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在那個通訊還靠寫信的年代,想要跟别人聯系還要等上好幾天。而在科技發達的今天,親朋好友之間無論相隔多遠,一部手機就能聊天、視頻。網友淘汰了筆友,似乎也讓我們失去了一些别的東西……

...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黏土動畫——《瑪麗和馬克思》,亞當·艾略特編劇、指導,豆瓣8.9,好于97%的劇情片,好于96%的動畫片。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部作為聖丹斯電影節開幕電影的動畫。

住在墨爾本8歲的瑪麗,臉上有雀斑,額頭上有胎記,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女孩。爸爸每天在工廠給茶包縫線,唯一的愛好就是将死鳥做成标本。媽媽酗酒,每天做的事就是邊喝雪利酒邊聽闆球比賽還有從商場“借”東西,當然,她從來沒還過。

平凡又毫無存在感的瑪麗孤獨又自卑,爸爸對她的關注和陪伴甚至遠遠不如那些标本。媽媽更是說,她隻不過是個意外。這讓瑪麗十分費解,一個活生生的人,怎麼會是個意外呢?

...

...

也許生活對瑪麗還有一絲眷顧。那天她坐在一旁等待母親從郵局“借”信封,百無聊賴的翻起了一本美國的通訊錄。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人名,她十分好奇他們長什麼樣子,多大了,美國的孩子也是從啤酒裡發現的嗎,還是可樂罐呢?她決定找個人問一問,于是她留下了其中一個人的聯系方式,而那個人,正是馬克思。

獨居在紐約的馬克思,44歲,一個患有亞斯伯格症(自閉症的一種)和肥胖症的猶太人。沒有妻子,朋友,也沒有家人。爸爸在他出生時就不告而别,留下他和媽媽,而他媽媽在他6歲時開槍自殺了。社交困難溝通困難的他,無法正常與人相處,無法感知别人的情緒,無法理解别人的意思,甚至無法讀懂别人的面部表情。周圍的一切人、事、物,都讓他感覺迷惑。

...

馬克思的生活極其需要規律,每周固定的晚餐食譜、九年買同一組彩票号碼,甚至他的寵物金魚“亨利八世”死掉了,他都要立刻去寵物店買條新的,也就是“亨利九世”。

瑪麗的來信顯然打破了他的規律。面對新奇事物,他采取了一貫的應對措施——緊張、焦慮、不安。

...

在讀了4遍信,凝視窗外18個小時後,他鼓起勇氣下定決心給瑪麗回了信。于是,兩個人開始了長達20年的友情。

也許隻有馬克思能如此認真對待瑪麗的來信吧,他像個小孩一樣唠叨,從他每一份工作到他的心理醫生,從家裡的寵物到小時候的經曆,幾乎把自己所有的事全都告訴了瑪麗。瑪麗和馬克思都喜歡看《阿諾一家》,也都喜歡巧克力,相同的愛好迅速拉近了兩個人之間的距離,就這樣,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和巧克力在澳大利亞和紐約之間穿梭。

馬克思還有三個人生目标,第一是擁有一個朋友,一個不是幻想出來的朋友,第二是擁有全部的阿諾一家玩偶,第三是擁有吃不完的巧克力……

...

瑪麗的來信總是能引起馬克思的焦慮。她的問題勾起了馬克思的回憶,他不知道怎麼回答,他的應對方式就是站在角落裡冷靜,再吃n個巧克力熱狗緩解他的不安,之後才慢慢坐下來開始給瑪麗回信。他們成了彼此的精神寄托,分享彼此的故事,每天數着日子期盼對方的回音。

就這樣,在一次次的書信往來中,兩個孤獨的人彼此陪伴,相互溫暖,瑪麗長大了,馬克思變得更胖了。這些年來,盡管他們之間有誤會,有背叛,有憤怒,有不解,但友誼還是戰勝了一切,最後馬克思把收集的阿諾一家玩偶全部給了瑪麗,作為原諒她的見證。

馬克思說,我原諒你,因為你并非完人,每個人都有缺陷,我們無法選擇自身的缺點,我們隻能接納它。但願我們的人生道路能夠相交,那時,我們能分享同一罐甜煉乳…….


...

...

這部粘土動畫沒有高端的CG技術,沒有絢麗的畫面,沒有可愛的動物,沒有充滿童趣的劇情。作為粘土動畫,《瑪麗和馬克思》100%純手工制作,共計132480張畫面,6台攝像機,7個拍攝組,2位服裝設計師,147位裁縫,212個粘土人,所有文字和人物形象均為本片編劇兼導演——亞當·艾略特親自書寫,親自設計。

值得一提的是,該片是以亞當·艾略特的親身經曆改編,馬克思的原型是亞當·艾略特在紐約的一個患有亞斯伯格症的猶太人筆友。也許隻有真正經曆過,才能寫出如此紮心又真實的劇本吧。

它觸動你心裡最深處,看完電影後心裡久久不能平靜。它教會你接納自己,無論是優點還是自身的缺陷,它都是你的一部分,你都需要接納。同時,也讓你了解每個人性格不同,經曆不同,雖然不能感同身受,對别人也不要妄加評判。最最重要的是,在愛别人之前,請先學會愛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