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筆記之--電影裡程碑

關于電影發展中時代風貌和風格流派的介紹。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電影藝術在一百多年的發展中,在不同時代、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呈現過許多思潮、風格和流派,展示出世界電影發展的某些特點特色。 了解它們,可以充分地把握電影這門藝術的時代精神和藝術魅力,進而獲得精神的啟迪和藝術的感悟。

先鋒派電影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先鋒派電影是伴随着19世紀末期以來的,現代主義文藝思潮應運而生的。 作為電影的一種流派和一種運動,先鋒派電影開始于20世紀最初的年代,經曆了十餘年的過程,到20年代中期達到了全面發展的鼎盛階段。 它最早盛行于法國,後來影響到德國,之後又波及到歐洲和前蘇聯。 先鋒派電影運動是世界電影史的第一次電影運動。

先鋒派電影并不是一個統一的創作流派,它包括了 “ 純電影 ”、 “ 達達主義電影 ” 、 “ 超現實主義電影 ” 、 “ 表現主義電影 ” 等相互關聯有相互區别的創作流派。

先鋒派電影的重要特點首先是反傳統叙事結構而強調純視覺性,其次是形式方面的追求。 作為一種影片樣式,也有人稱為純電影、抽象電影或整體電影。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先鋒派電影主張絕對的自由想象,極端的純粹情緒,排斥任何真實和理性含義,所以有人認為他們是 “ 三無主義 ” , 即無理性、無情節、無人物性格。 他們反對電影叙事,主張 “ 非情節化 ” 、 “ 非戲劇化 ” 的 “ 純電影 ” 。

先鋒派電影在電影美學史上和電影藝術理論的,發展中有着不可磨滅的貢獻,它對電影藝術的審美潛能,尤其是電影的審美形式感的實驗和探索,極大地拓展了電影的思維并豐富了電影的銀幕造型語言。

詩電影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詩電影,電影創作中引進了對抒情詩本質特性理解,是一種以否定情節、探索隐喻和抒情功能為主旨的電影創作主張。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詩電影興起于20世紀20年代,發源于法國。 早期法國先鋒派電影的一些理論家和創作家就認為,電影應當像抒情詩那樣達到 “ 聯想的最大自由 ”, “ 電影最完善的體現 ,是電影詩 ” 。

詩電影通過運用聲光色等造型、叙事結構、人物表演等藝術手段,使影片充滿詩情、詩意、詩的節奏與韻律。

作為樣式形态的詩電影,後來在各國的電影創作界都有較大的發展。

新現實主義電影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新現實主義電影誕生于意大利。 從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将結束時興起,到1951年以後逐漸衰落。 雖持續時間不長,但影響深遠。

新現實主義主張把攝影機對準下層貧苦勞動人民,口号是 “ 把攝影機架到大街上 ”、 “ 還我普通人 ”,這就在影片制作的根本是沖破了傳統模式,對電影藝術再現物質世界、顯示空間現實的審美潛能作了新的重大挖掘。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新現實主義電影對于電影發展的突出意義: 一是凸顯了電影的記錄性。二是開創性地倡導了實景拍攝,這就使電影擺脫了長期形成的陳舊傳統程序的束縛,也使電影在走向民衆生活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和空間表現力,對于後來的電影創作有着很大的啟發。

新浪潮電影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新浪潮電影是繼歐洲先鋒主義、意大利新現實主義以後的第三次具有世界影響的電影運動。 20世紀 50年代末期到60年代早期,一大批年輕的電影創作者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拍攝了屬于自己的第一部影片,令人刮目相看,仿佛是一股浪潮一樣,為法國電影和世界電影帶來了新氣象,被稱為 “ 新浪潮 ” 。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新浪潮運動的流派,作家作品我們通常意義上劃分為三個部分。

1 " 巴贊" (電影評論家)《電影手冊》

新浪潮電影第一,對新現實主義紀實美學的成就給予高度評價。

第二,提出電影應該表現人的内心生活。(包括離奇,幻想)(與好萊塢電影是用來講故事的有本質的區别)

2 “新浪潮”電影

主張:提出“作者電影”的口号,即“拍電影,重要的不是制作,而是成為電影的制作者”。

特征: 電影采用低成本制作:啟用非職業演員;不用攝影棚而用實景拍攝;不追求場面刺激和戲劇化沖突。影片在表現方法上,廣泛使用能夠表達人的主觀感受和精神狀态的長鏡頭、移動攝影、畫外音、内心獨白、自然音響,甚至使用違反常規的晃動鏡頭,打破時空統一性的“跳接”、“跳剪”等。還采用一些以人物為對象的使用輕便攝像機完成的跟拍,搶拍以及長焦、變焦、定格、延續、同期錄音等“紀實”手法,将“主觀寫實”與“客觀寫實”相結合。電影帶有強烈個人傳記色彩。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3 “左岸派”電影

