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羅是個不太關注體育賽事的人。

小時候,每當長輩打開CCTV5,我都會感到索然無趣。

長大後,即便是北京奧運會,我的印象也并沒有多深。

為什麼?

老粉皆知,我不僅因病導緻先天性癱瘓。

就連渾身肌肉,也嚴重無力,幾乎不能動彈。

...

因此——

看體育賽事,看肉體之間的搏鬥時,我很難做到感同身受。

不管選手展現出的技巧多麼花哨,我都很難與之産生共鳴。

就像一個先天性的,毫無聽覺的聾人。

無論你如何比劃手語,他都很難真正明白,音樂是一種怎樣的東西。

...

好在,有一門偉大的語言,能無障礙地翻譯任何情緒和感覺。

這門偉大的語言,叫做「視聽語言」,也就是俗稱的「電影」。

這個國慶檔,陳可辛用一部電影,翻譯了一群女性的人生故事。

透過銀幕,我不僅體會到了,什麼是女排精神。

我還明白了,時代之于我們每個人的價值和意義。

《奪冠》
原名《中國女排》

...

豆瓣7.3。

對國産片來說,已經很高了?

我卻覺得,低的似乎不太公平。

因為,相同類型下——

俄羅斯的《絕殺慕尼黑》是8.2,美國的《光榮之路》是8.6。

而客觀地說,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我都不覺得《奪冠》比另外兩部遜色。

...

到底為何,相同的類型,相近的質量,《奪冠》的評分卻相對低很多?

在我看來,可能有兩個原因。

一:文化不自信,外來的和尚會念經。

二:大部分觀衆,并沒能準确看懂這部電影。

...

作為電影作品,《奪冠》最想表達的東西是什麼?

運動?

競技?

不止這些。

電影開場,2008年,北京奧運會女排比賽現場。

面對新晉崛起的美國女排,中國女排打得苦不堪言。

...

眼看就要被淘汰,中國女排的教練(黃渤 飾)向球員們講了一番話:

“我們現在該做的是什麼?該做的是一分一分給我把球咬回來!”

“球可以輸,人不能輸!”

不是告訴大家如何破敵,也沒有鼓舞衆人的士氣。

注意——

講話時,教練慷慨激昂,可他身後的球員卻神情凝重,内心似乎充滿了壓力。

...

中國女排的教練,為何要向球員施壓?

比賽開始前,他曾接到領導的電話。

“壓力就是動力。”——這是他跟領導講的最後一句話。

也就是說。

在他看來,向球員施壓,才能讓球員産生動力,将自身潛能發揮到最大化。

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另一邊,作為美國女排的教練,鞏俐飾演的郎平,神态松弛又自然。

...

與對手不同,郎平并沒有向隊員施壓,沒有傳遞焦慮感。

賽點到來之際,比賽暫停,隊員們都在等待郎平的訓話。

然而,郎平的作派卻絲毫不像領導,隻是淡淡地說道:

“我沒什麼好對你們說的。”

“這是你們的比賽!”

旋即,郎平潇灑轉身,把場地留給了美國女排。

美國女排的球員們情緒暴漲,隻有興奮,沒有緊張。

沒多久,随着一記暴扣,中國女排慘遭淘汰,美國女排取得了勝利。

...

此後,美國女排一掃往日灰暗,成為了世界一流強隊。

此後,中國女排淪為世界二線,迎來了四年的低谷期。

為何會這樣?

中美大戰前夜,中國女排的教練,帶着球員去了趟KTV。

教練想給球員打氣,于是開始唱上世紀八十年代的神曲《愛拼才會赢》。

...

和比賽時講話的狀态一樣,教練唱得慷慨激昂。

可球員們聽的時候,眼神中卻充斥着尴尬和迷茫。

一時失志不免怨歎,一時落魄不免膽寒哪怕失去希望,每日醉茫茫好運,歹運,總嘛要照起工來行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赢

——這些在貧困年代感動無數人的歌詞,在不缺吃穿的她們看來,根本無法理解。

說白了,球員們都是成長于新世紀的孩子。

可教練的思維方式,卻仍然停留在八十年代。

全都怪他太迂腐?

