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期待與你一起,在電影裡創造故事~

首發:石墨社(smshe189)

...

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

青春、成長,似乎一直以來都是影視劇挖掘内容深度的永恒話題。隻是,大多數作品喜歡将青春陣痛所造成的血淋淋結果,暴露給大家看,短暫刺激了人類感知,然後又用一種巧妙的情感和解,維護着無法言說的平衡。

《狗十三》中的李玩,最終在青春陣痛中獨自完成了成長過程。片子用了一種暧昧不清的方式,讓李玩窺見了成人世界的法則,然後淡化了她與父親之間的代際沖突(群體話語權争奪)。

...

李玩倒像是一個悲劇的符号,長大後的李玩,成為了維持這種殘酷平衡的新砝碼。

不像叛逆的李安,他對于成長表達悲觀的同時,會試圖用自己在西方世界習得的精神理念,去一意孤行沖擊這種平衡。

《卧虎藏龍》中玉嬌龍縱身一躍,也是與過去的自己訣别,她用一種激進的方式,證明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

台灣電影曆來以文藝著稱,文藝的本質是化骨綿刀,用最平淡的話語撕開最深的口子,不去縫合,讓衆人靜靜地圍觀這種解剖過程。因此,台灣電影中關于這種青春成長類型的作品數量龐大,《一一》《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光陰的故事》《戀戀風塵》《艋舺》等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所以,當我看到這部《陽光普照》時,有一種撲面而來的熟悉感。是台灣電影典型的文藝氣質,然後在兩個半小時裡,将青春的故事娓娓道來。除了立足孩子本身,本片也從多個層面進行對比解剖,試圖還原一場沉悶無聲的青春陣痛。

...

01

父輩的缺席

青春的主體是未成年的孩子。但是,他們的成長少不了父輩的參與。

父輩的角色,構成親子的血緣關系基礎,也撐起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家庭元素。

然而,在《陽光普照》當中,我看到的是一個四分五裂的家,以及尴尬到極緻的親子關系。

阿和兄弟的父親,是一個駕校教練。全片他出現在駕校的時間遠多于出現在家中,這一角色的缺席,導緻阿和一家四口從未完全同框,這也為整部片子奠定了一個主題基調——這個家是不完整的。

...

盡管一家四口都健在,但是阿和的家始終缺乏生活氣息,冷淡空洞。這是一種極強的現實諷刺,父輩大多數都認為,隻要一家人活着,這就是完整的家。

然而,在阿和的家中,沒有人知道哥哥阿豪心裡在想什麼,父親又一直都不承認叛逆的阿和是自己的兒子,面對法院對阿和的審判,他的意見是“關到老關到死”。

父親固執地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問題,他将“駕校教練”的身份帶到了家庭生活中。父親習慣用自己的方式鼓勵資優生哥哥阿豪,最典型的就是每年送他一本駕校出的筆記本,上面寫着“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标語。

...

在他看來,哥哥阿豪不用自己操心,就像是駕校裡能夠快速順利通過的學員一樣,他隻需要在适當時機送上那句話作為鼓勵。而對于叛逆的弟弟阿和就不一樣,那場阿和與菜頭砍傷人的案子,讓父親對阿和更是大失所望。

父親的策略簡單粗暴,他代表了一種家庭情感的割裂。不僅是與兩個兒子之間,就連與自己的妻子也是一樣。這樣的一家四口,從外表來看并無異常,卻在平靜的表面下暗藏洶湧。

父輩未曾懂得哥哥阿豪的真實心聲,于是那個夜晚,阿豪洗漱完畢,冷靜地從樓上一躍而下。而弟弟因為被黑輪欺負,找來了混混兄弟,無意間砍斷黑輪的手臂,最終入獄。

兄弟兩還有許多事是父輩不知道的。或許不是他們不想說,隻是有的時候無從說起,父輩也不一定會願意聽。他們的遭遇不是個例,其實像菜頭、黑輪以及與阿和早戀并懷孕的小玉,都是整個青春成長過程中,悲情的縮影。

...

