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放牛班的春天》海報

記得小的時候,每個班級裡都會有一兩個“混世魔王”,老師會使出各種方法讓他們從良,大多還是以“罰”字訣為首,但是都收效甚微。最後老師實在管不了了,甚至會發動全班一起無視他們的存在。

被徹底放逐的孩子更是無法無天,他們本來隻是“皮孩子”,逐漸被定義為了“壞孩子”。這些被早早貼上标簽的孩子,在他們尚且稚嫩的時候就被否定了人生。

仔細回想一下,老師看似做了很多,卻又好像什麼都沒有做。

他們極力想拯救這些孩子,卻沒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又在半途放棄,真正“浪子回頭”的微乎其微,起碼我童年時遇到的“皮孩子”裡,沒有一個人成功逆襲。

然而有這樣一群孩子,他們曾被視為蛀蟲,也曾墜落泥潭,最終被光明救贖,乘着愛的翅膀,飛向了嶄新的遠方。

今天推薦的影片是2004年的法國音樂電影《放牛班的春天》,獲得第77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豆瓣評分高達9.3分,優于98%的同類型電影。

我們一起看一看,是什麼讓放牛班的孩子們迎來了春天。

我們來自池塘之底

馬修是一位懷才不遇的音樂老師,工作受挫後,他來到了一所管教問題學生的寄宿學校“池塘之底”。

這裡的孩子都是被家人送來的,家裡管教不了如此頑劣的小孩,就送到池塘之底,希望借學校老師之手,好好改造,還他們一個乖巧聽話的孩子。

完全封閉的校舍一眼望去就覺得壓抑,室内昏暗的光烘托出陰森可怖的氣息。馬修看着這破敗的景象,認為這就是自己人生的最低點了。

這裡的校長和學監也透着詭異。

學校的馬桑大叔被孩子們的惡作劇傷到了眼睛,校長第一時間不是帶他去醫院,而是召集了所有的孩子出來,懲罰他們,直到孩子們供出“兇手”。

...

校長常說的一句話是“行動,反應”,孩子們任何一點躁動都會被施以懲罰或鎮壓,學校裡甚至有專門關禁閉的小黑屋。

...

然而這些并不能阻擋孩子們作妖的步伐。

馬修的第一堂課就收到了孩子們的下馬威,然而馬修面對他們的惡作劇,沒有想象中的暴跳如雷,而是輕巧的化解,還把整蠱他的孩子嘲諷了一番。

他又找出了傷到馬桑大叔的小孩,以照顧他直到痊愈為條件,沒有把他送到校長室。

...

孩子們這時便意識到了馬修的不同。

他一次次包容着孩子們的頑皮,将他們視如己出,和風細雨般地溫暖了他們的心。他讓孩子們寫下自己的夢想,科學家、宇航員……每個孩子心中都有對未來美好的憧憬。

池塘之底的校長是一個不允許自己的權威被挑戰的人,永遠一絲不苟的正裝,梳的整齊的頭發,還有面無表情的嚴肅的臉。

他接手了這所學校,卻沒有行使作為一個校長所要承擔的義務。不管是對學生還是教員,他都是一個不負責任的形象。在他的心中,“懲罰”是唯一教育方式,而這些孩子對他而言隻是謀利、博取名聲的渠道。

和校長不容置喙的絕對權威性不同,馬修認為暴力不應該被用作威懾的手段,即使自己心愛的樂譜被孩子們搶奪,即使自己被編寫到了口水歌裡嘲諷,他也沒有去懲罰他們,反而發現了孩子們的音樂天賦。

馬修想為這些孩子做些什麼,他萌生了成立合唱團的念頭。

天籁一般的童聲

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

音樂總是帶着一股溫柔的力量。

回顧我們看過的那些音樂電影,早有六十年代的音樂之聲,98年的海上鋼琴師,現有正在熱映的波西米亞狂想曲,還有去年賺足眼淚的尋夢環遊記。

這些影片無不借助音樂的力量向我們講述着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法國作曲家德彪西說:“語言的盡頭是音樂的開始”。音樂不分國界,它承載着不同國度、不同文明孕育出來的愛與信念走進我們的内心,直達心靈。

合唱團在馬修的努力下很快組建了起來。

...

