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岛观影团# 感谢桃花岛观影团的邀请。章回体结构的荒诞喜剧。探讨艺术与生活、虚构与真实、戏剧与电影。每个人物都在真实的生活,也都在表演,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于是有无数的人物A和人物B。剧本上呈现为医生嘴里的庄周梦蝶、将真实案件改编为话剧、演员对于改编自真实案件的剧本的假戏真做、脱口而出的戏剧名篇台词和日常生活的高度吻合、周迅假装怀孕、真相的不可知、台词反复强调的演员的“信念感”;摄影上呈现为镜像的多次使用:大鹏和春夏讨论表演时后景是多面镜子,通过一个又一个水平调度镜头拍摄两者镜中像;陈建斌一家吃饭时,三者每一个人的单镜头中都带有后景中镜子的镜像;陈建斌对着电视监视器大喊侮辱灵魂的段落,监视器画面构成一重镜像,最后观众用手机偷拍的画面将前者呈现为又一重镜像。人物均在视觉上形成二重身。这最后一条配合上大家在剧场打开手电筒照向剧院的观众,都在进行媒介自反(screen/银幕/屏幕、剧院/影院)。布光、道具、服装大量使用红色表达欲望与流血,正如结尾留有杀人拖拉机道具的舞台上下的雨在红色布光下俨然成为血水。剧场的布光上,时常出现人物的脸一半亮一半暗的情况,以此强化人物的二重身。摄影上大量使用近景和特写。陈建斌和窦靖童在楼梯道上对话的场景,声控灯随着邻居大爷的进出而忽亮忽灭,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让人想起《风平浪静》里的类似设计。窦靖童开车带着陈建斌和周迅的段落,出现了长时间的定格,接着是叠印,令人印象深刻。台词都很文邹邹的,每一句台词都很有深意,值得把玩。是要尊严?还是要认可佛教哲学,一切皆是虚无?豆花到底是咸的还是淡的,还是压根就没味?到底是玷污了别人的自我,还是别人玷污了你的自我?还是如同屁哥所说,科学证明自我并不存在?多次向经典戏剧如《哈姆雷特》《玩偶之家》《萨勒姆的女巫》《冒犯观众》等致敬。同时藏了很多迷影梗,人物名字如甄曼玉、贾梅怡、胡昆汀、苟也武等都是向世影史致敬。剪辑好评,令人印象深刻的比如声音是医生在说庄周梦蝶的故事,画面是人物对话与女儿做手术交替剪辑在一起,以及彩蛋里画面上是陈建斌与周迅在床上蠕动的脚,声音则是电视机里话剧导演在说马家沟的哈姆雷特在刹车那一刻他的脚到底在想什么等等。配乐也非常好,与影片的荒诞喜剧风格浑然一体。表演上,周迅极为烟火气,贡献了个人表演生涯中极具异质性的角色,窦靖童也很出色。剧本上涉及到的导演潜规则(自陈经常和贾梅怡一起谈剧本让人联想到演艺界的夜光剧本乱象)、婚外恋、少女怀孕、剧本审查、领导谈及的对历史的玩弄、以及影片对历史的隐喻(被历史的车轮碾压、刹车失灵)、话剧排演不断被各种人打断和要求修改显示出的对于历史阐述的话语权等议题,在影片表现艺术与生活、真实与虚构以及媒介自反的议题之外,增加了文本的语意密度。到底何为真,何为假?尼采早就发出了振聋发聩的声音:没有事实,只有阐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