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向不懂籃球,但也是看《灌籃高手》長大的一代。
當《好想大聲說喜歡你》的主題曲一響起,點燃的不止是熱血,還有我們這一代人的青春。

圖片發自簡書App
動漫版并沒有完結,真正的結局出現在漫畫版中。在湘北對戰全國第一的山王工高總決賽比賽中,櫻木花道因為救球而脊椎受傷,可能再也無法打籃球,但他還是忍着劇痛再度上場,在比賽即将結束的時候,湘北仍以一分之差落後山王隊,流川楓起跳準備投籃,這時他瞥見了在他斜後方準備的櫻木花道,然後将球傳給了櫻木,櫻木花道一個跳投,哨響的一瞬間球進了,在比賽的最後一秒,湘北反敗為勝,以79比78的一分優勢戰勝了連續數年冠軍的山王隊。一直互相唾棄、鄙夷、看不順眼的櫻木花道和流川楓兩人也來了一次“世紀擊掌”。
這一掌,不知道多少灌籃迷為此而瘋狂。我們的青春與熱血也融進了那一擊掌的瞬間。多年後,當《好想大聲說喜歡你》再次響起的時候,一樣還是會心潮澎湃地想起那時的自己,那時的青春年少。
而這部《絕殺慕尼黑》的劇情,和湘北對戰山王的那場決賽如出一轍,也是在最後的三秒鐘反敗為勝,創造了籃壇奇迹。
本片由真實的曆史事件改編。

圖片發自簡書App
1972年,第20屆奧運會在西德慕尼黑舉行,這是當時奧運史上規模最大,耗資最多的盛會。在這次奧運會上發生了兩件大事:第一件,慕尼黑慘案,8名巴勒斯坦“黑九月”組織成員闖入慕尼黑奧運村的以色列代表團駐地,11名運動員被劫持為人質,最終全部遇害;第二件,在奧運會的籃球錦标賽中,蘇聯籃球隊打敗了保持36年全勝記錄的美國隊,奪得冠軍。
《絕殺慕尼黑》講述的就是我上述提及的第二件事情,之所以要提及那一樁曆史事件,是因為兩者有着或多或少的聯系。
加蘭任教練對籃球有着無限的熱愛,在一場賽後的新聞發布會當中,他說出了自己的目标,就是打敗美國隊奪得冠軍,全場嘩然,因為對于衆人而言那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美國已經連續36年奪得冠軍,美國人家家門口有籃球場,美國人根本是遙不可及的存在。
怎麼可能?那時距離第20屆奧運會還有不足一年的時間,就連球員們自己也不敢設想這一可能。為了消除球員們對于美國人的恐懼心理,加蘭任決定帶着球員去美國進行訓練,與美國各高校的籃球隊進行比賽。
隊員們第一次在街頭籃球中受挫,隊員生病意外住院,隐瞞了近視的球員決定主動退出球隊,有球員被人挖角……變故一個接一個的出現,一向言語不多的教練都自己抗下了所有的難題,把孩子做手術的錢全部用在了隊員在美國醫院的治療上,又為近視眼的隊員偷買了美國人生産的隐形眼鏡,他決定放走那個他也引以為傲的中鋒。
看到此,大家可能并不會覺得有什麼,可結合曆史我們應該知道,1972年,仍處于美蘇冷戰時期,複雜的政治因素影響下,加蘭任教練做的任何一件事情對他自己而言都是有害無利的。
重壓之下,球隊終于殺進了總決賽,這時“慕尼黑慘案”爆發了,任何國家代表隊都有選擇退賽的權利,對于蘇聯的球隊領導而言,這是個絕佳的時期。一年前,加蘭任教練說出的準備打敗美國隊的“大話”依然被衆人銘記,這意味着它已經不止是一次比賽那麼簡單了,更涉及到了兩個國家的“地位”,如何不尴尬的退場,一直都是蘇聯隊領導們憂慮的事情,這時最好的做法就是發表退賽聲明。因為蘇聯隊退賽了,美國隊自然也不會取得勝利。
不上場的不失敗和上場後的不一定會勝利,究竟哪一個才是最正确的選擇呢?對于教練加蘭任以及他的隊員們來說,籃球才是真正的一切。
他們上場了,決賽開始了……
《奧林匹克憲章》中指出,奧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誼和團結,而這個故事恰到好處的闡述了這一精神,除此之外還有熱愛、信念以及奉獻。
影片的最後,取得勝利的蘇聯隊終于拿了一次比“開出租”要多一些的獎金,球員們誰都沒有拿,而是将它貢獻出來一同遞給了教練,“拿去給孩子做手術吧!”
因國人從小就接受馬克思主義思想教育,區别于美國人的“為自我權利而戰”,我們更崇尚的還有“奉獻”精神。
而奉獻的另一種說法,即是“愛”,對家人的愛,對隊友的愛,以及對籃球的愛……
人生會遇到很多相似的“競賽”,或許你看不到敵人,也總是搞不清楚自己的位置,但隻要記得這份熱愛,隻要勇敢往前,你就永遠都有絕地反擊的可能。
劇情評分:7.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