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在城市工業化文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我們對于這個時代最深的印象是什麼?車水馬龍、高樓大廈、工作節奏快、高效便捷的生活……似乎一切我們所能想到的詞彙,便是對于城市在不斷向前發展的定義。

也許有無數個瞬間,我們會感到疲憊,麻木,迷茫……所以人們才會渴望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體味不同的人生。隻是當這些念頭還來不及在心底生根發芽時,我們便回歸現實,繼續做着眼前的工作,為更好地生活而努力奮鬥,讓自己忘卻那些當下還不切實際的幻想。

所以當人們看到《海蒂和爺爺》這樣的影片上映時,才會被它深深地吸引和打動。它的清新美好、純真夢幻、返璞歸真仿若一泓清澈的溪流,可以蕩滌人們内心的塵埃,治愈我們的心靈,讓人們沉重的身軀得到片刻的放松。

...

《海蒂和爺爺》這部由德國和瑞士共同合拍的電影,改編自瑞士著名兒童文學作家約翰娜·斯比麗于1880年出版的經典兒童文學《海蒂》。這部影片在上映當年便一舉拿下了瑞士的票房冠軍,而且在《海蒂和爺爺》翻拍之前,美國就曾翻拍過這部小說的同名電影,日本也将其翻拍成動畫片《阿爾卑斯山的少女》。雖然有珠玉在前,但是這部電影仍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國内的豆瓣評分也一路飙升到9.1分。

影片本身的故事劇情并不複雜,主要講述了年幼的孤女海蒂在姨媽去大城市法蘭克福工作後,便将她交給了性情古怪、獨居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的爺爺照顧。在經曆了一些磨合後,爺爺被懂事善良的海蒂打動,将她留在了身邊悉心照顧。然而利欲熏心的姨媽在得知法蘭克福有名的富商西澤曼先生想收養一個瑞士血統的女孩給自己的女兒做玩伴後,便将海蒂哄騙到了法蘭克福将她賣掉,幸運的是海蒂遇到了善良的富商女兒克拉拉。在經曆過大城市的種種生活後,海蒂和克拉拉都因為彼此而有了新的收獲。

影片一開始,便是海蒂在阿爾卑斯山腳下玩耍的鏡頭,明媚的陽光下,身邊是芳草綠茵,頭頂是碧空白雲,海蒂露出燦爛的笑容,在草地上歡快的玩耍着,配合着鏡頭中一閃而過的雄鷹,這一切的景物都在暗喻着影片的主題:親近大自然,掙脫束縛,回歸簡單自由的童年。

當海蒂在草地上盡情玩耍時,姨媽德特的出現,也将觀衆的視線從美好的景色拉回到現實中來。德特要去大城市工作,隻能将海蒂交給爺爺照顧,然而性情古怪的爺爺卻将海蒂拒之門外,被抛下的海蒂隻能在羊圈裡住了一晚。這一連串的情節既讓我們看到了現實的真相與殘酷,也暗示了海蒂坎坷的身世。

電影沒有過多的煽情,導演通過平淡自然的鏡頭,人物間的簡單對話,向觀衆展現了一個善良懂事的小女孩形象。海蒂在得知自己被姨媽抛棄後,并沒有對着姨媽哭訴抱怨,等到姨媽離去之後,平靜的告訴爺爺:姨媽不願意要她了。海蒂在知道爺爺不會給自己開門後,默默地跑到羊圈裡睡了一晚,第二天早上爺爺來打掃羊圈時,她開口第一句便是向爺爺問好。

...

...

海蒂這個角色帶有一種天真單純的性格,卻能恰到好處的讓人覺得真實自然,而不由自主地去心疼她。雖然她年紀很小,卻已經明白不去給大人添麻煩,自己照顧自己。習慣性的向大人問好,在和爺爺不熟悉的情況下,不貿然地去打擾他,而是先征求他的意見……從影片中透露出的許多細節上的刻畫,都在告訴觀衆,這是一個體貼懂事的好孩子。導演用鏡頭下美麗的風景,美好的女孩,在無形中傳遞給人們一種舒适自然的治愈感。

