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零壹
福斯傳媒出品,在騰訊視頻近期已經播出完畢的《心冤》,顯然是繼《東方華爾街》後福斯傳媒與内地市場的又一次聯系、碰撞。同樣是影帝主演的迷你短劇,整片時間相當于一部加長版電影。隻不過相較于《東方華爾街》收獲的不俗口碑而言,《心冤》的成績非常尴尬,既沒有獲得熱度,更是在口碑上差之千裡,6.2的豆瓣評分堪稱慘淡。

對背後的福斯傳媒而言,《心冤》《東方華爾街》的出現是規劃已久的布局,成效上是一正一負。而作為福斯對内地布局的冰山一角,除了“港影陣容迷你劇”之外,還有更多值得分析的故事。國外的流媒體、訂閱頻道在面對中國内地這個龐大又特殊的市場時,恐怕是茫然大于收獲的。
後發先至的《東方華爾街》與《心冤》口碑差異如何形成?
《心冤》由葉念琛執導,騰訊視頻上的主演資料是惠英紅、謝君豪、邵仲衡,而在豆瓣電影以及其他網絡平台資料來看,這部劇是“三大影帝”出演,除了惠英紅和謝君豪之外,黃秋生也在其中,飾演重要角色劉偉義,也就是惠英紅在片中的丈夫。出于未知原因,内地版本《心冤》删去了黃秋生的全部鏡頭,這直接導緻在FOX+上原本60分鐘一集的内容變成30分鐘,觀感上也出現了許多不連貫。

這是《心冤》豆瓣口碑接近崩潰的主要原因。對主角戲份的全部删減顯然已經嚴重影響了整部作品的節奏,導緻内地版本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半成品”,自然讓觀衆難以接受。
但在【鋒芒智庫】看來,即使抛除“删減”這個要素,《心冤》相比《東方華爾街》仍然有一些差距,這或許與監制、投資以及兩位導演執導嚴肅題材的水平差距有關。
《東方華爾街》雖然在劇情上仍有一些瑕疵和不嚴謹,但卻在5集内容中濃縮近二十年的金融變遷史,塑造出葉抱一這樣足以成為典型的複雜角色,是真正建立起了一種與原港劇、内地劇完全不同的格局。導演黃國強此前在HKTV拍攝的《選戰》同樣口碑極佳,題材上也是充滿了人性、權力、利益的糾葛,導演對類似題材的駕馭能力已經經過考驗。

而《心冤》雖然有惠英紅、謝君豪這樣的實力派加持,但卻存在着不少劇情、節奏上的硬傷。在删去了大量原版鏡頭的情況下,節奏仍然拖沓、對白和配角表現、場面調度也沒有跳脫出香港警匪劇的圈子,隻剩下惠英紅用自己強大的表演撐起的人物情感與這個迷案故事本身的魅力來支撐起作品了,導演葉念琛既往的電影作品也是口碑乏善可陳。
其實從時間線來看,《心冤》是福斯拍港式迷你劇的第一部作品,早在2017年3月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福斯傳媒集團就舉行了《心冤》的發布會,同時宣布劉德華監制的華語項目(實為《東方華爾街》)啟動。而最終《心冤》拍攝完成之後進入了沉寂期,反而是後來的《東方華爾街》後發先至。

《心冤》顯然已經在内地市場失敗。但【鋒芒智庫】注意到的是福斯的推廣戰略——在無法進入内地市場的情況下,類似FOX+這樣的流媒體平台在東亞範圍還有多大的市場空間?
内容合作升級,福斯傳媒的本土化意圖為何?
除了登陸騰訊視頻外,《心冤》其實還在其他兩個地方出現:一是FOX旗下STAR系列頻道中的“衛視電影台”,二是福斯傳媒推出的流媒體訂閱服務FOX+ 平台上。在這兩大平台上都是帶有黃秋生的原版,大大的“福斯原創制作”印在海報之上。

其實在推出《東方華爾街》時,福斯就已經表達出了自己的主要目的。福斯傳媒集團高級副總裁嚴嘉念在香港接受媒體專訪時說,“除了電視以外,也在推廣新媒體FOX+平台,一定要投資創造自己獨特的内容,不惜成本,希望打出精品影集好的開始。”嚴嘉念坦言,“ 我們願意投資好的内容,FOX+是收費的平台,希望大家付費去看時,也是能有所值。”
隻不過目前,FOX+與Netflix、Hulu等其他國外流媒體平台一樣,沒能直接進入内地市場。
因此,版權内容層面的交流就成為了唯一的選擇。從早期的《國家地理頻道》推出的衆多紀錄片進入内地市場,到近期購下《如懿傳》除中國大陸外的全球版權并在旗下衛視中文台獨家首播,福斯其實一直在與内地市場進行内容上的引進、出海活動。看似《東方華爾街》與《心冤》是全新的生産模式,實則是有福斯紮根中文傳媒圈多年的曆史積累在的。
而加碼華語内容的原創制作,同樣是為了增加流媒體平台吸引力的一大舉措。FOX+雖然無法進入内地市場,但在香港、台灣以及東亞各地都有訂閱市場,在FOX自身招牌美劇《行屍走肉》《24小時》、FOX Movies、國家地理頻道紀錄片、體育賽事等内容外,本土内容逐漸成為下一步重點——原創《東方華爾街》和《心冤》;做《如懿傳》《我的早更女友》等内容内地外的發行都可以視為FOX+内容本土化戰略的一部分。
甚至福斯傳媒還宣布将與Endeavor China合作,将著名網劇《太子妃升職記》拍成韓國版,對中國内地影視内容的開發已經不止步于直接購買版權了。


從這個角度而言,與Netflix近期在韓國原創的大熱劇集《王國》一樣,美國流媒體的本土化即将成為争奪海外市場的關鍵點。
結語
《心冤》《東方華爾街》顯然是夾雜在無法進入内地的FOX+、福斯的電視台資源、香港影視人、國内視頻網站之間交錯的産物。福斯在迷你劇制作上的成功經驗、在香港地區耕耘已久組局影帝們加入的能力、内地的可觀市場等都促成了這兩部華語迷你劇的出現,從内容制作的角度來看,它們帶來的新的創作思路,值得内地劇集制作公司們參考。
隻是,這種合作交流的作品,顯然需要在題材上能被各方接受。在這樣的限制之下,下一步福斯華語迷你劇将以何種形态出現在内地觀衆的視野中?或許在《心冤》播完之後,福斯内容本土化需要考慮的事情又多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