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槳小嗯

1

記得,2008年5月12日,特大地震來臨的時候,5秒鐘……彭州市龍門山鎮謝家店子村,整個村子沒了。

得知這一消息的時候,我根本不敢相信。不敢相信,一個村子,在眨眼之間,說沒就沒了。

當災難來臨,人類就像螞蟻一樣渺小,生命就像空中漂浮的泡泡球一樣脆弱,一戳就破。


...


2

6500萬年前,統治着世界的恐龍,突然全部消失;公元8世紀中後期,瑪雅文明一夜之間消失在熱帶雨林中;公元前1萬年,亞特蘭蒂斯文明被一場大洪水沖得了無蹤影。這些突然消失的物種、文明,讓人不得不擔憂,在未來的某一天,人類會不會也有這樣的遭遇?


電影《流浪地球》裡,有一個很難忘的鏡頭。吳孟達飾演的韓子昂,開車帶着孫子孫女們回地下城。半路上,車子被救援隊征用。他載着救援隊來到上海。


昔日繁華的上海,整座城都凍成了冰塊,如死一般沉寂。


“我們的家怎麼變成這樣了?”韓子昂自言自語,回憶着曾經在上海的生活。這一幕很紮心。當地球還沒出事,一切正常的時候,人們都在拼命掙錢。為了買一座上海、北京的房子,不惜傾家蕩産。


可如今,那些幾百上千萬的房子,都變成了冰冷的建築,沒有人敢進去住。


在自然災害面前,鋼筋水泥般高大雄偉的建築,原來也如此不堪一擊。


電影來源于生活,也高于生活。電影裡的情節、畫面看起來的确有些誇張,但誰又知道,“世界末日”真的到來時,現狀會不會比電影裡展現的還殘酷呢?


...

3

與原著小說《流浪地球》相比,電影《流浪地球》的改編力度挺大的。原著講的是災難來臨,某個小學的班級被分成一個個國家,讓小學生們模拟如果管理一個國家,以及當地球出現危機時,如果聯合起來拯救地球的故事。該小說一共有三個部分,分别是超新星紀元、流浪地球和圓圓的肥皂泡。


原著裡,科幻作家劉慈欣就像在講科幻童話故事,用的語言非常簡單。原著《流浪地球》,大人讀着像科幻,小孩讀着像童話。科幻本是深奧、難懂的,但讀着讀着就能感覺到,劉慈欣先生在試着讓它變得簡單易懂。可惜,看完全書後,我還是沒怎麼看懂,準備過段時間刷第二遍,再捋一捋。


電影版的《流浪地球》,故事主線是太陽正在衰亡膨脹,即将吞沒整個太陽系。人們為了自救,制定了“流浪地球”計劃,準備将地球推離太陽系。在這條主線之下,又有兩條分線。一條是劉啟的父親劉培強(吳京飾)在天上的“領航員”空間站發生的故事,一條是劉啟和姥爺、妹妹在地下城、地球表面發生的故事。Moss就像地球與空間站的“通訊員”,也是推動整個故事前進的重要人物。


...


影片中,地面發動機出現故障,木星即将撞上地球的情節,讓空間站與地球兩條故事線交織在一起,相互碰撞,一步一步推動高潮發生:引爆木星,利用木星的沖擊波,将地球推離太陽系。


為了給發動機運“火種”,劉啟的姥爺犧牲了;為了引爆木星,航天員劉培強犧牲了。還有救援隊的黃明、老何……


...


将地球推離太陽系的過程是艱辛的,有人為了救更多人,犧牲了自我。這種大無畏精神,在影片中展現得淋漓盡緻。影片《流浪地球》不僅對未來的宇宙做出大膽猜想,還對曾經為航天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們充滿了緬懷和感激。


想起之前看《太空旅客》、《生存家族》時,當“世界末日”到來,影片中的人們都在想着怎麼逃亡。


在電影《太空旅客》裡,人類離開地球,到新家園生活。《生存家族》中,全世界斷電兩年多,所有人都在逃亡。在《流浪地球》上映之前,大部分的災難片、科幻電影都在訴說一件事:如果有一天“世界末日”真得來了,我們要趕快離開地球,到别的星球生活。這樣的價值觀“流行”了很多年,人們閑聊時常說:“如果有一天地球毀滅了,我就去火星生活。”


...


可是《流浪地球》沒這麼想,在大家都忘記了地球時,它想起來了。即使逃亡,也要帶着地球一起逃。


所以,電影《流浪地球》擁有的不僅是進步的特效,它還有情懷。


情懷,對于科幻片而言,是很容易被忽視的一種東西。很多科幻片都急于展示炫酷的特效,把故事講明白,卻往往忽視了情懷的表達。


《流浪地球》,同時擁有情懷和技術,所以與衆不同。


...


4

“盡管我們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陽,會帶來什麼樣的家園。但從今天開始,人類的勇氣與堅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這一絕望與希望并存,持續兩千五百年的漫長宇宙之旅,史稱流浪地球計劃。”——《流浪地球》


《流浪地球》,嚴格來說,是一部介于純科幻與純災難之間的科幻電影。純災難片《2012》、《後天》、《全球風暴》等系列電影通過自然災害考驗人性,純科幻電影《星球大戰》用高逼格的特效完美演繹了一場太空之戰。


《流浪地球》,沒有放大人性的自私面,也沒有特寫災難的可怕性。它比較柔和,呼籲當災難來臨時,全人類應該團結一緻,并肩作戰,才能解決困難。


...


當今世界,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矛盾越演越烈。全球變暖也好,地震也罷,人類走到今天,經濟發展了,環境也破壞了,要想回到從前,大概是不可能的了。


未來,人類除了想辦法改善全球環境,也難免會為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迎接各種自然災害的挑戰,這是人類必須要面對的事實。


“兵來将擋,水來土掩”。面對災難,人類要充滿勇氣與堅毅,勇敢面對。制定“流浪地球”計劃也好,還是其它計劃也罷,勇于面對才是解決問題的辦法。這是《流浪地球》的主題所在。它不僅是我國科幻電影史上的裡程碑之作,也是一部格局非常大的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