我不同意這樣說。

隻是那個時代的印記,在他身上烙得太深刻。

...

那是一個怎樣的時代?

三十年前,當他以陪打教練的身份,來到中國女排訓練基地時——

他眼前看到的第一幅畫面,是兩名身姿優雅、曲線完美的排球女神。

...

不用我說,你也知道——

這兩名排球女神,同時也是兩個雕刻作品。

而,雕刻作品,在成為雕刻作品之前,隻不過是雜亂不堪的石頭而已。

就像改革開放初期,尚未取得過輝煌成績,尚且毫不起眼的中國女排。

...

石頭,是如何成為雕刻作品的?

第一步:開荒。

所謂開荒,就是剔除會影響作品美感的,多餘的碎石爛頭。

換做成教排球,則是剔除會阻礙球員進步的,多餘的劣根性。

就像電影裡,吳剛飾演的老教練所說:

“你今天偷懶一次,以後就會偷懶一百次,人是有惰性的。”

“在球場上,你隻要偷一次懶,輸掉的就可能是整個比賽。”

面對球員的劣根性,老教練毫不客氣地拿起了工具,大刀闊斧揮了過去。

...

第二步:打細。

剔除掉多餘部分,得到作品的大緻輪廓後,雕刻師接下來要做的是打細。

所謂打細,是要協調作品整體,精益求精地對每一個細節進行全面雕刻。

換做成教排球,則是要排好兵布好陣,讓每一位球員都能最大化地發揮能力。

就像電影裡,郎平剛進中國女排時,老教練不準她摸球,隻讓她天天練舉重。

幾個月過去,成功舉起兩百斤的啞鈴後,郎平果然成為了一名力量巨大的主攻手。

...

最終步:反複打磨。

何謂反複打磨?

就是不停死磕。

作為寫作界的工匠,我本人深知,若想做到這四個字,要經曆多少孤獨和苦楚。

比如,表面上,你眼前的這篇文章,目前隻有兩千四百多字和十幾張圖。

但實際上,關于《奪冠》,我已經寫了四千多字,做了四十多張圖。

換句話說,你現在看到的優質内容,是我反複審閱二十多遍,才最終删改而成的。

不是一般的訓練
而是千百萬次 上億次不斷重複的訓練

...

這,就是石頭成為雕刻作品的過程。

這,就是普通球員成為排球女神的過程。

讀到此處,也許有人會問:值得麼?

我想說,無關值得與否,而是必須去做。

因為,有些時候,有些事情,是有些人唯一的出路。

對于肌肉無力,隻有手指可以緩慢敲擊鍵盤的我來說,寫作就是唯一的出路。

對于無法考大學,夢想超越海曼(美國女排明星)的郎平來說,打球就是唯一的出路。

...

而,對于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尚未被世界看見的中國來說——

隻有赢得各種競賽,得到光榮和矚目,才能找回民族自信,找到出路。

《奪冠》最觸動我的一幕,是老教練告訴球員,自己為何要這樣死磕。

幾年前,老教練去國外出差。

住在賓館裡,望着眼前的高樓大廈,他感到無比的驚詫。

冰箱,彩電,洗衣機……各種先進設備,都在提醒他,西方多發達,中國多落後。

是的,他自卑了。

但卻并沒有屈服。

有人喜歡現實
有人活在夢中
還有人将夢想變成現實

...

...

事實上,在發達的國家,女排訓練是由教練和電腦共同完成的。

培訓時,教練會先用高幀率的攝影機,拍下球員的每一幀動作。

之後,教練會得到一幅,标注了球員每一處關節和骨骼信息的人形模拟圖。

最終,電腦會根據球員的個人數據,演算出适宜的方案,供教練分析取用。

就像李現飾演的國家體委科教司的王幹事,對老教練說的:

未來體育
靠的不是人腦
是科技

...

那麼,老教練為何不使用科技?

