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張一白

...

懸疑電影從來勾人,印度懸疑片卻很少見。因為印度歌舞片給我們留下了心理陰影。《調音師》同樣給我們留下了心理陰影,不是歌舞的陰影,而是人性至惡的陰影。

影片結尾,阿卡什請前女友蘇菲喝了一杯咖啡,交代了整件迷案的經過:

醫生打開後備箱,遭西米反殺。西米坐上駕駛席,阿卡什誤以為她是醫生,請求不要賣掉西米。西米貌似受到感化,把阿卡什趕下車,然後一腳油門打算撞死他。不料一隻倒黴的盲眼兔子被槍聲驚起,意外拯救了阿卡什。

阿卡什與蘇菲辭别,用兔頭手杖一杆打飛地上的空罐子。

...

不少影迷腦袋裡的小劇場又開始飛速旋轉了。

有的影評寫:比起真相,人們更願意相信神迹。還有人寫:阿卡什殺了西米,換了她的眼角膜。片尾一拐杖打飛空罐子,就是最好的證明。

看到片尾這一幕,我的直覺是:男主受了神的庇佑,開了“天眼”之類的。

但是再一想,應該有幾種可能:

一、阿卡什開了“天眼”,兔子是神迹。

二、阿卡什沒殺西米,還有部分視力。

三、阿卡什殺了西米,換了她的眼角膜。

它是一個讓人無限遐想的開放式結尾。如果你看過許榮哲的《小說課》,應該知道故事有一個很重要的屬性——未知的藝術。很多影迷都想去找到一個确定的答案,要麼看到最惡的西米,要麼看到黑化的阿卡什,要麼看到一片黑暗。我覺得,比起神迹,人們更願意相信真相是黑暗的,人們更願意相信阿卡什真的殺了西米。

印度是宗教信仰氛圍濃厚的國家,中國國民大多是無神論者。在社會壓力和個人際遇的影響下,很多人不敢再選擇善良,在他們眼裡,善良意味着受委屈,意味着被欺騙,意味着一種傻,意味着被惡人利用。至惡的人的确惡到極點,但又是各種原因導緻的。我問過很多人,他們相信人性本惡,這事讓我挺心寒的。即便是認為人性本惡的基督教,也存在救贖的概念。一個人的信仰和信念會塑造他的人格,一個社會的信仰和信念會塑造大環境的風氣。有時候我覺得人性至惡是恐懼造就,因為害怕被惡所傷,所以善良集體萎縮,罪惡病毒式裂變。

因為正念的減少,惡念便此消彼長,可想而知,《調音師》給多少人留下了人性至惡的陰影。

阿卡什真的殺了西米?

我們可以選擇相信神迹,因為那是向善的正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