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部电影最重要的是什么?情感和共鸣。

只要有人和生物存在的地方,都会有情感,但这份情感浓厚和淡然,就只能是取决于导演所想抒发的方式是哪一种?

...

《只是世界尽头》拿下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但哈维尔多兰再次站在了评论的两极分化界限。所以对于学院派的专业人士来讲,《霓虹恶魔》那样的电影会使人癫狂,因为它分明就在炫技,而情感,似乎找不到平衡感。哈维尔·多兰为什么深受戛纳的喜爱?不单单只是他的电影有很多美学色彩可以欣赏,更重要的是他作为年轻一代作者导演的情感方式令人深思:我们到底在追寻什么样的一种共鸣?

...

《只是世界尽头》两极分化的争议为他的这部新片赚足了噱头,多兰说这是他拍摄以来最喜欢的电影。在读《故事》时,麦基说过:如果一个作者和导演连自己的作品都不喜欢,怎么能够指望观众会喜欢?所以你得自己爱上这个作品。

很意外的是,《只是世界尽头》已经很成熟的向观众展示了多兰不再是只会拍同性或母子题材的那个多兰了,它故事内核围绕的是家庭,讲的是人和人心中的距离和信任。

...

是否你也想过,家庭聚餐像一场世界末日?

这是多兰抛给我们的疑问,过去看他会被他电影里大量浓郁的色彩和镜头运用所吸引,但是《只是世界尽头》不再只是围绕单一的个人模式而展开,虽然本片以第一男主角的视角而叙述,他得了艾滋病,离家12年的他决定返回家中告诉家人他即将离开人世,他的母亲,哥哥,妹妹和嫂嫂,成为了他所处世界即将面对的难题。

...
...

整个故事情节都偏向于舞台剧,这是以往多兰电影中所看不到的,接下来你将看到的是男主角分别与他们进行大量的谈话,有一部分观众并不认同他这次舞台剧的改编是因为他电影里的台词都没什么意义,只是为了交谈而交谈。但我依然认为我们并没有从情感的深处去理解多兰想要表达的内容,他依旧很纯粹。

...

首先与他交谈的是他的妹妹,他离开时她还很小,妹妹很仰慕他,觉得他可以为了自己的选择而踏出勇敢的一步,可实际上,妹妹的仰慕也是取决于家庭各方面的残缺,大哥安托万太蛮横无理和大男子主义,喜欢对她进行管教和指责。所以她把所有的期待都建立在了这个太久没见面的二哥身上,但其实她也不了解他。

...

再来是他的嫂嫂,大哥对他一直有偏见,觉得他少时离开家庭,所有的责任都是由他一个人承担,他的嫂嫂温柔贤惠,对他的到来也很意外,毕竟他们俩从来没有见过,虽然有着亲属关系,可他们俩更像陌生人。然而多兰用大量的留白和特写运用在了他和嫂嫂的交谈中,没有太对的对白,只是四目相对,看上去甚至有些暧昧,可其实这个家庭中唯一能够真正理解他的,是这个从未谋面的嫂嫂,她隐忍克制着自己的情绪,生怕自己的丈夫做出什么伤害到家庭感情的事情,所以她一方面希望男主角可以和哥哥交谈,一方面她处在家庭的风暴中心,思考着自己所处的位置。

...

母亲,多兰最擅长的母亲角色在这里被弱化,电影里,母亲行为有些夸张,浓妆艳抹,似乎对所有的一切都很亢奋。然而母亲这个家庭的主线力量也只是依附在哥哥的权力之下,抽烟害怕给大哥看见,但她说了一句很真实的话,她说:我不了解你,但是我爱你。这似乎是所有母亲的心声,这个离家太久的孩子她已经不知道他内心的想法,但是她爱他,用自己特殊的方式。

...
...

最后在车上和他争吵的大哥,是这个家庭的第一成员,他把所有的埋怨和指责都指向了自己的弟弟,他不了解他,也不太爱他,更不希望他突然的出现。可是他内心也会有一丝的怜悯,但他不愿意表达出来,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希望他和弟弟和解,也知道自己的弟弟不久于人世,但他不愿意让这个家庭承受这样的痛苦,母亲和妹妹都如此喜欢弟弟,他不愿意让真相变成一种伤害。所以他最终把他赶出了家门,其实他和弟弟一样痛苦,只不过他更嫉妒弟弟。

...
...

回到男主角,他离开家庭,回归家庭,都出于对这个家庭的爱与恨。他压抑和沉默,似乎对谁都只是笑笑或简单回答一两句,他当然希望留下来,母亲和妹妹还有嫂嫂给予他的一点温暖是他即将离开这个世界的最好馈赠。但他没有,背井离乡12年,早已是物是人非,也许他更明白自己哥哥的用意,留下来会造成更多的伤害和折磨。没有人愿意让爱自己的人看着自己离开这个世界。

...

所有的一对一对话铺垫都只是为了最后那一场高潮的爆发,当妹妹苦苦哀求着自己留下来而痛骂哥哥,当母亲看着自己的儿女争吵而无助,当嫂嫂退在一旁担心受怕地看着丈夫和弟弟的争锋相对,时间仿佛真的静止了,他就像最后镜头那只闯进屋里被禁锢着的鸟最后瘫死在了地上,这不是世界末日,而是一次命运的终结,他的妥协,拯救的是他家人的平静。为这,他再次离开,没有告诉他们自己内心隐藏的秘密。

...
...
...

这部电影当然有缺点,对话太无趣,矛盾不够突出,人物不够清晰。但,我们可以在这部电影找到共鸣,也是多兰看待家庭的一种共鸣,我们都在自己的家庭中失去和找回过,只是怎样面对当下的困境才是我们的思考方向。

...

法兰西梦幻般的组合在多兰的镜头中各自迷失,每个演员都刚刚好,绝不凸显自己的过分存在,这也是这部电影的精彩构造之一部分。

你看着奥斯卡影后玛丽昂·歌迪亚仅通过面部表情去传达人物内心时,你会知道这才是演员。你看着加斯帕德这个曾经的法兰西男神沉默不语,只看着他大量的特写镜头而独自感慨时,你会被这个角色所迷惑;看着野兽般的文森特·卡索在最后一场戏中苦诉着自己的无奈时,你会被他所感染;看着邦女郎蕾雅·赛杜满身的灵气和对自己哥哥的挽留,你会爱上这个妹妹。尽管有人称浪费了一众大卡司,但也有人说,他们都是整个电影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而我,则找到了另一种看待多兰的方式,他年轻有才,他不愿重复,他不拘于现状,这才是电影所真正需要的创造之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