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緊緊地摟着襁褓中的嬰兒, 瑟縮地将自己赤裸的身體靠在這艘雙桅船的欄杆上。透過西班牙船員一次又一次密集的鞭打,她看到自己的同伴們因為疼痛而猙獰扭曲的臉。

我們做錯了什麼?我們的深色皮膚就是原罪嗎?

雷聲在狂風暴雨中一陣大過一陣,仿佛宣誓着這暗夜大海中的罪惡,讓人誤以為是那些閃電剛剛給予了他們一道道新鮮的傷口。

西班牙船員用鐵鍊将那些體弱的,生了病的,還有那些受了傷、行動不便的黑人拴成一排投入海中,好像沒有了這些沉重枷鎖他們就可以在海中重新獲得自由一樣。

她覺得下一批就要輪到自己了。她不想被套上鐵鍊,她覺得套上鐵鍊自己的“魂”就回不到非洲塞拉利昂的家了。

她看了一眼懷中的嬰兒,心裡說,咱們馬上就自由了。轉身跳入海中。

我第一次看《勇者無懼》(Amistad),是在最後一節财産法課上。被課後閱讀折磨了一個學期的我們,驚喜地發現教授給大家帶來了甜甜圈和影片《勇者無懼》,頗有一些“打一棒子,給一顆甜棗”的意思。教授友情提示大家,片中有一些令人不适的鏡頭,不想繼續看的人可以随時離開。當電影播放至西班牙船員在船上殘虐對待黑人時,有幾位同學确因忍受不了而離席。我倒是堅持看下去了,但剛剛下咽的甜甜圈着實在胃裡翻江倒海了一陣。

教授主要想讓大家看看電影中那些精彩絕倫的法庭辯論,我卻因為那些“翻江倒海”再也無法集中在本來于我也不太聽得懂的法庭辯論中。課程結束,終于緩過神來,我回家找了帶有中文字幕版本的《勇者無懼》,複習了一遍這部根據美國曆史上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


...

這是怎樣一個故事呢?

1839年7月27日,一艘名為艾米斯塔德(Amistad)的西班牙商船離開了哈瓦那,駛向另一座古巴城市。船駛離港口的那一天風平浪靜,船員們以為這不過是與以往相同的一次短途旅程。艾米斯塔德看起來是一艘普通的商船,運送的卻并不是普通的“貨物”——而是從西非塞拉利昂綁架來的49名黑人。這些黑人原本在遙遠的非洲,過着屬于自己的,雖原始但平靜的生活。但是在某一天,他們毫無預兆地被貪婪的奴隸販子擄走,先被綁架到了古巴哈瓦那。現在他們将被轉賣到古巴的其他地區。

沒想到艾米斯塔德遇到了逆風,航行異常不順,無法在原計劃的時間内抵達目的地,船上準備的供給已所剩不多。殘虐的奴隸販子想,那些體弱的,生了病的,還有那些受了傷、行動不便的黑人奴隸們,既然不是強壯的勞動力,還要占用船上的供給,何不就地“解決”?這便有了本文開頭那些殘虐至極的畫面。

辛克(Cinque)的腦子很亂,很多畫面交織在一起,一會兒是和妻兒在一起時的幸福,一會兒又是被綁走時的驚恐,他還想到了那個抱着自己嬰兒跳海的女人,和轉身之前那絕望的眼神。他的腦子快要炸裂了,他再也不想經受這種随時可能被抛入海中的驚恐了。他悄聲和同伴們商量,他們要控制艾米斯塔德。

當天夜裡,辛克掙脫了鐵鍊。他可是“為民除害”殺死過一頭獅子的辛克啊,既然反抗的決心已下,鐵鍊再也不能成為桎梏他的枷鎖。經過一番血腥争鬥,辛克和他的同伴們殺死了船長和船員,控制了船隻。

辛克是天生的領袖,他沒有在反抗中失去理智而殺光船員,他們留下了兩個活口。因為如果要回非洲老家,必須有懂得駕駛船隻的人。這兩個“活口”便是西班牙船員蒙特茲(Montez)和路易茲(Ruiz)。

辛克讓他們朝着太陽往東行駛。朝着那個方向,他們就可以回到自己美麗的家。蒙特茲和路易茲為了活命答應了辛克的要求。但是他們白天往東行駛,晚上太陽沉下之後便偷偷調轉船頭向北行駛,因為他們知道,黑人們到達非洲的那天将會是他們自己的死期。于是艾米斯塔德在“朝着太陽”與調轉船頭之間兜兜轉轉了無數天,不知不覺地航行到了美國海岸附近。美國海岸隊的緝私船發現了他們,他們控制了艾米斯塔德。

