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列于豆瓣電影排名第五的《美麗人生》,是一部戰争中的愛情親情片,被評為好于99%的戰争片,同時好于99%的愛情片,它的魅力在于電影本身的美好,映射的人心的美好,生活的美好。


影片以二戰為主線,前半部分是和平美好的日常生活,歡快,輕松的基調;後半部分納粹黨的到來,彌漫在戰争的摧殘下,但電影沒有給我們傳遞太多的血腥與殘酷的迫害,沒有呻吟、拷打以及槍決的場面,這都取決于偉大的父親基多超人的智慧與善良。


集導演與主演于一身的羅伯托·貝尼尼對這部劇的貢獻超出了個人價值意義的實現。


這部劇的背景是二戰,法西斯納粹黨的任意妄為,濫殺無辜,但導演羅伯托·貝尼尼給我們依然呈現出美麗的畫面,值得留戀的人間。給我們诠釋了美麗的心靈才是人世間最美的禮物。


《美麗人生》在豆瓣被75萬人打出9.5的高分,獲得第7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提名),第51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榈獎(提名),第23屆日本電影學院獎,最佳外語片等獎項。它的價值意義可以和《肖申克的救贖》相媲美。


美麗人生之一:愛情的美麗,基多和多拉義無反顧全心全意地相愛相守

 

基多是一名猶太青年,他臉上總挂着燦爛的笑容,身上擁有無限的魔力,盡管和貴族比起來,他像極了一個小醜。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樂觀,幽默甚至滑稽,同時又很有智慧的普通人,獲得了夢寐以求的愛情。


基多本來打算再意大利小鎮開一家書店營生,遇到美麗的姑娘多拉後,他的生活就像七彩陽光照了進來,整個人充滿了活力與色彩。和多拉每次的偶遇,都讓他欣喜,甚至特意制造偶遇場景,一聲響亮的問候:“早安!公主”,給彼此帶來欣喜。


多拉是一名教師,未婚夫本是一位貴族。多拉需要收起自己的天性,中規中矩的陪着未婚夫出席晚宴,但多拉并不貪戀權貴,她想要自由自在的普通生活。恰好基多對她一見鐘情。


于是,在多拉的訂婚晚宴上,基多騎着刷着綠漆的馬,陽光幽默的他像個王子似的,接走了他的公主。


就這樣基多和多拉過起了幸福的生活,并有了可愛聰明的兒子。然而好景不長,法西斯政權下,基多和兒子被強行送往猶太人集中營。多拉看到家裡一片狼藉,沒有了丈夫和兒子,就在火車要開走的那一刻,多拉跑到軍官面前,申請把她也帶走。


其實,多拉完全可以不用去,因為她不是猶太人,不用去集中營,不用去受折磨與摧殘。但是她無所懼的眼神,堅定的口吻跟軍官說:讓我上那趟車,我也要去!


那一刻,我想到了《泰坦尼克号》的傑克和露絲,“YOU JUMP, I JUMP”,那一刻像極了愛情。

在集中營的日子,每天朝不保夕,一不留神就可能失去生命,但基多還是冒着危險在納粹軍官不在的情況下,在廣播裡跟妻子道平安,“早安,公主!我和兒子在玩遊戲,赢大獎。”


基多在最後一刻犧牲了,其實他完全可以藏起來,等那天過後,就可以安全回家,但是他為了和妻子見面,毅然決然地去找妻子,最終槍決。


《楚門的世界》有句台詞:如果我再也見不到,助你祝你早安!午安!晚安!


基多可能隻是想跟妻子當面道一聲“早安,公主!午安,公主!晚安,公主!”遺憾的是,沒見到妻子就犧牲了。不過幸運的是他把兒子安排穩妥,終于逃過一劫。


我想最好的愛情莫過于基多和多拉,沖破世俗的約束,真心實意地愛着,你安好,我陪你看庭前花落,你落魄,我陪你去集中營共生死。


美麗人生之二:親情的美麗,世界上最美麗的謊言是父親基多對兒子說的話

 

