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娘子和許仙的愛情故事在中國可謂家喻戶曉,其相關影視作品也不勝枚舉。但在許多版本的《白蛇傳》中,主題基本是定型的,即表現自由戀愛與外部反對勢力的沖突,贊頌美麗崇高的情感。魯迅先生曾在《論雷峰塔的倒掉》一文中說道:

“試到吳越的山間海濱,探聽民意去。凡有田夫野老,蠶婦村氓,除了幾個腦髓裡有點貴恙的之外,可有誰不為白娘娘抱不平,不怪法海太多事的?”

此言說出了人們聽到白蛇故事後基本一緻的心聲,後來人們對這個故事的傳承也幾乎延續着同樣的主題。然而,當定型的故事遇上銳意創新的創作者時也會被颠覆。1986年,香港作家李碧華寫出小說《青蛇》;1993年,根據這部小說改編,由徐克執導的電影版《青蛇》上映。這部作品另辟蹊徑,以青蛇的視角對白蛇的故事進行重新講述,無論是人物還是主題都發生了變化。

電影主要人物自然還是這四位:白素貞、許仙、小青、法海,情節主線也與《白蛇傳》大緻相同。其獨特之處在于,與通常版本着重人物之間外部的對抗不同,《青蛇》更加重視深入人物的靈魂,去挖掘人物更深層次的欲望與人性。而要理解這部電影,便需要對這四個人物進行分析。

白娘子與許仙

相對來說,白娘子的形象是改變最少的。她是有着極高道行的蛇妖,卻違反天條,癡迷于凡人的愛情,甘願做一個普通人的妻子。她處事成熟穩重,卻對許仙用情至深,為了愛情可以不顧自己的生死。

...

但白娘子全心全意、毫無保留的愛也讓她失去了理智,她幾乎是在一味讨好許仙。她對許仙一見鐘情,很快地就托付終身。面對許仙的懷疑,她并不生氣,看到許仙出軌,她假裝不在意,隻是責怪小青。白娘子在愛情中是極卑微的,然而這卑微并沒有換來許仙的專情。

...

許仙在《青蛇》中仍是個書呆子,老實木讷,白娘子看中他的正是這一點,隻是她隻看到了表面。許仙在書院教書,看到學生寫的情書後拿起來撕碎,說讀書人應該專心緻志讀書,沉迷女色隻能自毀前程。然而他之後的所為,卻與這一番說辭形成了反諷。

面對白娘子的熱情主動,許仙立刻淪陷,很快地墜入愛河。而給學生灌輸的理念卻被他抛到九霄雲外去了,抱得美人歸的他在講台上竟然發呆傻笑起來,受到其他老師的嘲笑。

然而許仙是貪心的,得到了一個還想再要一個。小青幾次故意色誘許仙,而許仙每次都是意亂情迷,一臉癡态。若不是白娘子撞見,他已經和小青睡在一起了。

在許仙身上,看不到對愛的專一,而隻有對欲望的癡迷。當然,欲望與愛不是完全對立的,并不能否認許仙對白娘子有真的情感。隻是這情感是不堅定的,這既體現在他與小青的暧昧上,也體現在他最後的妥協上。他被抓到金山寺後,同意隻要法海與白娘子休戰,他就願意四大皆空,成為僧人。比起不顧一切為愛抗争,他選擇用妥協來保全各自性命。

法海

法海在《白蛇傳》中是個絕對的反派,在原著中也隻是出場不多的配角。而在電影中他的戲份大大增加,形象也更加複雜。

...

作為修行除妖的高僧,法海認為神人鬼妖四界,等級有序,而他是這秩序的維護者。強烈的使命感使他見妖便要收,然而結果卻是電影一開頭他就錯收了一個有佛蔭的妖。法海堅信人妖殊途,拆散白娘子和許仙,可當他看到白娘子生下一兒時,才知道妖也可為人。他幡然悔悟,救下白蛇的孩子,他那種人妖對立的觀念徹底破裂了。

電影還颠覆了法海的禁欲形象。他恪守佛家的色戒,卻無法擺脫自己的欲望。電影開頭法海撞見在竹林中産子的全身赤裸的村婦,結果修煉時腦海裡還出現女人的影子,困住他的魔障其實就是性欲。在與青白二蛇交戰時,法海讓小青助他修行,結果在小青的誘惑下他輸了定力,使得他惱羞成怒。

...