辛克和他同伴們暫時被收押,他們即将陷入一場法律争鬥。這便是美國曆史上著名的合衆國訴艾米斯塔德案(United Statesv.TheAmistad)。

随後,康涅狄格州聯邦地區法院開始審理此案。案件聚集了前所未有的目光,辛克和他的同伴們的命運牽動了所有人的神經。

檢察官要求把艾米斯塔德及黑人們交還西班牙政府;蒙特茲和路易茲主張黑人是他們的私有财産,要求返還“貨物”;美國緝私船的艦長主張施救的費用;又來了一撥西班牙的商人說黑人是他們是“貨物”,他們才是“物主”;而“廢奴主義者”則代表黑人否認辛克和同伴們是“奴隸”或者“财産”,不應該還給西班牙政府或者其他人。

各懷心事的幾撥人将最主要争論的焦點集中在了辛克和他的同伴們是自由人還是“财産”?是否應該将他們交還給西班牙政府或者其他人呢?

雖然美國的奴隸制度直到1865年才被正式廢除,但當時國會早已立法通過了“1807年禁止進口奴隸法”(The Act Prohibiting Importation of Slaves of 1807),不允許新的奴隸進口到美國。也就是說,彼時美國國内的奴隸買賣雖然還是合法的,進口奴隸則不被允許。對于這樣一艘“誤打誤撞”到美國海域的船隻,艾米斯塔德和黑人的命運将會何去何從呢?

“西班牙官員為了一己私利,每年将2.5萬名奴隸帶到他們的殖民地——古巴,這些貪婪嗜血的行為早就應該被禁止了。”英國駐美大使亨利·福克斯(Henry Stephen Fox)代表大洋對岸的英國出庭作證說。英國認為,他們已經與西班牙簽訂過國際條約禁止海上奴隸貿易,也在與美國簽訂的《根特協定》(Treaty of Ghent )中約定了“禁止國際奴隸貿易”,罪惡的海上奴隸貿易早已被禁止,黑人們應該被送回非洲的家。

英國人真的是替黑人們着想嗎?是,但似乎也不盡然。這背後也有着不可言說的他們與西班牙長之間的博弈與制衡,有着因“眼紅”而想借機打擊西班牙奴隸貿易的目的。

“美國憲法規定了三權分立,總統不能影響法院的案件,如果法院最後裁定西班牙擁有财産權,非洲人将會被送回古巴。”當時的國務卿福賽思(John Forsyth )替總統範布倫(Martin Van Buren)給了英國大使這樣的回答。

但範布倫總統并不是真的在“講原則”,他已經想好了站在西班牙一邊。

“根據國際法,我們對艾米斯塔德案有管轄權。” 西班牙代表振振有詞。

西班牙人說,艾米斯塔德是因為天氣原因不可避免地駛進美國港口,根據國際法,此時船上的人員及财産在這種情況下仍應屬于船旗國——西班牙,所有的糾紛應由西班牙解決。況且根據西班牙與美國之間的《平克尼條約》(Pinckney's Treaty),美國也應保護保護屬于西班牙的财産,返還在自己水域發現的西班牙船隻。

西班牙人的理由是不足以讓範布倫總統完全站在他們那一邊的,真正的原因是他當時面臨着1840年的大選,他需要獲得他的“大票倉”南方“蓄奴州”的支持。雖然艾米斯塔德不直接與美國國内的奴隸制度相關聯,但如果将艾米斯塔德返還給西班牙,至少作出了不反對南方既有奴隸制度的“姿态”。如果沒有這種“姿态”,不要說連任,範布倫的黨内提名都會成為泡影。

面對着這些“強大”的對手,誰來幫助非洲人辯護,誰來幫助他們回家呢?

北方的一些廢奴主義者們決定成立“艾米斯塔德委員會”(Amistad Committee)為這些黑人們的自由而戰。

“西班牙與英國的條約已經規定了橫跨大西洋的奴隸貿易為非法,且這些黑人是來自非洲塞拉利昂,并不是古巴。這文書上的出生地是被篡改成古巴的”(注:古巴雖屬西班牙殖民地,本應禁止奴隸貿易,但實際上完全得不到遵守。黑人的辯護律師鮑德溫(Roger Sherman Baldwin)在法庭上向法官出具了證據。

但“一腔熱血”的艾米斯塔德委員會在幫助非洲的人的過程中着實遇到了一個大困難——這群來自塞拉利昂的非洲人不懂英語,而委員會内也沒有人懂非洲人的語言。他們寄希望于語言學家,但語言學家沒有辦法理解那些無助眼神中急切地訴說。智慧的語言學家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在與辛克的連比帶劃中學會了門德語的1到10。語言學家告訴廢奴主義者喬地森(Theodore Joadso)和律師鮑德溫到人來人往的碼頭大聲用門德語喊出1到10,看看是否能有人聽得懂這種語言。英國船員詹姆斯·科維(James Covey)聽到了熟悉的鄉音(注:詹姆斯·科維原籍是非洲塞拉利昂人,被英國海軍在奴隸船上解救,後來參加了英國皇家海軍)答應了律師鮑德溫讓他做翻譯的要求。