因為窮。

因為窮,所以沒有選擇權。

因為窮,所以必須以人的力量去對抗萬物。

正如同,宮崎駿憑一堆畫筆,對抗了可以自動用電腦模拟人物動作的迪士尼。

老教練憑一堆排球,憑日以繼夜的觀察和上億次的拍打,對抗了強大的數據。

我們這麼幹
計算機能計算出來嗎?

...

1979年,中國女排擊敗東洋魔女,取得了亞洲杯的最終勝利。

看到陳可辛複刻的奪冠畫面,我不禁淚流滿面。

那種感覺,就像親眼看到了愚公移山。

就像親眼看到了,第一次扭轉命運時的我自己。

...

但。

愚公移山,真的是永恒的真理嗎?

...

2016年,宮崎駿宣布,自己正在制作動畫長片《毛蟲的破綻》。

與之前的作品不同,《毛蟲的破綻》将破天荒地采用CG技術。

這位堅持了半個多世紀手繪藝術的動畫之神,決定作出變革了。

理由?

使用CG技術,不僅能瞬間造出萬根毛發,幫助動畫師快速完成工作。

還可以設置風力,控制毛發的擺動,讓畫面看起來更加真實而生動。

面對先進的科技,一直用畫筆創作的宮崎駿放下了架子,不禁汗顔了。

...

和吉蔔力一樣,新世紀的中國女排,也同樣需要一場變革。

2013年,留美歸來的郎平正式挂帥,成為了中國女排的新教練。

帶着從海外汲取到的宏觀視野,她開始了對中國女排的改造工作。

使用電腦分析數據,聘請各個國家的多名副教練,球員人數擴增到上百名……

憑借當下中國強大的國力,她可以動用的資源,近乎于無限。

中國女排,再也不用勒緊褲腰帶,在艱苦的環境中奮鬥了。

...

資源,變成了對等的。

比賽,變成了公平的。

然而水平,卻并沒有上升。

幾個月後,中國女排連連失利。

甚至在亞錦賽上,迎來了三十多年間的最差成績。

...

什麼原因?

曾經,球員拼命訓練,是為了自己的生存,為了國家的榮譽,為了民族的自信。

現在,中國愈發富裕,幾乎人人都能吃飽穿暖,很多年輕人身上都洋溢着自信。

百姓不再單純需要靠奧運會來找回尊嚴,球員不再單純需要靠打比賽來換飯吃。

訓練中心,郎平召集了所有球員,問:你們愛排球嗎?

...

沒多久,一名球員就站出來,真誠地回答:不愛。

語畢,球員轉身離開國家隊,決定去重新考大學。

你看——

在這個時代,年輕人的選擇太多了。

因為選擇太多了,所以愚公移山這種事,變得越來越不值得。

因為選擇太多了,所以反而不知道該追求什麼,變得越來越迷茫,越來越困惑。

...

看《奪冠》的時候,相信很多年輕觀衆和我一樣,對下面這段對話的共鳴最深刻。

郎平問球員朱婷(朱婷 飾)——

“你為什麼打球?”

“為我爸媽。”

“那你永遠也打不出來,再想。”

“成為你。”

“那你就搞錯了。”

...

是的。

郎平用國内外的經驗,為中國女排雕刻好了軀殼。

卻惟獨還沒雕刻好,球員的眼睛和魂魄。

以至于,她手下最強有力的主攻,連自己為何而戰都不清楚。

那麼到底,怎樣才能使這代人擺脫迷茫,尋找到缺失的信仰?

我不想再劇透了。

我隻能說,與上一代的他們不同——

我們這代人,除了需要老師引導之外,還必須進行自我雕刻。

...

不愛什麼,熱愛什麼……

逃離什麼,追求什麼……

一切的一切,都要由我們親自去探索。

換句話說——

我們乘着他們種下的樹,休息好了之後,必須要去思考,選擇自己的路。

...

也許會暫時迷失,也許會反複走錯。

但别忘了。

這些選擇,都是他們不曾享有的自由。

這些選擇,都是他們犧牲了自己,為我們換來的财富。

...

...

添加公衆号:

luowj1996

不定期推送有獨立思考的高質量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