流觀點,這是一種群體忽視與冷漠。其實不隻是警察,多彬的父親,就是本案最大的幫兇,他對孩子的态度,縱容了後媽的為所欲為。

在自己的兒子敏俊被打死之後,他似乎沒有絲毫悲痛。而在多彬遭受虐待時被律師救走并帶回家,父親第一時間所做的,是趕到律師家大鬧,并指責律師拐騙兒童。

多彬曾經跟律師這樣說:

就因為我不是爸爸媽媽相愛生下的孩子,所以我就不能像别人那樣生活了嗎?

...

這句話,莫名心酸。作為父母的你們,在生孩子之前,真的有認真考慮過這個問題嗎?

除了父親,還有多彬的鄰居們、多彬的老師,甚至是兒童福利機構。

那些鄰居多次聽到多彬姐弟在家中遭受毒打,沒有任何人伸出援手,都表示不要多管閑事。

...

而多彬的老師看到多彬脖子上的淤青,也不再深入過問。

更搞笑的是,那個緻力于“提升兒童們的福利,兒童們的生活質量“的兒童福利機構,以律師男主為代表,卻非常讨厭孩子們到這裡來。

...

社會的冷漠,導緻孩子孤立無援。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可以說,多彬的悲劇,并非一朝一夕,也不是某一個人的責任,那些自以為無辜的旁觀者,其實都是幫兇。

除了對整個社會的批判,《小委托人》也對整個法律制度進行了探讨。

多彬的後媽最後在法庭上以傷害緻死罪判處有期徒刑16年,而父親以縱容虐待兒童罪判處有期徒刑5年。

這個刑期又如何呢?

多年以後,他們依然會回到社會,而敏俊的悲劇無法挽回,多彬的心理創傷不知道要多久才能愈合。更重要的是,她已經無法回歸原來的家,而她确實也已經無家可歸。

韓國的虐待兒童舉報案,從2001年的4133件,到2017年的34169件,增加了十倍。但絕大多數施暴者都被判以緩期執行或罰款,兒童虐待者,每五人中有四人為父母。

...

...

這應該隻是保守數據,因為很多孩子不敢發聲,也無從發聲。

對于整個韓國法律而言,即使孩子去警察局報案,或者老師發現了這一情況,向警局報案,其最終結果都是要被派到類似的兒童福利機構。

...

而這些所謂的兒童福利機構,并沒有任何執法權。他們更像是一個尴尬的調停者,走走過場。

...

如果不是像《小委托人》中有一個律師良心發現,願意傾盡全力去為受害者多彬和敏俊上訴,而且有幸掌握了關鍵的證據,那這樣的悲劇最終又該如何收尾呢?

《小委托人》當然不隻是完全的負面情緒,和大多數韓國敢于揭露現實的電影作品一樣,它像一把尖刀紮進這冰冷的社會之中,而這個缺口,正好可以照進來溫暖的陽光。

借着這陽光,有些人感受到溫暖,有些人也在進行反思。

-END-

關注我,一起探索更多電影吧!

喜歡的話,記得小手點一下擴散出去哦~

更多影評:石墨社(smshe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