法海的正義和禁欲在電影中都被解構,他笃信的秩序和色戒暴露了其本身的虛僞。人妖并不殊途,妖可以有和人一樣的情感,生下凡人的孩子。人妖殊途的秩序隻不過是束縛自由戀愛的教條,而遵守這教條的法海自以為拆散人妖戀是在普渡衆生,實際卻成了“惡”的幫兇。

色戒是佛家修行必須遵守的清規戒律,然而,人皆有本能的性欲,這是正常的。但色戒卻把性欲當做罪惡來壓制,恪守戒律的法海始終不能正視人之本性。法海沒能戰勝自己的欲望,這是他修行的失敗,但另一面,卻也是人性的勝利。

青蛇

在《白蛇傳》中,小青一直是作為配角而存在,而這部被命名為《青蛇》的電影卻給了小青主角的身份。她不但是“旁觀者清”,而且她也想有凡人的情感,不斷地探求情為何物。白娘子和許仙從攜手到分離的過程,同時也是小青從“無情”到“有情”的過程。

...

白娘子比小青多了幾百年道行,她已經有和凡人一樣的七情六欲,也熟悉凡間的人情世故,除了擁有法力之外,她的言行幾乎與普通人無異。小青則像一個還沒長大的孩子,愛玩愛鬧,無拘無束,對人間的情感和規矩都還非常陌生,一不小心就暴露了妖的原形。

...

小青一直以來都與白娘子相依為命,而今姐姐卻要嫁給凡人為妻,她自然會不舍甚至嫉妒。她心裡暗自和姐姐較勁,她誘惑許仙,誘惑法海,發現無論是和姐姐在一起的許仙還是法海這樣的得道高僧,在她面前都如此容易地就失去了定力。她自以為這說明自己的道行不比姐姐差,姐姐有的她都有。

可是小青沒有眼淚,白娘子告訴她:當你覺得自己什麼都隻赢不輸的時候,怎麼會有眼淚,怎麼會哭呢?

情感是無私的付出,而不是自私的争輸赢。當小青和姐姐一同前去救許仙,發現許仙已經剃度出家時,小青這時流下了眼淚。她的眼淚是為姐姐流的,她對姐姐的深情使她無法容忍許仙的背叛,所以一劍殺了他。

小青告訴姐姐,凡人有情,妖也同樣有情。隻是姐妹幾百年的感情,在白娘子心中卻比不上與男人的愛情。

...

原著與電影

電影與原著都對《白蛇傳》進行了具有現代意味的解構,但兩者又有所差别。《白蛇傳》和許多民間愛情傳說一樣,是一個專講“情”的故事,而李碧華和徐克則以“欲”來解構這個故事裡的人物。“欲”的加入直接颠覆了許仙和法海的形象。

原著偏重于解構許仙,在原著中,許仙與小青出軌後便想抛棄白娘子,和小青私奔。他知道那姐妹二人是妖,而且都喜歡自己,所以他旁觀姐妹矛盾,自己腳踏兩條船。而一遇到危險,他馬上選擇自保,簡直可以說是徹底的渣男了。

...

電影中的許仙沒有那麼“渣”,導演偏重于解構法海,使法海背離自己的正義和禁欲。相比于許仙對欲望的貪得無厭,力圖禁欲而不能的法海反而成了一個相對正面的人物。

白娘子則仍是那個我們熟悉的白娘子,隻是她在新的故事中成為配角,主角換成了小青。而原著與電影對小青的不同刻畫也使得兩部作品的主題有了差異。

原著的小青不僅僅是白娘子和許仙愛情的旁觀者,她自己也卷了進去。她愛姐姐,但也愛許仙,在兩人之間苦苦掙紮。而許仙的自私薄情辜負了兩個愛他的人。最後,白娘子告訴小青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轍。而殺了許仙的小青也對凡人的愛情失望。

原著中有一段與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極相似的話,說每個男人都希望自己生命中有兩個女人:青蛇與白蛇,每個女人也希望自己生命中有兩個男人:許仙和法海。李碧華似有一種和張愛玲同樣的透徹和蒼涼,對于人性和愛情,她們是悲觀的。

而電影中的小青最後對法海說:你們說人間有情,但什麼是情,真是可笑,連你們人都不知道。等你們弄清楚了,也許我會再來。

...

電影的結局是開放式的,導演并不回答情是什麼,而是希望觀衆通過這個故事自己去思考。相比原著,電影對情的态度顯然更加積極,冷酷的法海最後救下了白蛇的孩子,對青蛇的稱呼也從“妖孽”變成了“小青”。法海的情為這部電影增添了亮色。

比起原著的徹悟之語,我更喜歡電影的開放性結尾。對于神秘玄妙的情,隻能不斷去追問其複雜性,而不可求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答。畢竟,問世間情為何物,古今中外的智者們追問了幾千年,也無法給出一個準确答案呢。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