天籁一般的童聲是最接近上帝的存在,孩子們清澈的聲音猶如春風拂過,溫柔而有力的推開心頭的陰霾,撫平了内心的躁動。

孩子們唱歌時眼睛都是閃閃發光的,在馬修這裡,他們終于不是惹人嫌惡的壞孩子,可以沉浸在溫柔的音樂中,成為這個團體裡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原來被肯定是這樣幸福的一件事,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價值所在。一直以來,校長的壓迫使他們處于被否定的狀态,幾乎所有人覺得他們無藥可救,或許連孩子們自己都這麼認為了。

馬修是他們生命中的一道光。

其中有一個叫莫翰奇的小孩,他有着“天使般的面孔,魔鬼般的心靈”,是放牛班的搗蛋主力。

...

然而他對音樂有着超強的天賦,他的嗓音如同上天賜予的禮物。

馬修發現了這塊璞玉并精心培養,在他的努力下,莫翰奇的母親把莫翰奇送去了音樂學院,後來成為了一名出色指揮家。

多年後,人到中年的莫翰奇某一天回顧童年時在池塘之底的合影。

泛黃的老照片定格了孩子們的笑臉。

...

這是放牛班最快樂的一段時光,一切仿佛都在向着美好的未來發展。

連校長也開始動搖,在一個明媚的午後,他脫掉了一身挺拔西裝加入了孩子們的球賽。

陽光照進院子裡,悠揚的歌聲回蕩在林間,池塘之底終于迎來了它最好的季節。

這漫天飛舞的紙飛機

是我們對你的敬意

...

影片中還有個叫蒙丹的孩子,他作為一項研究的對象被送到了池塘之底。

但蒙丹遠沒有其他孩子那麼幸運,一次失竊事故後,校長不由分說認定是他盜走了學校的資産,對他嚴刑拷打并送去了警局。

他離開時隻有馬修來送他。

蒙丹回過頭,對馬修笑了一下,跟着警察離開了。

這次的事件引起了校長的強烈不滿,并遷怒到了馬修身上,他下令停掉了所有合唱團的活動,他又變回了那個冷漠刻薄的校長。

...

出獄的蒙丹偷偷溜了回來,放火燒了學校。

一把大火熊熊燃燒,燒毀了學校,也燒掉了校長近在咫尺的榮耀和财富。

他把憤怒的矛頭指向了馬修,他對馬修不滿已久,這次正好有了借口把他炒掉。

馬修走的那天與他來時一樣的孤獨,孩子們都沒有出來送他。

 “我盼望着能看到孩子們湧到門口和我道别,可那裡沒有人。這些孩子的謹慎看起來更像是冷漠。”

...

就在這時,紛紛揚揚的紙飛機乘風而下,落了一地,上面寫滿了孩子們沒來得及對馬修說出的話,悠揚的歌聲從樓上傳來。

...

“在那暴風雨中,

你高揚着翅膀,

别忘了飛回我身旁,

風中飄舞的風筝,

請你别停下,

飛往大海,飄向高空,

一個孩子在望着你呢…”

馬修失意離開後在日記中寫到:我是一個失敗的音樂家,是一個失業的學監。

...

顯然,我們在整部影片中可以看到馬修作為音樂家的優秀,作為學監的盡職盡責。

其實不難想象如果沒有馬修,池塘之底的孩子們可能會永遠陷進池底的陰暗中。反之,被仇憤怒蒙蔽了雙眼以至于犯下大錯的蒙丹,如果從一開始就在馬修身邊悉心教導,也許也不會落得如此下場。

然而教育不是粗暴的懲罰,也不是一味的溺愛,耐心引導才是最佳的方式,它讓教育更加偉大。

莫言曾在諾貝爾獲獎演說中講道:教育的本質是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

每個孩子都潛藏了一個充滿無限可能的靈魂,閃爍着光芒。教育的作用,就是要發現這些光芒并讓它更加閃耀。

祝願每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都有一盞明燈指引向燦爛的遠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