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曆了《複仇者聯盟1~2》的分分合合,号稱複聯2.5版本的《美國隊長3》出現了,它所檢閱的超級英雄隊伍絲毫不輸給前兩集。
而從《星際争霸》這款遊戲開始,諸多懵懂少年的龐大宇宙觀就已基本定型為神族、人類與蟲(獸)族三元論。無疑這種階層架構已經被觀者強行移植至漫畫電影宇宙裡。

所以本片裡當傳統逗哏鋼鐵俠嚴肅起來不再負責搞笑,而雷神與綠巨人這對活寶也不再老拳相向逗樂大家時,我們動動腳趾都能猜到,新入會的底層蟲族屌絲蟻人與小蜘蛛将責無旁貸的撐起147分鐘時長裡的所有笑料。
而漫威的超級英雄電影也越來越像連續劇了,這不僅僅指它的沒頭沒尾,更指向它的撕逼劇情神似那些年我們追過的商戰港劇,好基友反目多半是誰誰的父母多年前被另一方的父母或兄弟所殺害,這個千年老梗兒的運用至少可以在80集以上的總篇幅裡占到10集左右的比例。
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這是上天注定的,因為在漫威的系列漫畫裡,内戰的激烈程度可比電影裡慘烈多了。要不是因為克裡斯·埃文斯的胸肌大夥兒還沒看膩,本集他就該交棒給獵鷹了。而新時代自然有新時代的拍法,美國隊長的精神卻是永恒不死的。
美國隊長的精神是什麼?
答案是出人意料的,那便是霸權主義!

來看看引發英雄撕逼的導火索吧,《索科維亞協議》,它是由誰起草?又是由誰拒絕簽署?
它由深受超級英雄們暴力執法之害的多國聯合發起,旨在控制淩駕于法律之上的複仇者聯盟自作主張的所謂除暴安良行動。這多多少少有點兒像當今社會裡聯合國安理會力圖約束以美國為首的所謂正義聯盟幹那些單邊軍事行動。
由911事件引發的一系列反恐行動與中東侵略戰争事實上造成了伊斯蘭國家大量的平民傷亡,并蝴蝶效應般的牽動地緣政治的變化,導緻諸多政權的倒台與更多穆斯林國家的分崩離析,以及難民湧入歐洲世界後的劇烈社會動蕩。

事實便如影片中幻視所言,複仇者聯盟的成立不但沒給世界帶來和平,反而帶來了更多的恐怖主義事件與平民傷亡。這恰恰是《索科維亞協議》簽訂的背景,因為以暴制暴往往帶來無辜的傷害以及更多冤冤相報式的恐襲事件。
比對之下,現實世界裡諸多深受其害的第三世界國家便是類似《索科維亞協議》的發起者,而聯合國安理會便是協議中即将承擔起監視與約束北約這種以世界警察自居的超級英雄們胡亂行為的監督者,而美國便是那帶頭拒簽的美國隊長。
美國隊長拒絕簽署協議的理由是冠冕堂皇的,“如果他們派我們去往原本不該去的地方,而我們該去的地方他們反而不派我們去,這該怎麼辦呢?”
這是典型的美國霸權主義思維,潛台詞就是“老子認為正義的事情就要幹,你特麼想阻止,門都沒有。”
美國屢屢在沒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批準的情況下糾集自己的兄弟夥在第三世界國土上橫行無忌,以打擊恐怖分子的名義肆意屠戮平民百姓,并激起更多的仇恨與反抗。
即便明知和自己有私交的小弟冬兵(以色列或日本)曾經罪行累累,仍然以交情為第一标準,完全不把法律與公理放在眼裡。口口聲聲的所謂正義反而襯托出其冷戰思維的餘孽仍在作祟,這正是美國隊長與其所謂新複仇者聯盟的真實寫照。
托尼·斯塔克所代表的軍火商原本是應該和美國隊長所代表的霸權主義站在一起的,可本片裡鋼鐵俠卻出人意料的站在了協議簽署方,這不得不說是個意外。可放到當年如火如荼的美國總統競選背景下又是順理成章的。
紅藍大戰可不是我們傳統理解的可口可樂與百事可樂之争,它終究隻是美帝國主義的内部矛盾,一場肥皂愛情劇裡必須插播的打情罵俏而已。“内戰”歸納了它的所有内涵,最終他們仍将攜手對抗所謂的“邪惡軸心國家”,而對黑名單範圍的界定根本不需要聯合國或是XX協議來約束。在這件事情上,美國隊長說了算!
好萊塢電影有時會自然而然的反映出其主流價值觀與世界觀,在某種角度上來講可以算作是真情流露,但也可以稱得上是意識侵略。其觀點的正确與否也是随着時代的發展不斷塗抹着标準答案的選項。
我們沒必要過分較真兒,畢竟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強者說了算,我們暫時還沒有當家作主的超級英雄。
而一旦我們強大到某個程度,XX協議擺到我們面前,那也是分分鐘說撕就撕的事情。
當這一天真的來臨時,我們是撕還是不撕呢?
今天 雙方 已經開撕了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