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bethlyn

香港電影的崛起是大衆本土文化的自我認知、自我滿足的過程,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僅香港本地的觀衆就足以維持香港影業的發展;直到李小龍把華語電影帶到世界之後(上個世紀70年代,嘉禾公司與李小龍接洽并開出兩部電影的合約,李小龍一口應允,同年在曼谷拍攝了羅維執導的武打片《唐山大兄》,該電影于1971年上映,不到一個月時間便打破香港電影票房紀錄,還攻陷了亞洲市場,将港片打進西方影院),香港影業更是進入了量産的工業化階段,而港片的風格亦傾向于官能快感及經濟實效。

港片所表現出來的娛樂至上除了一直在模仿好萊塢的制片模式外,更是以“量”來即時滿足本土觀衆的需求,以至于各種類型片都有短暫性的風靡及随之産生的審美疲勞。60 年代的武俠電影、70 年代的功夫電影以及 80 年代的黑幫電影都難逃此局。80年代香港電影現代化後,部分傳統類型淘汰,為滿足新的觀衆需求,開始出現“混合類型”影片,靈幻功夫電影就在這個時候為功夫片打開了新的市場。

...

1980年,洪金寶将功夫片,喜劇片及鬼怪故事合三為一,拍出了《鬼打鬼》,算是靈幻功夫片的開端,随後該種電影層出不覺,并小成氣候,直到1985年,洪金寶再次制作并監制了由林正英主演的《僵屍先生》,于是靈幻功夫片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

《僵屍先生》香港公映票房高達2000萬,同類型電影迄今無人打破這一紀錄,1986至1991年,港台拍攝的有關僵屍的靈異電影超過100部,但無一能臻至《僵屍先生》的輝煌。

僵屍電影

我們常說的“僵屍電影”就是靈幻功夫片,像美國的“西部片”一樣,僵屍電影有賴于我們特有的民間文化,隻不過它沒有像西部片一樣成為類型電影(即便是中國最有潛力的武俠片也沒能成為類型電影),在中國影史乃至世界影史上,隻留下了昙花一現的姿态,而它的傳承也隻不過靠一幫70後80後的情懷支撐,說到底隻能算是一個短暫存在的文化現象。

...

“僵屍”一詞來源于《大千錄》(廣為流傳的版本,但《大千錄》的出處、内容等已無從考究),直到清朝以後開始有較為詳細的記錄。盡管文獻将它上升到以假亂真的地步,但個中的文學色彩及民間傳說痕迹還是過于濃重,它所代表的邪惡更是将它歸入了略帶貶義的迷信中,這是“僵屍”自帶的負面色彩。

紀曉岚的《閱微草堂筆記》記載:道家有太陰煉形法,葬數百年,期滿則複生。僵屍有二,其一新屍未斂者,忽躍起持人,其一久葬不腐者......夜或出遊。逢人即攫。

僵屍電影的沖突是僵屍傷人,救贖是道士滅僵。與武俠片的運功禦劍不同,後者是一看便知的特效,而前者則讓人産生懷疑,畢竟民間傳說向來有一定的可信度,所以盡管最後道士靠傳統法術付出一二代價保護群衆有教化的正面意義,但到底是被神化了的道教及模糊不清的價值觀和認知。基于這個特性,僵屍電影的不長久也在情理之中。

...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僵屍電影可以很受歡迎,原因之一是它的題材過于新穎,能滿足大衆的獵奇心理,但時間一長,沒有思想的僵屍已經被大家琢磨透徹,甚至大家知道憑借糯米朱砂和一把火,連普通人都能對付僵屍。沒了挑戰性,觀衆便失去了觀影興趣,如果過分的給予僵屍附加能力,則又會失去民間傳說帶來的可信度,這是僵屍電影面臨的矛盾之一。

...

其次,僵屍電影是僵屍電影而不是道士電影,僵屍已經名正言順的成為了這個類型電影的主角,即便一個道士具有鏟除所有邪魅的能力,但在這裡他隻能用對付僵屍的手段,僵屍的簡易性制約了道士的簡易性,而簡易性消費了有限的新鮮感,這是僵屍電影自己給自己埋下的陷阱。

...

但說到底僵屍電影落寞的直接原因還是電影環境的問題,香港電影從問世的一刻起就是面向大衆娛樂,視聽覺沖擊力是港片的主要追求,但随着“新浪潮”對香港電影的重新塑造,沒有人物深度和情感深度的電影瞬間失去了生命力,僵屍電影終究是香港電影工業的一個賺錢工具而已,落寞也是大勢所趨。

九叔

九叔是近年來中國塑造最成功的“銀幕形象”之一,而飾演他的明星——林正英,更是與“九叔”達到人角合一的地步,觀衆甚至以為,林正英會九叔的所有法術,而他在片中的表現亦是自己的本色出演。于是長久以來,林正英成為了僵屍電影的領軍人物,他的個人風格甚至超過了李小龍對功夫片的意義。

...

一直以來人們以為英叔才是僵屍電影的前輩,認為是他将僵屍電影完善并發揚光大,但就這部為後世僵屍電影提供了無限借鑒空間的《僵屍先生》來說,真正完善了僵屍文化并開發出僵屍電影一系列規則的是洪金寶、劉觀偉在内的導演組,而英叔隻是将九叔演繹至深而已。

...

