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夢想”、“熱情”的時候我沒有辦法不落淚。

一、前進号的夢想前進号,我那搜隻取了名字,卻沒造出來的船。我這一輩子都在賣船,結果卻沒建造一艘自己的船就老了。我曾經夢想駕駛着前進号前往廣闊的大海,當我穿越海浪,乘着海風被浸透的時候,說不定會遇上鲸魚,然後我就尾随鲸魚,往海的盡頭前進,再前進。

...
翩然飛向大海的小船
...

他好像也在敲擊觀衆的夢想:“你心中有沒有懷抱着什麼夢想?就是現在。你還不遲,趁着腳還有力氣,神智還清醒的時候,去做你想做的事。”

當你真正對身體無能為力的時候,你會遺憾那些未完成的夢嗎?

看到這裡,不僅僅會設想自己的最後一刻,也很想問問為家庭付出的父母,你們的夢想是什麼?

但是這一部分的功能性太強了…這個人物本身的矛盾比如年輕時對妻兒不好以至于在療養院無人探望這些點必然被弱化成為一句提示的台詞。感覺這部分的追夢實在是太過刻意。

...
二、夢想是努力的練習和永遠的熱情

以前看《交響情人夢》的時候會感歎:天才也一樣在努力,也一樣會遇到低潮與困境。

但其實也要在每天16個小時的長期訓練中才能明白“我要的芭蕾是什麼”。

采祿也在不斷練習,甚至忘記了曾經的“感情”。

在天才的《交響情人夢》中,最打動我的是最後,野田妹放棄鋼琴,千秋先輩去找她,兩人重回初遇時分,再度聯彈K.448。

千秋先輩說:無論幾辛苦,無論以後有多少孤獨的挑戰,全因有這份快樂,叫我們跌倒後,再站起來…

...

這份快樂是純粹音樂帶來的快樂,也是我們能夠理解彼此的快樂。

當采祿忘記從前的“感情”的時候,

...

德出帶着對芭蕾純粹初始的愛出現了。

這個會在一周内背下社區住址和位置的年輕人,會在一周内沒有學過基本功的情況下站立一分鐘的老人,會讓采祿重新感受到熱情、支持與理解。

三、關于名字的由來

《交響情人夢》のだめカンタービレ的直譯其實是“如歌的野田妹”。野田妹就是自由自在的歌。

《如蝶翩翩》나빌레라是나비(蝴蝶)和-ㄹ레라的結合,最早出現在조지훈趙芝薰詩人(1920~1968)的〈승무僧舞〉中,意思是“像蝴蝶一樣”。

조지훈趙芝薰詩人

‘얇은 사(紗) 하이얀 고깔은/고이 접어서 나빌레라’.

「薄紗白弁 華疊蝶樣」

“白色的薄紗尖帽疊得很美,看起來就像蝴蝶一樣。”

나빌레라的빌레又會讓人不由自主想到발레(芭蕾),故事的背景和舞蹈的身姿。

他們會成為彼此的翅膀,擁有自己飛翔的瞬間。

四、還差了點什麼

第一集的引入太過刻意,人物到現在仍然覺得模糊。

天才般的少年,背負着父親的罪責和母親無法再擁抱的愛,在生活中掙紮,陷入舞蹈的困境。

獨自在漢堡店就餐的老爺爺,為家人奉獻了一生,悄悄練習,重拾曾經的夢想。

而兩人之間也有着電視劇戲劇般的牽絆。

但我覺得沒有全身心投入,他們的形象太有設計感(誰沒有呢?)反而變得平面。

采祿的情緒起伏,德出的熱情,我總覺得少了一些光。

這裡有光

我跳了十年,然後十年沒有跳,逐漸被生活壓彎了腰。。。。

但是今晚看了兩集之後,我下單了練功鞋。

我們都有自己的夢想,想做的事。那麼趁着現在,去懷抱着我們的珍寶,努力練習,保持熱情,在天空盡情飛翔吧!

不得不說,是心動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