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蘇州河》于2000年在香港公映,同年獲得第29屆鹿特丹國際電影節金虎獎和巴黎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并入圍美國時代周刊年度十佳。這部電影,讓年輕的周迅第一次拿下影後的桂冠,也讓周迅奠定了之後的演繹風格,使她成為文藝女神。

影片男主角是賈宏聲,一位令人唏噓的演員。拍《蘇州河》時婁烨曾說:我們都應該感謝賈宏聲,感謝愛情。

...

蘇州河沿岸,是上海最初形成發展的中心,大半個古代上海以此為命脈,随後又成為國際都市新上海的基石。影片一開始,顆粒感的冷色調、厚重的畫面,配合婁烨特色的搖晃鏡頭,人物和建築的空虛感,就像蘇州河的河水一樣緩慢滲透。在這裡發生的一切似乎被柔焦和淡化。愛恨和糾葛被包裹在巨大城市的背後,既熱烈,又是那麼稀松平常。一條蘇州河,分隔了兩個上海。那邊是蓬勃向上,這邊是緩慢流動。蘇州河仿佛有時間魔力,把故事留住,定格。

“看的時間長了,這條河會讓你看到一切。看到勞動的人們,看到友誼,看到父親和孩子,看到孤獨。”

“我還看到過一個嬰兒的降生,看到一個女孩從橋上跳下蘇州河。”

昏昏欲睡的光景,肮髒混沌的河流。河流沿岸的熙熙攘攘并沒有繁華喧嚣的感覺,像永遠披上一層朦胧頹廢的外衣。攝影師和美美,馬達和牡丹的故事就從這裡開始。

...


講述者“我”是一個攝影師。婚慶,聚會,上廁所,換衣服,連做愛都可以拍,隻要付錢。攝影師眼裡的蘇州河是一條肮髒的河流,他也習慣于每天在河流沿岸發生的日常事。一天,酒吧老闆找到攝影師,要他拍一些“特殊的東西”。老闆想要拍幾個美人魚的鏡頭,為特色酒吧招攬生意。原來美人魚是女孩美美扮演的。在幾次的拍攝後,攝影師逐漸和美美熟絡起來,并從美美口中得知馬達和牡丹的故事。

...

美美說馬達是住在隔壁的瘋子,每天騎着一輛摩托車,到處尋找曾經愛過的女孩。曾經的馬達是一個郵遞員。從學校退學後無所事事,幻想騎着偷來的摩托車幹一番事業,到頭來卻成為一個送貨的。一次,有人讓他接送一個女孩牡丹。這樣幾次後,馬達和牡丹陷入熱戀。但不久,馬達被黑道好友拉進一單綁架買賣。黑道想要綁架牡丹,以此來要挾牡丹的有錢父親。馬達迫于壓力隻好照做。牡丹知道被騙,絕望中跳下牡丹河。留下一句“我将變作一條美人魚”給馬達。

...

馬達因綁架進監獄,當他出來時,已經過去很多年。他覺得牡丹并沒有死,還生活在世界的某個角落。他借着送貨的時間四處打聽消息。一次在酒吧喝酒,他發現和牡丹長得一模一樣的美美,便想方法靠近美美。攝影師認為馬達在搶自己的女友,便找人打了馬達一頓。馬達逐漸意識到美美不是牡丹,他請求攝影師利用人脈幫忙尋找牡丹,攝影師答應了。不久,馬達便在攝影師的幫助下,在一個便利店找到了牡丹。

本以為愛情故事終于有一個美好的結局,沒想到馬達的牡丹在一次車禍中死去。原來馬達和牡丹喝了過多的伏特加,摩托車經過蘇州河上的橋時墜入河中,雙雙溺水而亡。美美來到事故現場,終于相信馬達的故事是真的。最終她也離開攝影師,想看攝影師會不會像馬達尋找牡丹一樣去找她。

關于愛情

在陌生的城市中,誰也不知道能和自己擦肩而過的人發生怎樣的際遇。或許是宿命,或許隻是一段都市插曲。攝影師和美美,馬達和牡丹,都是完全不相幹的人。因為攝影機,美人魚,摩托車,伏特加,因緣巧合下的他們,與愛情這個詞緊緊相連,遊走在城市之中。馬達在失去後才懂得了愛情;牡丹想要的夢幻愛情,卻是開着摩托車的馬達無法給予她的;美美在城市的燈紅酒綠中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而攝影師,就像這個城市裡最清醒的人一樣,冷靜,淡定,從沒有陷入過愛裡。大量第一人稱和搖擺不定的鏡頭觀感讓人更能體會愛情的現實和盲目。蘇州河的潮濕,冷調,或許印證了在這裡發生的愛情都不會太過完滿。

...

人們再放縱,再空虛,與身邊的人發生愛情,都不過是在尋找。幻想尋找轟轟烈烈的愛情來證明存在,可是愛情本身,在《蘇州河》裡,也是虛假的。我不曾真切擁有過你,我們沒有承諾,有也無法兌現。我們沒有結局,有也隻是悲慘的。宿命的邂逅,在城市的洪流中隻能化為人來人往。蘇州河太現實,愛情在這裡的誕生實在微不足道。

關于他們

...

影片裡的人物都是社會底層的人物。馬達是一事無成的混混,幻想騎着摩托車意氣風發,但去過最遠的地方隻是城市的兩頭。牡丹來自破碎家庭,渴望擁有童話般的愛情。美美扮演着酒吧裡的美人魚,在愛情的真實和虛幻中搖擺不定。攝影師沒有固定職業,為了生活什麼都拍,他對蘇州河發生的一切幾乎習以為常,甚至麻木。

摩托車,美人魚,攝影機,伏特加,貼紙,婁烨給他們設置了一個個符号。看似描寫愛情,實則卻是背負着标簽的人,在和城市之間的推拉。他們來自底層,企圖通過這些符号實現自己的夢想。但情感讓人停留,欲望讓人墜落。一場場愛恨糾葛讓都市人不斷徘徊,掙紮,最終消逝在城市的無邊漩渦中,夢想破滅。人們在蘇州河中苟延殘喘,得到的可能是無情的回應。夜幕降臨,遊蕩者隻能在一個個泡沫般的柔光中沉淪,不斷尋找。

關于婁烨

...

婁烨,中國内地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影片具有強烈的個人風格。晃,是婁烨鏡頭的常态。随着鏡頭的推進或遠離,帶有倔強眼神的男人,神秘微笑的女人都在鏡頭中張力十足。跳躍性的故事講訴和遠離人物的旁白,為電影增添多一絲迷失。婁烨把周迅的靈氣和賈宏聲的迷人全收鏡頭,糅合腐化氣息的陰沉畫面,人物的空虛和時代的破碎感無法割舍,呈現出婁烨獨一無二的電影美學。

時代的洪流在婁烨的鏡頭裡一晃而過,你甚至沒有來得及看清楚發生什麼。隻記得人的感情是那樣熱烈,浮躁,焦慮,最後隻能歸于平常。晃動,是人之常情。迷失,是必然而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