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記得很久之前看過梁宏達老師的一個脫口秀節目,他評價《肖申克的救贖》是一部非常複調的文藝作品,在每個思考的層面上,它都體現了一種深入骨髓式的透徹。的确,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内容太多了,關于人生、關于友情、關于民主、關于制度,無論過去多少年,再回過頭來重新觀看這部影片,它都能給人以信念、希望、自由……它所能賦予人們的感受,不是觀看一遍兩遍就能全部領會到的,偉大的作品需要時間的沉澱,更需要人類的欣賞。

《肖申克的救贖》是美國作家斯蒂芬·金極富盛名的代表作之一,根據這篇小說改編的同名電影,是讓我覺得小說與電影可以同樣讓人震撼精彩的作品。導演弗拉克給電影結尾制造了一段《基督山伯爵》式的複仇情節,也是這部作品的重要基調。盡管身處于監獄之中,四處充滿灰暗,可主人公安迪進入監獄的一刹那,就像是溫暖的陽光籠罩了整個肖申克監獄。真正内心強大的人,不僅可以自救,還能拯救他人。我想這部影片之所以能做到經久不衰,也正是因為安迪的人格魅力能夠折服世人,讓人們的靈魂為之顫栗。

這部1994年上映的電影豆瓣評分高達9.6分,在IMDB中被超過160萬的會員選為250佳片中的第一名,幾度蟬聯影史第一,甚至被各國影迷奉為一生必看的十部經典電影之一。正是這樣一部救贖、啟發過無數人的經典佳作,在上映當年票房慘淡,一度被認為是爛片。而電影主演之一瑞德的扮演者摩根·弗裡曼,後來多次上美國的訪談節目和脫口秀時,都被問到過這件事。

...

在我看來《肖申克的救贖》就像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年輕人,當年他敗于同期上映的“主旋律”電影《阿甘正傳》,奧斯卡多項大獎它沒有一項入圍。雖然當時它的上映沒能引起後來這樣熱烈的轟動與探讨,可我相信它是真正的無冕之王,經典的作品永遠經得起歲月的考驗,盡管我們終将欠它一張電影票。

影片的背景發生在1947年的美國,事業有成的年輕銀行家安迪,因為妻子和其情夫在偷情中雙雙被人槍殺,一切證據指向安迪,律師指控安迪為殺人兇手,使得他被判處終身監禁,送往肖申克監獄。律師的奸詐,法官的冷漠,讓在法庭上的安迪無從辯駁,通過導演對人物的烘托,也讓我們看到了20世紀美國法制體系的漏洞,以及人性中的冷漠與麻木。

我非常佩服導演在拍攝這部影片的過程中,對于角色的塑造,以及細節的把握,這在影片中的多個場景與人物對話中都有體現。安迪在進入監獄的瞬間,面部的表情是有些許無措與茫然的,犯人們被統一用沖水管沖洗身體,抛灑除虱粉,赤條條的進來監獄,領着各自的囚服排隊走進囚室中。這段灰色調的情節,表現了監獄的冰冷與制度化,讓人看着壓抑窒息,内心充滿無限的惶恐。

...

巧妙的是,從安迪來到肖申克監獄之後,影片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瑞德也正式進入觀衆的視野。電影中将他塑造成監獄裡無所不能的老囚犯,隻要給他相應的報酬,他便能帶給你所想要的任何物資。正是這樣一個在囚犯中極有地位與分量的人物,偏偏将安迪看在眼裡。他以旁觀者的角度,作為影片中的第二視角,觀察着安迪,同時也在無形中把我們的情感導向安迪。

瑞德一開始看到安迪,便覺得他與肖申克監獄格格不入,似乎也在告訴我們,安迪的氣質使得他在衆人中特立獨行。瑞德與其他囚犯用煙來打賭,安迪是晚上第一個會哭出聲的人,結果他賭輸了,當晚安迪沒有出過一聲,可與他進來的另一個囚犯卻抵不過監獄裡壓抑的氣氛開始大吼大叫,甚至引來了警衛長哈德利,最終慘死在監獄裡。兩相對比,影片不僅從一開始就為安迪的個性埋下伏筆,也讓瑞德對安迪心生好感。

在安迪等人進入監獄開始聽典獄長諾頓講話時,諾頓告誡衆人:不準渎神,他将聖經與紀律作為管束犯人的手段,卻又用高高在上的語氣向衆人說道:把信仰寄托于神,把賤命交給我,甚至允許警衛長當着他的面毒打犯人。典獄長作為正義的存在,無時無刻将神挂在嘴邊,卻又專斷蠻橫,把自己當作監獄裡的“神”,可以掌握犯人的生殺予權,他的虛僞殘酷,更加襯托了肖申克監獄的灰暗和絕望。

...