基多和兒子被帶到集中營,孩子太小還不知道前方面臨的是什麼。基多雖然内心痛苦,驚恐,兇多吉少的現狀他已經了然于心。但是他始終給兒子是美好,快樂,幸福的一面。


從上火車的那一刻,他就告訴兒子他們乘火車要去旅遊。到了集中營,面對納粹分子兇狠的訓話,他自高奮勇翻譯,其實是為了給兒子美好的生活願景。


他告訴兒子集中營的生活隻是一場遊戲,大家都在玩遊戲,掙分數,滿1000分就可以赢一輛坦克。


天真的兒子當真,每天看着爸爸赢積分,兒子餓了,想回家,他告訴兒子馬上要赢一輛坦克了,如果放棄,就太可惜了。

 

兒子聽後決定再堅持堅持。不得不佩服基多對孩子的教育理念以及保護孩子的聰明智慧。


記得德國著名哲學家雅思貝爾斯說過:“教育的本質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召喚另一個靈魂。它沒有聲響,它隻是讓走在前面的人,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然後,任由改變自然發生。”


這恰好是基多的理念,無論集中營的生活多麼殘酷,但他給兒子描繪的永遠都是最美的生活,最好的向往。


尤其最後他得知馬上勝利,苦難結束時,他告訴兒子,“藏在箱子裡,千萬不要說話,不要出來,直到沒有一個人了再出來,即使他很久沒回來,都不能輕易出來。”


後來被一個軍官用槍指着要處決時,他知道兒子在箱子裡看着他,他還是做出開心的樣子,像個凱旋的戰士,而兒子以為他在赢大獎。


美國心理專家Jodi Stoner在她的Good Manners Are Contagious(《好行為是可以傳染的》)一書中提到:“如果父母讓孩子知道其他人正在做着友善的行為,孩子就會對這些事情不由自主地加以模仿。”


基多不止給兒子給了生命,更重要的是給兒子生活的向往與願景。在血腥殘酷的集中營,依然竭盡全力給兒子創造了美好生活的影像。

 

美麗人生之三:即使無法改變的厄運面前,我們也能活出生命的意義

 

美國作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是一名在二戰納粹集中營走出的囚徒,盡管他經曆了最黑暗的一段歲月,就如影片中基多的一家三口,但他還是用一生證明絕處再生的意義。


他在書中提到,集中營在1944年聖誕節到1945年聖誕間的死亡率是最高的。原因并不是勞動強度大,也不是食物短缺或氣候寒冷,更沒有出現流行病,而是因為多數犯人都天真地以為能在聖誕節前回家,随着時間的推移,可能性越來越小,犯人失去了勇氣,變的沮喪,由此他們的抵抗力開始下降,最終導緻死亡。


尼采也曾說:“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如何在暗無天日的集中營生活中堅持下去,就得在生活态度上有所轉變。


我們不能總是期望生活可以給予我們什麼,而是要從生活對我們有什麼期望考慮。生命最終意味着承擔與接收挑戰,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任務,這是一種責任的體現。


基多在集中營面對日益減少的獄友,依然保護着孩子不受心靈的折磨與摧殘,把集中營的生活當做一場遊戲,赢了可以得到一輛坦克。他始終把美好的願景告訴兒子,讓兒子無憂無慮地把集中營的生活當做遊戲來過。


《活出生命的意義》一書中說:“我們一定不能忘記,即使在看似毫無希望的境地,即使面對無可改變的厄運,人們也能找到生命之意義。”

 

我想,基多找到的意義就是拼盡全力保護兒子,讓兒子不受傷害。


顯然,他做到了。當戰争結束,兒子從箱子裡出來,走在空無一人的院子裡,這時,一輛坦克車駛來,停下來載兒子一程。


在陽光下,兒子和媽媽重聚,兒子跟媽媽說:“我們赢了!”

 

那一刻,基多所有的生命意義完全實現。偉大的丈夫,偉大的父親,偉大的猶太人,偉大的受害者!

 

就像電影《勇者行動》裡所說的那樣:

“當你生命将盡的那一刻,不要像那些内心對死亡充滿恐懼的人們一樣,在臨終之前哭泣着,祈求着生命,能重來一次好做出不同的抉擇,活出不同的方式,你應吟着死亡之歌迎接終結,要像個勇士,歸家的勇士。”

《美麗人生》是一部含金量很高的電影,沒有刻意煽情,但卻讓人淚流滿面;沒有華麗的外表,但卻給人力量和美好。


我想世間最美好的東西莫過于心靈的美麗,生命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