菜頭從小就沒有父母管教,跟随着奶奶長大,他比起阿和要狠戾得多。而黑輪在被砍傷後,法院判定阿和與菜頭賠償150萬,黑輪的父親低聲下氣地求阿和父親給錢,從他的态度來看,似乎更重要的是給錢,而不是受傷的兒子。至于小玉,15歲國三學生,父母早亡,跟随阿姨長大。阿姨說,小玉從小很乖,後來跟阿和在一起甚至懷孕,卻都沒有告訴她。

無論是菜頭、黑輪、小玉,還是阿和阿豪兄弟,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父輩的缺席,喪失了本該有的家庭成長氛圍,在青春成長的關鍵時期,他們走向了不一樣的極端。

02

錯位的AB兩面

片中哥哥阿豪說過,這個世界,最公平的是太陽。不論緯度高低,每一個地方一整年中,白天黑暗的時間都各占一半。

這其實是站在太陽角度的自我安慰。然而,有些人會受不了太陽光的照射,隻想要找一個陰影處躲起來。

這段話在現實生活中的投射,就是阿和阿豪一家。阿豪作為資優生,從小受盡父母的寵愛,也承受着父輩的期待。而阿和從小叛逆調皮,不僅不受父親關愛,甚至他都不肯承認這個兒子。

每次有學員問他有幾個孩子,他都是回答一個。

...

這是一個很巧妙的回答。“a son“與本片的片名”陽光普照(a sun)“同音。父親,這個本應該是太陽一般存在的角色,在這個家中,卻盡顯偏見。

...

父親将所有的光芒照射在了哥哥阿豪身上,讓他為了迎接這種光芒而竭盡全力奔跑。而弟弟阿和卻始終處于陰影當中,尋求不到任何一點向陽的機會。

可事實上,兄弟兩成了命運極端的AB兩面,他們都渴望擁有對方的生活。阿豪每年都會接到父親送來的駕校筆記本,但是他從未在上面寫過任何東西。在心中他是拒絕父親的,然而從小頂着聽話懂事标簽的他,始終隻能将溫柔和善良給别人,把所有委屈傷害留給自己。

...

為了不讓父親失望,自己去複讀要考上父親嘴裡的醫學院。為了不讓母親操心,主動承擔帶小玉去産檢的工作。為了讓小玉與阿和見面,甚至将小玉領到了監獄門口。

印象中,他們一家四口唯一一次處于同一場景之下,是在阿豪的靈堂。阿豪的離世,讓阿和有機會請假從監獄出來,在阿豪的靈前,阿和見到了小玉。

阿豪就是這麼善良,他用生命去成全别人,卻連一塊屬于自己的陰影都找不到。他跟女同學說的那個“司馬光砸缸“的故事,其實就是自己内心的寫照。司馬光砸缸不是為了救别人,而是為了救自己,那個躲在缸中的陰影下,司馬光的另一面。

破缸的司馬光,就是最後縱身一躍離開人世的阿豪。他用這種方式,為自己赢得逃離陽光的機會。

而弟弟阿和,是始終處于陰影之下的孩子。沒有哥哥阿豪的優秀能力,自己似乎總是在闖禍,家庭對比之下,阿和被選擇性遺忘。可是,阿和卻是多麼希望能夠站在陽光下。

這種陽光,有父母公平的對待,有正常生活的權利。

在入獄之前,父親始終不肯承認他。出獄之後,他背負案底,許多工作将自己拒之門外。最後找到的洗車行工作,每日窩在封閉的洗車間,他的另一份兼職,是夜班便利店服務員。

...