爺爺原本是想将海蒂送去孤兒院,但在與海蒂相處的過程中,漸漸的喜歡上了這個善良懂事的孫女,開始為她制作木椅和木床,還讓牧羊男孩皮特帶她去山腳下一起玩耍。而海蒂留在阿爾卑斯山的這段時間裡,卻也讓我們看到了許多問題。

皮特第一次帶海蒂去牧羊時,偷吃爺爺讓海蒂帶着的奶酪和火腿,雖然最後海蒂沒有和皮特計較,甚至答應每次來都分一半食物給他。但皮特的這種行為也向我們透露着,即使是處于民風淳樸,風景優美的小地方,也并不意味着人們都是純真善良的。

導演沒有一味的在影片中刻畫善良美好的形象,利用人物的一些缺點使得影片的真實感更強烈。尤其是在爺爺決定把海蒂留下來後,村裡的牧師告訴他要把海蒂送去讀書,爺爺卻堅決反對,認為海蒂隻需要快樂的玩耍就好,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爺爺的傳統和愚昧。

...

電影海報

《海蒂和爺爺》這部影片不僅僅隻是單純的治愈電影,它更像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現實童話,影片中的許多情節都值得人們細細品味,它們具有強烈的教育意義。

皮特告訴海蒂,爺爺曾經殺過人。而當爺爺帶着她去村上時,周圍的村民也對爺爺指指點點。海蒂相信了皮特的話,對爺爺感到懼怕,爺爺卻告訴她:要相信自己的判斷,而不是輕易地聽信别人的謠言。

...

海蒂回想起和爺爺相處的場景,還是選擇相信爺爺。其實現實中這樣的情況很常見,我們在不了解某個人或是某件事,往往聽從别人的評價而妄下判斷,而這部影片卻通過這樣的場景還原了現實,教育人們警惕自己的言行,不要妄下判斷,最後害人害己。

影片中将海蒂的經曆分為了兩部分,前期海蒂在阿爾卑斯山度過了無憂無慮的一年,後期她被姨媽賣到西澤曼家後,海蒂開始了在大城市中的生活。

在西澤曼家裡,海蒂的目不識丁、自由散漫,讓女管家發自内心的厭惡嫌棄這個“舉止粗魯的野孩子”。孩子的内心是敏感通透的,海蒂在這所大房子裡,每天被複雜繁瑣的各種禮節規矩束縛,還要被女管家嚴厲的教導,雖然這裡的生活比她從前的要好很多,她卻越發的難過郁悶,每晚偷偷的躲在被子裡哭,甚至還患上了夢遊症。

...

而當她爬上法蘭克福最高的鐘樓上,想看一眼大山時,卻隻能看見無邊無際的紅色屋頂和灰蒙暗沉的天空時,她的難過和絕望更是到達了頂點,此時的她已經失去了以往的靈動和歡樂。

而與之相反的是西澤曼的女兒克拉拉,她因為海蒂的到來而感到興奮快樂。失去母親的克拉拉因為過度悲傷得了一場大病,雙腿再也無法直立行走。但是海蒂的到來為她乏味無聊的人生打開了一扇窗戶,海蒂每天陪着她一起讀書,一起吃飯,甚至還背着女管家偷偷的推着她出門玩。影片在這裡也從孩子的角度為我們設置了一個難題:朋友間如何相互成全?

海蒂留在這裡,卻因為思念家鄉而悶悶不樂;克拉拉因為海蒂的到來,重拾了往日的歡笑,卻無法忍受海蒂的離開。導演通過簡單的劇情,表達了許多充滿實現意味的問題,也讓人們在觀看中收獲了許多對于人生的思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

克拉拉因為海蒂的離開而怨恨過她,卻也在海蒂的幫助下走出了那個一直困着她的大房子,去到了阿爾卑斯山,去到了外面更遼闊的天地,打開了自己的心結。在海蒂的鼓勵與陪伴下,克拉拉嘗試着離開輪椅,自己行走,和海蒂一起在草地上玩耍嬉戲,享受了一番與從前截然不同的生活。

克拉拉的經曆也告訴我們:充滿物欲的生活并不一定能給人們帶來快樂,人們在不斷地追求永無止境的欲望中,反而最容易丢失自我。當我們回歸初心時,會發現快樂其實很簡單,一箪食,一壺漿,自有它自己的快樂。

...

