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段時間美股三次熔斷,道指飛流直下三千尺,個把禮拜就跌了30%,接近了上次2008年的次貸危機。

于是翻出了這部《大空頭》,再回味回味。

搞金融的都太聰明了。絞盡腦汁變換着法樣的搞金融創新,金融衍生品。

普通老百姓,誰會想到,銀行會把所有的房貸,打包成債券來賣給投資人?而且還是AAA級的,評級類似于國債、政府債等有政府信用擔保的債券了。當然後來把次級貸款也打包,變成級别稍微差些的債券。結果銀行從這筆生意中大發不義之财。

而相關的金融關聯企業,評級機構,投行,代銷機構,誰都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去搞清楚這背後潛藏的風險。評級部門更是為了錢,白的可以說成黑的,各金融機構的風控體系更是形同虛設,而受傷害最深的還是普通的投資人和消費者。要麼資産大幅縮水,打了水漂,要麼房子被收,無家可歸,失業。

其實我們不要光看着美國金融危機熱鬧,幸災樂禍,其實在當今的ZG,金融産品的創新,衍生品,已經從老美那複制了不少,所以金融的風險也離我們不是太遠。

簡單說兩個吧。P 吐 P,以及公募、私募的一些坑。

現在大家基本上都看不到P 吐 P的平台了吧,為了防範金融風險,基本全被關了,虧錢的投資人不在少數,為什麼有風險,就說一個例子吧,在平台上的借貸人,需要抵押,有的借款人一套房子,挂在n個平台上,借了一堆錢,可房子就一套,到時候跑路了,一套房子的錢,根本不夠還。

公募基金,前段時間,行情好的時候,很火爆,常常超發,還買不到,其實很少有投資人去深究這基金後面究竟投資了些什麼?那麼多基金品種,而且混合型的,也不特别限定投資範圍,股票,債券,票據,貨币,什麼都能投。而且光債券,裡面就有n多種分類,國債,企業債,可轉債,門道多了去了,還有像美國的這種次級貸款也能包裝成債券。投資人如果搞不清楚裡面的道道,一旦風險來了,真的是叫天天不應。

還有火爆的ETF指數基金,必須要按比例配置場内股票,對那些交易不活躍的股票來說,一旦大盤暴跌,遭遇大規模ETF基金贖回,這些股票的命運就是連續跌停,賣不出來。ETF基金淨值也是跟着暴跌,這次美股的暴跌,一定程度上也有ETF基金的貢獻。

私募,就更不用說了,坑就更多了,不光是天使、股權投資了,什麼亂七八糟的東西都可以給你包裝成基金,什麼一個企業的項目,海外的房地産拆分成份額,商業地産租金,都可以給你包裝成契約型基金賣給你,不懂得裡面的門道,一旦項目違約,不能兌付,再回頭看合同,就什麼都晚了。

所以,不管是美國還是ZG,這金融的風險,從未遠離,如果想消費金融産品,還是多長幾個心眼兒,面對層層包裹的衍生品,謹慎點,總歸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