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部奧斯卡獲獎影片,就我個人而言,更願意看代入感強、輕松愉悅的片子,近年來的奧獎影片感覺門檻太高,沒有一定的背景知識,不容易看得過瘾,因此起初沒怎麼留意,直到有兩個朋友推薦:)認真看下來,真是不錯,值得推薦~

這是一個黑人鋼琴演奏家去南方巡演的故事,當時南方種族歧視的觀念根深蒂固,有很多飯店、旅館、商店不接待黑人,因此就有了《綠皮書》:收集了美國南方可接待黑人的服務場所,為開長途車和旅行的黑人提供方便。在某種意義上,綠皮書是當時種族歧視的一個明證。

黑人演奏家去歧視黑人的南方巡演,可以預見會發生很多不愉快的事,為了保證巡演順利,需要找一位有能耐,能處理麻煩的司機;這時,在酒吧做保安的男主閃亮登場(居然沒看出來他就是指環王裡面的阿拉貢!!!),他混迹于社會底層,能幹仗、會使小伎倆、歧視黑人、還能赢吃熱狗比賽(胖了幾十斤的阿拉貢果然不是蓋的~)。結果,增肥了的阿拉貢國王,為了養家糊口,陪着黑人音樂家開啟了狀況頻出的巡演之旅。

黑人演奏家和白人司機對比特别強烈,一個舉止高雅,拒絕不潔的食物和不文雅的進食方式,無論受到多麼不公平的對待,總是彬彬有禮微笑面對;另外一個舉止粗魯,手撕雞腿吃的津津有味,一點兒不爽就揮拳相向甚至拔槍。

故事的主要沖突是巡演過程中對黑人音樂家的歧視,次要沖突是白人司機和黑人音樂家之間的碰撞、和解直到相知相惜,最後音樂家對歧視學會了說不,司機學會寫讓老婆拿出來炫耀的情書~

影片的畫面感強,那位黑人音樂家,表演特别到位(不得不承認,阿拉貢被比下去了),把那種壓抑内心悲憤的感覺表達的淋漓盡緻;導演也是擅長拿畫面說事兒的大師,田地裡勞作的黑人跟音樂家對視的那一幕讓人頭皮發麻。國畫講究留白,言有盡意無窮,激發人探究的欲望;這部影片也深谙此道,很多情緒通過眼神、表情和肢體語言含蓄的表達出來,明明情緒已經很激烈、有很大的張力,可偏偏就能控制住,不平鋪直叙的說出來,要讓觀衆通過演員的表演自己去體會,真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回頭再想,美國從種族歧視中一路走到今天,應該說取得了很大的進步,那,就這部電影而言,高雅的音樂家和市儈的司機,誰最有可能推動進步的發生?

不得不承認,那個桀骜不馴魯莽粗魯不讨人喜歡的司機才是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他知識有限,沒有特别崇高的理想,但是有音樂家不具備的優勢:

1.      對規則的蔑視。白人司機沒有受過太多教育,現實生活教了他規則以外生存的本領,他會藏掉大佬的帽子來套關系,會用金錢賄賂警察營救音樂家,他沒有規則的概念,隻有解決問題的本能;黑人音樂家受了良好的教育,即使對不公平的待遇早已火冒三丈,也要強行壓制保持微笑,對已有規則的尊重讓他缺乏反抗的能力。

2.      行動能力。白人司機沒有長遠的規劃,日常生活裡過一天算一天,可他有行動能力,能使用各種手段達成目标;黑人音樂家有長遠規劃的能力,對音樂有超強的天賦,也有消解種族歧視的勇氣,可惜,在錯綜複雜的現實生活中行不通,離了白人司機就寸步難行,隻會一個人喝酒生悶氣。

從這個角度看,紳士、教養、溫文爾雅在需要激烈沖突的場合,不一定有用;很多時候隐忍千遍,苦勸萬次,也沒有一記響亮的耳光,一聲義正言辭的“不”來的有效;在需要沖破規則,需要怒罵、揮拳和甚至拔刀相向的時刻,在現行教育體制下的我們的孩子會怎麼做?都不願意想下去了…

題外話:影片中音樂家自斟自飲喝紅酒的樣子,讓人神往,我猜他的紅酒應該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