《肖申克的救贖》的成功之處在于,它沒有直接将鏡頭放在安迪的自救與密謀逃出監獄等詳細的情節展示。安迪的不急不躁,穩重行事,給人一種娓娓道來、如沐春風之感。

安迪在進入監獄一周後,才開始找上瑞德,求他幫自己帶一把七英寸長的小石錘進來。此時瑞德的第二視角告訴我們其實他一直在暗處觀察這個年輕人,安迪總是悶聲不響,一舉一動都與這裡的人不一樣,别人在放風時,他仿佛是在公園裡散步閑逛,他吸引着大衆的目光而不自知,卻又在内心有着自己的打算。

...

影片中處處展現着人物的小細節,真實而自然。安迪進入這座監獄一周,卻沒有任何的動靜,實質有一種試探的意味在其中,這也是他給自己的一個緩沖期,沒有人能在第一次進監獄時就習慣這裡,尤其是安迪這樣本應風光無限的人。

他找上瑞德,證明在這一周裡他有對周圍的人進行觀察和分析,知道瑞德可以幫他。安迪要石錘的借口是他想雕琢石頭來解悶,而瑞德在看到這樣迷你的小石錘也更加确信安迪的話,連砸核桃都費勁的錘子,怎麼可能挖出一條隧道呢。倘若沒有看到影片結尾,其實連我也不願相信。

安迪在監獄的兩年裡,雕刻了上百的物件,每天還要在洗衣房裡不停地清洗衣服,他安靜地做着一切工作,仿佛已經安于現狀。在這段時間中他還要面臨監獄“三人組”的不斷羞辱和騷擾,經常渾身是傷。導演用這些情節細緻的表現了主人公在監獄中的艱難,沒有賦予他任何的主角光環,而安迪的堅持與忍耐,也正是我們為之折服與敬佩的原因。

直到1949年的春天,此時的安迪已經和瑞德搞好了關系,在瑞德的幫助下,安迪順利的和他們一起得到去車牌工廠翻修屋頂的機會。也是在這裡,他得到第一次救贖自己的機會。他運用自己的财務知識幫助警衛長避稅,獲得其哥哥三萬五千美元的遺産,條件是請這裡工作的犯人喝啤酒。

影片中拍攝的他們在屋頂喝啤酒的情節,讓人第一次看見暖色調,明媚的陽光打在這些人的身上,此時正是春天,我們可以強烈的感受到電影傳遞給我們的溫暖與美好。安迪看着這些人喝啤酒,自己一口沒喝,卻讓我們能感受到他内心的滿足與舒适。瑞德的第二視角告訴我們安迪是想以這種方式重溫自由,我覺得除此之外,他也是想用這種方式獲得一種滿足感。他的才能智慧,在這裡得到短暫的發揮,也在這刻,讓他體會到自己的用處沒有消失,他還是曾經那個勝券在握的人。

安迪看似不經意的舉動,實則幫助他開始在監獄裡嶄露頭角。監獄裡的警員開始陸陸續續的找他幫忙寫報稅表,甚至還請他幫忙為自己的孩子做教育基金的申請。他為自己赢得了在監獄中的種種特權,他的安全也開始得到保障,再沒有人可以欺負他。我想安迪的強大不僅是來源于他的内心,更是建立在他的能力之上,也正如瑞德後來所說的那樣,安迪不屬于肖申克監獄,他的靈魂是自由的,他的信念是堅定的,他的存在是獨一無二的。這樣的人,無論走在何處,都時刻能感染周圍的人,讓人由衷的崇拜這樣自由如風的人。

...

在這部影片中,有一個反面的細節非常戳我的内心。圖書管理員布魯克斯在監獄中呆了五十年之後,獲得了假釋的資格。他卻甯願用刺傷同伴的方法留在監獄裡,也不願意離開。在監獄中呆太久的人,習慣了這裡的生活,布魯克斯早已被這裡“制度化”了。

...

