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槳小嗯

“我最喜歡這樣平平淡淡的日子,最好什麼事情都不要發生。”——盛明蘭


如果這些年追劇,有最喜歡,最難忘,最欣賞的角色,一定是盛明蘭。《知否》一共七十八集,因為盛明蘭這個角色,我從第一集一路追到了大結局,沒有按過一次快進。


長這麼大,第一次這麼耐心地追一部長劇。盛明蘭,不隻是一個角色,她像已經住進了我心裡,潛移默化地影響着我,甚至改變着我的言行與性格。


...


1、美人在骨不在皮


明蘭的美,在骨。皮是她的表象,骨是她的堅守。無論是為母親讨公道,與小公爺戀愛,護祖母周全,還是長跪宮門外,為丈夫喊冤,她都不曾退縮半步。


“這世上人與人之間,往往是看誰比誰更豁得出去。”每到緊要關頭,明蘭總想起這句話,然後義無反顧地豁出去保護身邊一個個重要的人。她的眼神透着幾分天真,透亮,善良,果敢與堅定。她是最敢于豁出去的人,也是最為小心謹慎的人。旁人隻要不挑戰她的底線,她就做個乖乖女,不與旁人争;但若旁人總是處處為難,她定不隐忍,奉陪到底。


...


俗話說,得饒人處且饒人。不管他人多麼卑鄙殘忍,心機重重,明蘭終究是善良的,不然也不會在小秦氏機關算盡,滿盤皆輸,活活被燒死時落下滾燙的淚水。


天下母親皆不易,小秦氏為讓兒子襲爵,一心與顧廷烨作對,從撒謊到蠱惑人心,再到引狼入室,一步步走向極端,最後斷送了自己的性命。小秦氏是個悲劇人物,她本有在侯府享福的命,卻偏偏沒有享福的心,把自己的期望全部寄托于兒子。


...


扭曲的母愛使人惶恐,“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作為長輩,小秦氏雖不合格;但作為母親,她同樣辛酸。這大概也是,當了母親後的明蘭,不忍看到小秦氏死去,流淚的緣故吧!同為母親,最能體諒母親的不易,都有一顆恻隐之心。


從未出閣的少女,到嫁為人婦,再到生子為母,明蘭一點一點地成長,變成熟,甚至能獨當一面。《知否》整部劇,無論從服裝造型,還是從心路曆程,明蘭都在一點點改變,有着十分清晰的成長地圖。


...


2、明蘭的智慧


“大智若愚,臨危不亂”,除了這八個字,我找不到更貼切的詞稱贊明蘭。回顧明蘭一生,她經曆的太多。小時候,林小娘作妖,讓衛小娘難産。年僅幾歲的她,不懂成人世界的殘酷,在母親生命垂危之際,一路哭着,跑着去外地找郎中。小小年紀,她就比别家孩子冷靜三分。


長大後,無論是面對盛家的是非,還是顧府的紛争,她總能見招拆招,有一套自己的生存法則和解決辦法。


...


從宅鬥到兵變,從家族紛争到國亂,明蘭遇到的挑戰越來越大。兵變時候,顧二不在家,叛兵幾次三番假傳聖旨,騙她入宮。明蘭通過缜密的分析,将其一一識破。之後,叛兵狗急跳牆,殺進澄園。明蘭安排下人燒油放牆上,坐鎮指揮護衛殺敵,将家人引進密室避難。此刻的明蘭像極了鎮守娘子關的李娘子,臨危不亂,雖為女兒身,卻有着大丈夫的氣魄與膽量。


明蘭的智慧,甚至遠超一些男兒。


...


3、《知否》的神轉折大結局


《知否》以《李娘子鎮守娘子關》開篇,最後通過巧妙設計,來一場兵變,以“明蘭鎮守澄園”結尾。整部劇前後呼應,劇情緊湊,雖進展緩慢,但不顯乏味,改編得着實棒。


若雞蛋裡挑骨頭,要找此劇的不足之處,一定是倉促又慌亂的大結局。《知否》前期的劇情很穩,但大結局卻突然來個神轉折,将兵變設置為皇帝做的一盤局。一瞬間,整個大結局,劇中所有人都在向觀衆解釋皇帝的局。


...


太後說,這盤局是皇帝自登基之日就開始謀劃了;皇後說,顧二的嚣張跋扈都是裝出來的。


這樣的說辭和劇情,與人物有些不符,實在難以讓人信服。


...


4、趙麗穎塑造的明蘭


“在與明蘭朝夕相處的六個多月裡,我一直在解讀她并且與她對話,是她把我從理想主義拉到了現實主義,讓我明白一個人的強大不一定要來源于對抗,也可以來源于平衡與包容。”——趙麗穎


《知否》播出後,趙麗穎更新了多條有關明蘭的微博。她是真的喜歡明蘭,喜歡這個人物。她似乎不是在演明蘭,而是試着讓自己,無論戲裡戲外,都能真正成為明蘭。


...


因為熱愛,趙麗穎飾演的明蘭很真實,沒有神化也沒有矯揉造作。她讓明蘭有智慧,也讓她偶爾膽小沖動犯迷糊;她讓她果敢有氣魄,也讓她在顧二面前小鳥依人。


趙麗穎,讓明蘭變成了來源于平凡生活,卻不平凡,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一個女人。


...


5、家和萬事興


故事的最後,盛老爺子與明蘭在屋裡一邊寫着牌匾,一邊聊皇帝做局之事。原本關系不深的父女倆,此刻真正像極了父女。皇帝和太後相鬥許久,最後和睦相處,共享豐收的喜悅。


顧家新修的祠堂好不熱鬧,老丈人盛老爺子坐在祠堂,一筆一劃地寫着牌位,周圍的哥兒們一邊玩鬧,一邊幫忙。祖母笑嘻嘻地說:“四丫頭也來啦,是否也聽說祖母今日下廚,也要來嘗嘗祖母的手藝?”


...


明蘭挽着二叔的胳膊,像個孩子一樣笑着說:“我最喜歡這樣平平淡淡的日子,最好什麼事情都不要發生。”


風浪平息,一家人鬥了整整七十八集,終于走向和睦,實現了家和萬事興。


與現代家庭劇不一樣的是,《知否》用古代人的宅鬥,表達“家和萬事興”的主題。可見,無論當代,還是古代,家庭和睦,其樂融融,才是真幸福呀!


...

6

這是第三次寫《知否》了,這部劇帶給了我很多東西。為人處世也好,修繕其身也罷,還是對親情、友情、愛情的重新認識,對生活、對磨難的重新解讀,都有一定的收獲。


“我會别有一番天地,你就是那個天地”。《知否》大結局,小公爺找到了他的新天地。未來的你,無論生活、事業、學業,還是婚姻,也會别有一番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