阿和似乎已經習慣了這樣處于陰影之中的生活,對于父親,他最後也釋然了,決定搬出這個家,對于工作,他覺得隻要踏實幹活,有一口飯吃就好了。

AB兩面,兩種不同的人生态度與結局。哥哥想從陽光逃離,所以結束生命。弟弟想要逃離陰影,卻又觸碰不到陽光,就隻能接受現實。

本質來說,他們兩個都是青春成長下的陣痛受害者。哥哥的成長過于極端,弟弟的成長比較溫和。這似乎是兩種不得不面對的路。

03

社會的反思

前面也說了,青春成長這一話題,并不單純是孩子一個人的問題。台灣電影在解剖青春殘酷現狀的同時,也會延伸披露一些社會因素。

除了阿和阿豪以及菜頭等人的家庭環境所造成的主要傷害,片中還觸及到了教育和法律兩個層面。

教育的層面包括父親的駕校、阿豪的輔導班。

父親在駕校的環境與身份定位,很容易造成他非此即彼的心态。對順利過關學得快的學員贊許有加,而對學得慢長期不過關的學員缺乏耐心。

教練的身份移植到社會層面,就刻畫出了對于孩子在青春成長過程中存在不同方向可能性的區别對待。教練總是遵從“把握時間,掌握方向”的指引,強調教練的作用,不容得半點差錯。

...

這與阿豪的輔導班一樣,當阿豪反問老師,是否也同意司馬光的話時,老師大爆粗口将阿豪趕出去了。教書育人,老師卻做了他嘴裡不推崇的“惡“,這種對立處境,将青春期的學生推向極端。

很難想象,跟阿和在監獄一個牢房的獄友,連乘法口訣都記不住。然而,當阿和跟他用砍人的話語去描述時,獄友卻開竅了。這算不算是社會的悲哀。

法律層面,包括阿和與菜頭被起訴時的檢署、監獄裡的學習班。

面對阿和這樣的少年犯,法律似乎并沒有很好的方式進行管束。他們更傾向于尋求家長的意見,将這一矛盾焦點一股腦推回去,如果像阿和父親一樣,堅持要将孩子送進監獄,那法律也就順其自然了。

同樣的,在監獄裡的學習班,這群未成年人似乎也無心學習,老師自顧自地上課,不在乎孩子們聽懂與否。

...

總之,本片關于青春成長,站在了一個更高的維度,将造成青春陣痛的各類因素進行橫向對比。比起撕心裂肺的怒吼,《陽光普照》要顯得沉悶無聲,這也很符合現狀,大多數的青春陣痛都是壓抑的,隻是有些人跨過這道陰影,就不再重新提及那種痛感了。

片尾,阿和當着母親的面偷了一輛腳踏車,他要載着母親出去玩。這一幕,其實也用一種隐晦的話語告訴觀衆,阿和從小就渴望父母的關愛,小時候隻有母親會滿足他的願望,騎腳踏車載他玩。後來,逐漸叛逆的自己,學會偷車,去早戀偷嘗禁果。

...

這些,父母都未曾得知。

本片獲得豆瓣8.4的評分,也算是得到觀衆的認可。其實,大多數這樣的青春題材,能夠觸動人心的,往往都有強烈的悲劇色彩,去年的《少年的你》就是如此。

當然,悲劇之下,要看你如何将這個故事講得感同身受。《陽光普照》典型的文藝氣息之下,每一種情感都需要細品,每一次重看,都會有新的感覺。

不過,本片最後的收尾過于匆忙和直白。那場菜頭被殺戲份,通過阿和父親原原本本的台詞描述與現場回放,稍微有一點将前面營造的情緒給沖垮了。本該通過父母無聲的表達,在結尾進行情緒升華,卻最終失去了情感基礎。所以,當時看母親淚流滿面怒砸父親的身體時,稍微有一點情緒尴尬。

瑕不掩瑜,《陽光普照》值得一看。

-END-

關注我,一起探索更多電影吧!

喜歡的話,記得小手點一下擴散出去哦~

更多影評:石墨社(smshe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