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地區在影視劇裡一直很魔幻,

可現實,要遠比比影視魔幻。

舉幾個例子:

1994年美國世界杯,哥倫比亞對陣美國的比賽中,後衛安德雷斯·埃斯科巴不慎自擺烏龍,導緻哥倫比亞小組賽出局。

回國後安德雷斯·埃斯科巴被連射12槍身亡。

...

2014年9月26日,墨西哥南部的格雷羅洲發生暴力事件,43名學生下落不明。

2020年01月13日,墨西哥21歲美女大毒枭被軍警擊斃,曾率悍匪伏擊殺死13名警察。

...

據《衛報》報道,墨西哥大毒枭“矮子”女兒于近日舉行閉門婚禮。

這還隻是一部分。

可想而知,現實遠遠比影視劇描寫的可怕得多。

...

今天要聊的這部《毒枭:墨西哥》,主角是墨西哥大毒枭“矮子”的老大。

老大中的老大,人送外号墨西哥“教父”,真教父。

全名米格爾·安赫爾·菲利斯·加利亞多。

本劇的諸多主角在曆史上也都确有其人,包括事情的經過都屬實。

甚至你可以邊看劇邊佐證。

...

...

本劇可以說是《毒枭》的衍生劇。

《毒枭》共有三季,聚焦于哥倫比亞的幾個大毒枭與DEA美國緝毒局警察之間的鬥智鬥勇。

比如這位,大毒枭“胖子”巴勃羅·埃斯科巴,前兩季的主角。

...

另外,《毒枭》的一位外景制片主任曾在墨西哥城外的鄉村探尋拍攝地時被槍殺。

羅伯托(毒枭“矮子”巴勃羅的哥哥)後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他弟弟為原型拍攝《毒枭》是非常危險的,他說:

“我不希望Netflix或任何電影制作公司未經我的授權在哥倫比亞或麥德林拍攝關于我或我弟弟的影視作品。這非常危險,尤其是在沒有我們的‘祝福’之下,因為這是我的地盤。”

...

在《墨西哥》中,有一段與主線脫離的劇情,兩位美國編劇在墨西哥遊玩,沒想到慘遭拉法毒殺。一方面是緻敬,另一方曆史也确有其事,隻不過是兩位遊客。

《毒枭:墨西哥》可以說是《毒枭》的前傳,兩部劇之間情節和人物也有所交叉,這一季也補全了美國DEA(美國緝毒局)成長的背景故事。

...

沒看過《毒枭》的朋友,直接觀看《墨西哥》,也不影響。

“教父”米格爾,早年當過警察,做過州長的保镖。

在他的家鄉,人們靠種植大麻生存。

在這個一切都與毒品有關的環境中,他自然而然也走上了販毒的道路。

...

米格爾有一顆聰明的經商頭腦,而他的好友拉法,有着高超的技術,拉法培育出了無籽大麻。

他們來到了瓜達拉哈拉,準備幹一番事業。

米格爾深知,瓜達拉哈拉是販毒者的聖地,在這裡,隻要你有錢,警察政府都為你所用。

...

本劇的另一個主角奇奇,原海軍陸戰隊成員,退役後加入了DEA,成為了一名緝毒警察。

不善交際,獨來獨往的奇奇,常年做卧底與毒販打交道,被上層派發到了墨西哥瓜達拉哈拉。

正義與罪惡将在此交鋒。

...

拉法靠着自己的技術,在沙漠中培育出了400公頃的無籽大麻。

米格爾心思慎密,靠自己的頭腦,遊說于各個區域的老大。

他把之前分散的“廣場系統”統一集合,對大麻進行明碼标價統一售賣。

墨西哥第一個販毒聯盟——瓜達拉哈拉販毒集團在他手中實現。

每年,集團共有50億美元的進賬(純利潤)。

後來,米格爾和哥倫比亞販毒者達成協議,開始運輸海洛因,海洛因的利潤是大麻的十幾倍!

...

另一邊,奇奇初來此地,就發現了貓膩,一直在跟進瓜達拉哈拉販毒集團。

可以說奇奇是美國緝毒局對拉美地區毒販展開大規模緝毒的導火線。

他把抓捕毒販奉為自己的天職,卻頻繁受阻,多次到眼前的勝利不是毒販故意,就是被當地警方制止。

...

瓜達拉哈拉已經“毒”到了骨子裡,參議員、州長、聯邦調查局等等全部都參與其中。

即使這樣,奇奇不願做表面工作,逐步跟進販毒者,當他看到400公頃一望無際的大麻時,他驚呆了。

...

他執意要把這個販毒集團繩之以法,經過多次冒險取證。

最終美方決定,要把這塊大麻地,燒了。

...

但這一事件引發了毒販的憤怒與不滿,奇奇被毒販捉住,嚴刑拷打長達三十個小時,頭骨,顴骨,下巴等均在拷打中骨折。

并在過程中被不斷注射腎上腺素以保持清醒,最後慘死于毒販手中,一周之後屍體才被發現。

為紀念他,時代周刊曾以他作為封面人物,在加州多地也有以他命名的街道、學校等等。

...

毒販的這一過火行為,也徹底激怒了美國政府,美方決定徹底趕殺拉美毒枭,由此展開了數年的攻毒戰。

《毒枭:墨西哥》第一季就此結束,導演用第一季寫了個開頭,第二季已經于2月13日登陸。

觀者目瞪口呆,卻是當地人無可置疑的親身經曆。

而真實,遠比虛構更加離奇。

奇奇用一己之力撼動體制,最後以自己的性命為代價換來了祖國的重視。

...

諷刺的是,“教父”米格爾于1989年,在奇奇死後五年才被捕,現在依舊活在監獄之中。

更諷刺的是,大麻現在在多地已經合法化,拉美毒販仍然活躍在世界上。

隻是王朝更叠,毒枭變成了誰而已。

另外,太喜歡劇中娓娓道來的旁白了。

迷失在真實與不真實之間。

(首發于公衆号“浪丫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