創作特征:作品大多把人的内心現實與外部現實結合,表現人的内心與現實的差距和矛盾。

在剪輯上采用跳剪,循環剪輯等手法,破壞影片的時空;重視自然音效、台詞和音樂;采用舞台職業演員;攝影講究構圖與布光。電影帶有強烈文學、戲劇色彩。

“ 新浪潮 ” 是世界電影史上一次電影革新運動。 “ 新浪潮 ” 主張用藝術趣味代替商業趣味,是西方現代派藝術在電影領域的反映。 “ 新浪潮 ” 電影刻意描繪現代都市中人的處境、心理、愛情和性關系,與傳統影片不同之處是充滿了濃郁的主觀性和抒情性。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1958年是“新浪潮”的誕生年,有兩部處女作問世:特呂弗的《淘氣鬼》與夏布羅爾的《漂亮的塞爾其》;1959年是“新浪潮”的幸福年:特呂弗憑《四百下》在當年獲戛納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新浪潮”電影以表現個性為主。特呂弗的《四百下》(1959)是較早出現的代表作。他用現代主義手法叙述了他童年時代的悲慘遭遇。他信奉所謂“非連續性哲學”,認為生活是散漫而沒有連續性的事件的組合,在電影創作上否定傳統的完整情節結構,以瑣碎的生活情節代替戲劇性情節。戈達爾是以蔑視傳統電影技法聞名的“破壞美學”的代表人物,他的影片在破壞傳統結構方面比特呂弗走得更遠,著名的《精疲力盡》(1959)就是其創作風格的最好體現。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新浪潮”不僅促進了法國電影表現手法的多樣化,也引發了現代主義電影思潮在歐美各國的第二次興起。像瑞典導演英格瑪·伯格曼,意大利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費裡尼等都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大部分影史家都以1964年作為法國新浪潮的終結, 新浪潮電影運動為法國乃至世界留下了寶貴的電影文化遺産,在電影風格和電影表現内容、表現方法奠定了現代電影的基礎,被認為是傳統電影與現代電影的分水嶺。


前蘇聯電影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蘇聯電影的藝術成就在于,它能讓人忘記冷戰,忘記意識形态的不同。在同等條件下,他們極難得到理解與尊重,卻依然運用高超的電影理念戰勝了一切偏見。在冷戰時期,蘇聯電影甚至獲得了世界上所有重要的電影獎項,包括兩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戰争與和平,莫斯科不相信眼淚)及多次提名,可以說是榮耀長存。 前蘇聯是世界電影強國之一。 從早期的無聲電影到後來的有聲電影 ,蘇聯電影都以其豐富的藝術内涵在世界電影之林占有重要地位。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蘇聯電影故事性強,藝術内涵豐富,題材多樣化,多次獲得世界上重要的電影獎項。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十月革命後,蘇聯電影開始迅速發展。特别是20世紀50 年代以後,蘇聯電影開始在作品中探讨普通人的命運, “ 非英雄化 ”、 “ 非清潔化 ” 、 “ 生活流 ” 等傾向在一些影片中多有反映。 以前在作品中回避的人性問題得以突破。

好萊塢電影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 好萊塢 ” 一詞往往直接用來指美國的電影工業,甚至成為美國電影的代名詞。

電影在美國是一種工業化商業,是娛樂的手段,電影的藝術價值往往依附于商業價值。 “ 好萊塢 ” 電影就是典型的代表。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好萊塢大片所制造的一個又一個美國神話,往往也稱為美國文化和美國價值觀的一種重要輸出方式。

20世紀初,好萊塢隻是洛杉矶郊外的一個小村莊,由景色宜人的拍攝外景地逐漸發展為衆多電影公司聚集的龐大的電影城,30年代進入黃金時期。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好萊塢開創并制作了大量類型電影,如喜劇片、西部片、強盜片、歌舞片等。 無論是在戰争時期,還是經濟大蕭條時期,好萊塢一直為人們勾勒着—電影,這個神話般的、理想的、具有真實表象的幻覺世界。

電影制作在好萊塢成為名副其實的工業流水線。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以娛樂性、商業性為标志的好萊塢電影每年保持着高産出率、高上座率以及廣闊的海外市場,大導演、大明星層出不窮,大片出口、票房穩定,是世界電影業占據重要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