而對于海蒂來說,這段大城市的經曆也為她的人生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克拉拉的奶奶從女管家的口中得知:海蒂是一個蠢笨、不學無術的孩子。但卻在給海蒂講故事的過程中,發現她是一個心思細膩、善良聰慧的孩子。

她用講故事的方式鼓勵海蒂學習認字,以後可以自己去閱讀書籍。海蒂因為堅信皮特所說的:阿爾卑斯山的孩子不需要認字,而一直不願意認真學習。但是在聽故事的過程中卻引起了她的求知欲和學習的興趣,最終她不僅學會了閱讀書籍,也在回到阿爾卑斯山後,搬到了村子裡和其他孩子一樣上學讀書。

倘若沒有這段經曆打開海蒂的眼界,或許她會一直生活在大山裡,過完平凡簡單的一生。可真正的歸隐山林絕不是從一開始便留在山林,而是在閱盡千帆後,我們已然經曆過多姿多彩的人生後,仍然選擇返璞歸真,回到最初。

海蒂見識過外面的廣闊天地,卻也看見過人們的趨炎附勢;她體會過富足奢侈的生活,卻也看見過人性的險惡與自私。家鄉的山水田園确實風光無限,卻也容易讓人們固步自封,不能了解世事的變化,最終人們的思維、見識、創造力便一直停留在原地,甚至永遠消失了。

影片沒有一味的鼓吹人們回歸田園,借由海蒂的故事向我們展現了她在阿爾卑斯山與法蘭克福的兩段經曆中,逐漸的改變了對于人生的看法。雖然她仍舊保持着最初的純真,向往家鄉簡單自由的生活,甚至放棄了城市的榮華,卻也有了自己的想法與選擇,在這段豐富多彩的經曆中,實現了人生的蛻變與成長。所以說,一個人的學識與經曆,決定他的修養與氣度。

...

海蒂是不幸的,因為父母早亡,她比同齡人更加細心懂事。但是作為電影中的主人公來說,她也是幸運的。海蒂有疼愛她的爺爺,一直享受着自由美好的田園生活。在被姨媽賣到西澤曼家時,遇到善良的克拉拉一家,讓她有了更豐富的經曆與生活體驗,這是許多被困在大山裡的孩子,一輩子都難以體會到的珍貴的人生經曆。

當海蒂與同學們在課上被老師問及:長大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時,皮特回答自己想當牧羊人,其他的同學有回答鐵匠的,也有回答農民的,老師則是聽着大家的回答,指着黑闆上早已寫好的那些單詞教他們學習,仿佛這樣的認知對孩子們而言是理所當然的。

...

生活在一個偏僻的農村裡是孩子們無法選擇的,他們的視野所及便是上一代的職業如何,然後自己再理所當然的繼承傳統,這樣不斷的循環下去、生生不息,他們的希望、未來、無限的可能便隻能扼殺于這方小小的天地間,令人心酸,卻又無可奈何。

海蒂在曆經過外面的世界後,告訴老師自己将來想寫故事,卻引起同學們的哄堂大笑和無法理解。這是教育環境的局限性導緻的孩子們的無知,也是孩子們無法接收到外界信息而與海蒂在思想上産生的落差性。許多時候,教育起點的不同所導緻的結果也是千差萬别的,我們能觸及到這個現象,卻也需要時間去改變未來。

當克拉拉的奶奶來接她回去的時候,送給了海蒂一個筆記本,鼓勵她堅持寫故事,完成自己的夢想。海蒂把同學們對她的嘲笑告訴了奶奶,奶奶卻告訴她:那是因為這些孩子知道的東西太少了,他們隻知道這個村子,卻沒見過外面的世界。真相是殘忍,卻也在鼓勵人們去面對現實,見識更為遼闊的天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成為更好的自己,即使這個過程是艱難痛苦的。

...

處于喧嚣的塵世中也好,置于寂靜的田野中也罷,都是人們對于生活中的一種選擇。活在世間,我們都曾擁有各自的理想與目标,或大或小,但那都是屬于我們的最初的純貞。現實雖然不能讓所有人如意,我們卻還是要一直堅定的走下去,直到有一天我們可以停下腳步,回頭望去,指着遠處告訴自己:那裡是我最初的田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