《僵屍先生》的故事發生在民國,富貴人家任老爺為老太爺起棺遷葬,英叔飾演的九叔與徒弟二人參與指導。不料老太爺屍變,瘋狂追擊其後人,最終,九叔與兩師徒費盡千辛将僵屍消滅。

...

電影采用最普通的故事主線,但别出心裁的添加了文才除屍毒,秋生鬼迷心竅的橋段,讓故事豐富充滿喜感,同時電影開發的僵屍聞氣識人、糯米除屍毒、墨鬥封棺等手段成為了往後僵屍電影紛紛模仿的标準,《僵屍先生》成為了第一部具有最系統化最專業化“僵屍文化”的僵屍電影。

...

作為一部娛樂電影,《僵屍先生》在視聽覺上是無可挑剔的,電影的藝術設計别出心裁,恐怖元素加以多樣的色彩讓電影充滿活力,各種降服僵屍的道具也成為了吸引觀衆的重要元素;其次在動作設計上,九叔師徒與僵屍的打鬥戲充滿功夫片的特點,甚至每個動作都能單拿出來拆解,這是電影的細心之處。

...

但如果單說電影的叙事結構,多有不盡人意。最開始風水先生對任老爺的指點不了了之,如果最後的結局是正義的道士對付邪惡的道士,那麼故事的深度及情感内涵就将有很大的提升,這是其一;其二,小玉的線路設置,從一開始的墳墓便吸引了觀衆的注意力,但最後沒能善始善終,隻是簡單鬼迷心竅,于是這條分出的叙事支線最後無疾而終,造成了整體上的不協調。

...

《僵屍先生》的成功将英叔推到了大衆視野,這是僵屍電影對英叔的貢獻,而英叔對僵屍電影的貢獻,要從他自導自演的《一眉道長》說起。

《僵屍先生》打開了靈幻功夫片的新紀元,于是各種粗制濫造的模仿品紛紛上市,僵屍電影的質量大大下滑;而這個時候英叔自導自演了《一眉道長》,第一次将道士轉變為電影的主角,并在電影中加入了多元化的茅山道術,最為破天荒的一點——融入了西方吸血鬼元素,給僵屍電影注入了新的活力。

...

錢小豪

《僵屍先生》上映後大火,電影中的一些設置也成為了觀衆眼裡僵屍電影不可缺少的元素,比如道士應該有兩個不成器的徒弟,一個要能打一點,一個要頑皮一點。而秋生和文才也因此成為了僵屍電影裡最經典的徒弟形象。

...

但兩個徒弟中總歸有一個才能繼承師傅的衣缽,錢小豪飾演的秋生因其能打能屈敢愛敢恨成為了觀衆的衆望所歸,直到四年後再次出演《一眉道長》中的阿豪,錢小豪更是被當成了第二個英叔,但随着英叔的英年早逝,錢小豪并沒有延續茅山傳奇,而且在其他作品中的表現也是平淡無奇,直到 2013年,錢小豪才第一次以英叔徒弟的身份,參演了電影《僵屍》。

...

秋生在僵屍電影中沒能成長為一個會法術的茅山道士,這一點映射到錢小豪相對于九叔的差距,這是觀衆潛意識裡的認為,因為在所有的僵屍電影裡英叔的徒弟都是半吊子選手,這是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磨平的心理障礙,以至于在英叔去世的很長一段時間内,錢小豪沒能替師扛旗。

...

而當錢小豪人到中年有能力繼承茅山道士的衣缽時,這種現代都市與僵屍電影又再難融合到一起,這一點在《僵屍》裡有很明顯的體現。首先,《僵屍》整體是朋克風格,融合了鋼筋水泥的現代感和目前接受最廣的恐怖元素,在視覺上已然沒有了《僵屍先生》中的豐富色彩,這是其一;

...

其二,為了保證戲内戲外的時空一緻,僵屍電影一系列經典的場面調度不能運用到現在,也讓現代的僵屍電影失去了活力。

而《僵屍》從根本上也是抱着與世無争的态度,内容以錢小豪身為香港明星的經曆為主,而不是身為九叔徒弟的秋生為主,其向傳統僵屍電影緻敬的本質就決定了他不會延續僵屍電影的傳奇,最終僵屍電影的重振還是南柯一夢罷了。

...

不僅是僵屍電影,香港電影也已然是英雄遲暮了,從上個世紀的黃金期到今天的鮮有人問津,港片所代表的本土文化已經被揮霍一空,時代變了,觀衆的口味變了,那些帶着社會思考和個人反思的現實主義電影似乎比商業娛樂電影更加受用。

而如今再回首,僵屍電影在我們意識裡的地位,似乎遠比它在在香港電影裡的真實地位高得多,以至于在我們心中總有一個僵屍情結,總有那個劍眉的九叔偉岸身影。

靈幻功夫片的沒落在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雖然這盛世似乎不如林道長所願,到毫無疑問他留下了最濃重的一筆。


本文為原創,不喜勿噴

感謝閱讀,感謝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