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沒有看到一部電影,想要去寫一篇長評了。電影看完後,我發微信給在老家的哥哥,“你帶媽去看看這個電影吧。”哥哥問:“賈玲不是演小品的嗎,她還拍電影?”我回:“是啊……你就帶媽看看,就知道了。”之所以如此堅持,一個緣由是因為母親很喜歡賈玲。往年在家過年,我都會陪母親看電視,隻要是出現賈玲,她就咯咯咯笑,有時候我并沒有覺得有多好笑,她還是笑個不停。我問她原因,她說:“這個女伢兒幾喜慶!圓圓臉,胖胖身,笑起來叫人高興,脾氣性格應該也不錯。反正她一出來,我就想笑。”

另外一個緣故也跟母親喜歡的有關。2016年我跟母親看一檔喜劇綜藝節目,記得是郭德綱主持,賈玲也參加了。有一期,賈玲參演了一個小品叫《你好,李煥英》。我當時心想李煥英是誰,看節目才知道是賈玲的母親。這個小品一開始,是年邁的李煥英追着賈玲跑,忽然間傳來刺耳的車禍撞擊聲——李煥英被撞死了。現實中的賈玲媽媽是意外去世的,去世時隻有48歲,還沒有到老年。而賈玲這個小品,卻幻想着年邁的李煥英該是怎麼樣的,也幻想着年輕時的李煥英追逐愛情是怎麼樣的……我沒想到在一個喜劇舞台上,看到這麼一個悲傷的作品。回頭看母親時,她在偷偷地抹眼淚。

我不敢去想失去母親是怎樣的情形。小品裡,李煥英喊着賈玲小名,而我母親喊我吃飯時是這樣的,“慶兒哎——”我有時候為了多聽幾聲,沒有回應,她會繼續喊,“慶兒哎——下來吃飯啦!”我下樓時,她聽不到,又喊,“弟兒哎——下來啦——”此時我會突然心裡隐隐作痛,這樣的喊聲我不知道還能聽多久。我想錄下來,可我知道如果失去了她,我沒有勇氣去聽。一面我在乎跟她相處的每一刻,一面總有一天她會離開我,這些記憶會沉重無比。我想起在賈玲的聲音記憶中,一定會有她母親一聲又一聲叫她小名的呼喚聲。但母親不在了,這一聲聲呼喚有多深情,心中就會有多痛。

拍一部關于母親的電影,對于賈玲來說就是一種彌補缺憾的方式。這部電影從小品生發而來,重回過去,回到母親李煥英結婚之前的歲月。小品因為條件有限,所以難免倉促,而電影可以做得更為立體豐富,也能更好地讓演員表演,影片之所以能打動我,是因為演員們的“真”。 我非常喜歡演員張小斐,她笑起來非常有魅力,對人物情緒的拿捏也相當不錯。而賈玲的“真”,不在于表演,而是真實的情感流露。她對着張小斐飾演的李煥英說的那些話,其實是對真實的李煥英所說。這些話李煥英再也聽不到了,心裡因而永遠空了一大塊,所以要在電影裡填補起來。

看這部電影,可以這樣說:前面笑得有多開心,後面哭得就有多慘。這是賈玲的處女作,卻并不幼稚。她在劇中精心設計的喜劇包袱和橋段,真的是能逗笑全校。我在看電影時,跟着全場人一起哈哈大笑。而到了後面的翻轉,情感沖擊力是非常巨大的。賈玲一邊往回跑,一邊回放着之前種種畫面,全場又随之唏噓不已。能做到笑淚交織、笑中帶淚,淚中含笑,是很不容易的。我覺得賈玲是做到了。我那時候在想,要是母親能坐在我身邊一起看這部電影該多好。她一定也會跟我一樣又笑又哭的吧。

我記得之前又一次采訪,賈玲說自從有了那個小品之後,她覺得可以去直面媽媽離世的事情了,心裡松快了很多。我想這次的電影,算是一次了結。雖然人已經永遠不在了,遺憾也會永遠會有,但心可以不用那麼作痛了。畢竟,眼淚都留在了電影裡,生活還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