他進監獄前,隻看到過一輛車,出獄後滿大街都是車輛。他早已被這個時代所抛下,年邁、惶恐、孤獨、無助,他失去了心靈上的自由,最終選擇了上吊自殺。布魯克斯的結局令人唏噓,卻也無可奈何,失去自我的人,終将走向死亡。

...

我想這也是為何安迪在擔任新的圖書管理員後,不停地向州參議院寫信,執着地打造監獄圖書館的原因。他太需要獲取外界的新知識和新變化了,隻有不停地學習,與這個時代接軌,人們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最終能好好的适應這個社會。對于安迪而言,他既然有心想逃離監獄,必然要為自己今後的生活規劃好一切。

安迪在監獄中呆了19年,直到他兩鬓花白,戴上了老花鏡,才等來了可以為他洗刷冤屈的證人湯米。這裡也是整部電影中,安迪唯一的一次失誤。此時的他已經成為監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存在,上到幫典獄長做假賬、洗錢,幫警員避稅,下到管理監獄中的圖書館,幫助犯人考取文憑。他在這裡造成的影響太大,肩負的任務太多,更重要的是他知道太多關于典獄長的犯罪秘密,典獄長不可能會讓他離開這裡。

而安迪在從湯米口中得知真正殺害他妻子的兇手信息時,立即去找典獄長幫忙,明顯是失了分寸的。但是這一舉動卻也讓安迪的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真實,沒有人能在白白被冤枉承受了19年的牢獄之災後,在得知自己有洗涮冤屈的機會時,還能無動于衷。這裡也是安迪下定決心逃離肖申克監獄的轉折點,典獄長為了留下安迪,不僅讓警衛長殺死了湯米,甚至用盡一切手段威脅安迪,最終安迪在一個雷雨夜裡成功逃出了監獄。

也是從安迪逃離肖申克監獄開始,故事才完整的叙述出來。安迪找瑞德買的小石錘,19年裡連換了三次牆上的性感女郎的海報,雕刻石頭,在監獄中不斷向衆人展示自己的實力,他步步為營,虛虛實實的布置了各種障眼法,讓人摸不清頭腦,甚至連觀衆也是在最終才恍然大悟的。

安迪用了19年的時間逃出監獄,期間為自己制作假身份,出獄後順利将典獄長的錢轉到自己名下,甚至還将典獄長的罪證寄給了報社,最終典獄長開槍自盡也算是他給自己報了仇。

影片結尾安迪給自己複仇的片段看的讓人酣暢淋漓,而他在逃出監獄時,在充滿污穢物的下水道裡邊嘔吐邊向前爬行了五百米的片段,也讓人為他心疼與感動。大雨瓢潑的那個夜晚,當他艱難地爬出下水道,站在河裡仰望天空時,那樣的激動與興奮是我所無法言喻的,卻真實的在那刻為他感到高興與暢快,仿佛是我與他一同經曆了一段重獲新生的旅程,19年了,他終于聞到了自由的味道,終于不用再被那令人絕望的、冰冷的監獄束縛住。

...


安迪最讓我敬佩的地方,是他不僅能堅定信念逃出監獄,更能幫助别人,成為别人的信仰。瑞德在安迪離開後,獲得了假釋的機會,卻在出獄後,差一點走上了布魯克斯的老路。而這一次不同的是,他有安迪。安迪在越獄前夕告訴他去找自己留給他的東西,瑞德鼓起勇氣想在自殺之前完成好友的囑托,最後他找到了安迪留給他的一封信,以及,剛好去往錫瓦塔内霍小鎮的路費。

...

安迪是善良的,他能帶給人以希望和溫暖。這一次,他改變了瑞德的命運。曾經他向瑞德所描繪的畫面:在太平洋的海邊建一個小旅館,買一艘舊船自己改裝,帶着旅客出海捕魚。他邀請瑞德來為自己工作,一起享受自由與生活,帶給了瑞德最美好的未來。

影片結尾,兩人在太平洋的海邊相視一笑,似是多年不見,又像一見如故。安迪成功的解救了自己,同時還幫助自己的好朋友重獲新生。多年以後,有無數人觀看這部影片,我想它還将影響更多的人,而每個人在觀看完這部影片後,總會從安迪的身上找到自己的救贖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