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練習曲》,一個聽力有障礙的大四學生小明,騎單車環台灣島。

...

因為,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做了。趁年輕,要折騰。

從高雄出發,逆風而騎,花蓮、宜蘭、彰化、北關……

一個人,一輛單車,一把吉他,環島。騎行的沿途海邊很漂亮,台灣的海岸線,太平洋的風,自由,海潮聲,很好聽,還有海鷗、海豚。

...

這一部電影不僅僅單獨騎行,還比較沿途重人情人文故事。

沿途很多路人很他打氣加油,下暴雨,沒有燈,想要車他,台灣海邊公路不是很寬,也沒有很專門的單車道。

小明是個善良的人。雖然溝通能力不強,小明畫圖,幫助外國人坐火車,幫助小女孩到海石撿畫畫,把跳上岸的魚放回大海。

單車爆胎,路過的騎行人也幫他搞定,因為騎行人也曾經受過别人的幫助。

騎行人曾經有個同伴,去過很多地方騎車,後來同伴因救人死了,從此他一個人騎了,好久沒有兩個人一起騎。

他每年都會環島騎,有特别鐘情的路,感慨騎單車可以見到最好的,也可以見到最差的。海水在侵蝕,台灣在變瘦。滄海桑田,人類終究敵不過大自然。

...

台灣也有朝聖,跪拜的方式跟西藏相比,溫柔很多。

小明的旅程去過爺爺奶奶家,對家鄉的念想。爺爺說起小明從小的聽力不好,怎麼祈福、接受、釋懷。恰逢媽祖娘娘,爺爺的信仰,祈求全家平安。

沿途中也有個老人家,把對人們的思念懷念刻成雕刻,最滿意的作品,是母親節為爸媽所刻,雖然他們已仙去,但人的父母隻有一個,他很想念,對年少故鄉的懷念,懷念那時候的媽媽、阿公。

中年人幫一群老太太租車租車,算便宜,抗議拿退休金,她們工作一輩子,這也是她們的聚會,也給她們帶來希望。

片中的《太平洋的風》,蠻好聽的,悲憫人文,太平洋的風一直在吹,海浪的聲音,吹進生命的深處。

...

騎行的意義,定點騎行,有目标可以征服,達到會很有成就感,磨練意志力,鍛煉身心,身體在路上,發現旅途的風景、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