聯邦地區法庭上,參加庭審的人們通過翻譯了解了發生于艾米斯塔德上的慘烈,被辛克說出的第一句英語 ——“Give us, us free” 所震恸。電影裡,立場保守的聯邦地區法官在宣判之前仰望了上帝并“撫摸了心中的道德律”,做出了這些黑人是自由人的判決。

消息傳到了西班牙,年幼的西班牙女王還不懂什麼是“司法獨立”,她不理解為什麼高高在上的總統管不了一個法官。1840年,也不知是否有南方各州不滿于他“溫和”的态度,範布倫競選失敗。但連選失敗的他“強硬”地支持了檢察官的上訴,艾米斯塔德案最終來到了聯邦最高法院面前。(注:聯邦巡回法院維持了聯邦地區法院的審判,電影中沒有展現這一過程。)

黑人們和廢奴主義者剛剛放下的心又懸了起來。最高法院大法官會根據憲法的原旨和精神判定适用哪些法律,而有哪些法律違憲。大法官們對憲法的解釋和理解,本質上是他們價值選擇的體現。當時的九名大法官中有七位是奴隸主,其中五位還是奴隸制度的維護者,因此大家普遍認為最高法院會做出不利于黑人的判決。

鮑德溫沒有氣餒,他輾轉多次,搬來了最大牌的“外援”——美國前總統,時任衆議員議員約翰·昆西·亞當斯(John Quincy Adams)。

電影裡,在衆議院開會時呼呼大睡的昆西·亞當斯有着無與倫比的簡曆。他是史上智商最高、最有才華、外交資曆最深的總統。他的父親約翰·亞當斯美國建國國父之一,美國第二任總統;母親阿比蓋爾·亞當斯有着非凡的智慧,在當時那個年代已經開始提倡婦女應有财産權和更多教育的機會。昆西·亞當斯從哈佛法學院畢業後當了幾年律師,便被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委派為外交官(駐荷蘭公使)。在歐洲各國擔任外交官多年,他不僅學會多門語言,還被熏陶出了極高的審美品味。他當過國務卿,在任職門羅總統的國務卿時一手制定了著名的“門羅主義”;他當過總統,但因為不走“群衆路線”而曲高和寡——内閣開會或公開演講時動辄大談古希臘、羅馬古典共和主義思想而望着一臉困惑的人們,昆西·亞當斯應該是寂寞的吧。

昆西·亞當斯本不是激進的廢奴主義者,但在他在年幼時見證過自己的父親約翰·亞當斯起草獨立宣言,見證過美國國父們為“平等自由”而做出的努力,他決定為黑人們辯護,為他們的“自由”而戰。

于是,我們在電影中看到了昆西·亞當斯平靜穩定卻又振聾發聩的法庭演說。

“如果辛克(Cinque)是白人,他還會站在這裡為自己的生命而戰嗎?如果他是白人,我們會為他的英勇給他頒發獎章,我們會寫關于他的書和歌,我們會傳頌他的故事,我們會在教室裡告訴孩子們他的名字。如果南方的蓄奴主張是對的,我們怎麼解釋《獨立宣言》?怎麼解釋自由、平等,生命等不可被剝奪的權利?”

“詹姆斯·麥迪遜(James Madison),亞曆山大·漢密爾頓(Alexander Hamilton),本傑明·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 托馬斯·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 喬治·華盛頓(George Washington),約翰·亞當斯(John Adams)。” 昆西·亞當斯(Quincy Adams)逐一走過法庭上擺放的美國建國國父的雕像,并緩緩地念出了他們的名字。“我們需要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幫助我們戰勝恐懼、偏見和自大,我們也需要被給予勇氣做真正正确的事。”

最高法院最終做出了有利于黑人的判決(7:1,有一位大法官在審理過程中去世)。大法官們認為艾米斯塔德案不适用《平克尼條約》,因為美國與西班牙之間的《平克尼條約》僅适用于财産,而根據證據顯示,這些黑人并不是奴隸,他們是被綁架了的家在非洲的自由人。

廢奴主張者和黑人們熱淚盈眶,互相擁抱。正義與良知戰勝了傲慢與偏見,“平等與自由”得以在血淚與傷痛中前行。

而辛克和同伴們最終得以回家。

*參考資料 :United States v. The Amistad (https://en.wikipedia.org/wiki/United_States_v._The_Amistad#Initial_Court_Proceeding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