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衆号:無物永駐

“Oh captain, my captain.”(啊,船長,我的船長。)


威爾頓貴族學校的新任英文教師,約翰·基廷,在與學生見面的第一堂課上自我介紹時說:“這是華特·惠特曼為亞伯拉罕·林肯先生所寫的詩。同學們可以叫我基廷先生。大膽一點的話,‘啊,船長,我的船長。’”


一個關于愛與溫暖的故事,就此展開。

...

愛、詩歌、及時行樂


乍一聽,《死亡詩社》仿佛是一個充斥了驚悚元素的恐怖電影。而實際上,這是一部在豆瓣評分高達9.1的教育片。影片中滿溢着純粹的溫情,如同泰戈爾的詩歌“讓我的愛像陽光一樣包圍着你,并給予你光輝燦爛的自由”。片中師生将心比心的信任與尊重,對夢想奮不顧身的追逐,彼此間真摯的祝福與救贖,幾令觀影者落淚。


影片開場,便是美國最好大學的預備學校——威爾頓貴族學校的開學典禮暨建校100周年,校長高聲問道:“何為四大信念?”台下的學生齊聲回答:“傳統、榮譽、紀律、卓越。”但随着學期的開始,嚴厲陳腐的教學,枯燥乏味的生活,沉悶平淡的氛圍,讓學生們嘲弄的改口為“模仿、恐怖、頹廢、污穢”。本以為這樣死氣沉沉的生活将會一直持續下去,新任英文教師、威爾頓的榮譽畢業生約翰·基廷的到來,卻打破了僵局。

...

他吹着《揚基進行曲》進教室,在第一節課上帶領學生參觀校史館,告訴他們CARPE DIEM(及時行樂):“及時采撷你的花蕾/舊時光一去不回/今天尚在微笑的花朵/明天變得風中枯萎。”他在正式授課時讓同學們撕下教科書上伊凡所·普利查矯作的詩歌評分法則:“我們讀詩寫詩,非為它的靈巧,我們讀詩寫詩,因為我們是人類的一員,而人類充滿了熱情。醫藥、法律、商業、工程,這些都是高貴的理想,并且是維生的必要條件。但是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才是我們活着的意義。”他鼓勵學生們站上講桌找尋自己的聲音,帶領學生在運動前高聲朗誦詩歌,與學生們一同在中庭随心所欲的漫步,告訴他們要堅持個性與思想。


對于學生們來說,他們的自我意識得到前所未有的鼓勵與覺醒。優等生尼爾酷愛演戲,原本不敢違背父親意志的他堅定的參加了《仲夏夜之夢》的戲劇表演;納克斯暗戀美麗的姑娘克莉絲,抛卻了心中的怯懦,毅然決然展開了追求;托德害羞内斂,不善于言辭,在基廷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創作了自己的第一篇詩歌……他們甚至重建了基廷老師讀書時的社團“死亡詩社”,在寂靜的夜裡“不僅僅是念詩,詩從我們舌間滑落,就像蜜糖。情緒高漲,女人亢奮,靈魂馳騁。”


然而,一切都戛然而止,在《仲夏夜之夢》的夜晚。


尼爾的父親最終發現了尼爾“不務正業”的演出活動,他當晚強行帶走了尼爾,在争吵過後決定第二天替他轉學,“我們不會讓你毀滅你的生活。你要上哈佛,當醫生。”被剝奪了實現理想的權利的尼爾,最終在寂寥的月光下拿起了父親的手槍,自殺身亡。

...


而基廷老師也被尼爾的父母和校方指責為“對尼爾的死負有直接責任”,而被開除職位。在他最後一次離開教室時,老師恰好正在教授普利查博士的詩歌評分法則。本就壓抑的同學們終于爆發了。在基廷老師走出教室的一刹那,托德站上課桌呐喊,“船長!我的船長!”其他同學也紛紛效仿,站上了課桌,一如當時基廷老師的課堂。最終,基廷老師帶着滿足而欣慰的笑容,離開了教室。他明白,他的教育已經成功了。


...

而你能貢獻出一篇詩歌


很多時候,那些書籍和電影能夠觸動我們,讓我們潸然淚下的原因,并不是文字技巧有多麼繁複華麗,故事情節有多麼精巧複雜,而是我們在故事中看到了曾經的自己,那些純粹又真摯的悲歡離合,都真真切切的發生在我們的生活中。


故事中的尼爾,門門功課成績優異,是一個标準的“别人家的孩子”。但優等生也有着不被父母理解的煩惱,“等你從醫學院畢業,獨立自主,便可以任意而為,但在那之前,你得照我的話做。”這句話,多麼像無數中國父母的口頭禅“等你上了大學,就解放了”。如果他沒遇到基廷老師,也許就會按部就班的功成名就,代價是再也無法去實現自己的理想。


基廷老師曾引用惠特曼的詩來詢問學生:“啊,我,這個問題不斷重演的生命,在載運無信者的綿延車廂中,在充滿愚人的城市之中,身處其中的意義為何?啊!我!啊!生命!”

“答案是,你在這裡,使生命存在,使其具有一緻性,使這個強有力的戲演下去,而你能貢獻出一篇詩歌。”

“你的詩歌内容是什麼?”


尼爾明白,所以他鼓足勇氣,第一次抗拒了權威,去争取演出機會——“這是我這輩子第一次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

...


其實不論尼爾有沒有獲得這個機會,他已經值得大部分人去羨慕了。因為他在精神上比我們自由得多,也勇敢得多,敢于大膽的選擇,去殉了那未竟的理想——這是我們多少人想去做而迫于現實無法做到的壯舉。扪心自問,在我們的内心深處,有這樣值得賭上一切去抓住的夢想嗎?即使有,我們敢去做嗎?對于大多數人來說,年紀的增長帶來的不是實現夢想的實力,而是步步驚心的職場風雲,養家糊口的生活重擔,以及錯綜複雜的人際關系。這些交織成一張細密的網,籠住我們,讓我們逐漸忘記了自己曾經也是鮮衣怒馬的慘綠少年。歲月無情,那個夢想去屠龍的少年最終放下了手中的闊劍,轉身掄起了鐵錘在鐵匠鋪裡忙的熱火朝天,他以為自己早已忘記了過往,隻是在叮叮當當的間隙,在聽到屠龍騎士出征的馬蹄聲時,還是會有一瞬間的恍惚與怔忪,想到那個早已消失的詩與遠方。究竟,平凡的生活與殉道的隕落哪個更值得?沒有人能給出确定的答案。


與大多數人一樣平凡的,影片中另一個靈魂人物學生托德,在遇到基廷老師之前,過的是同樣單調乏味的生活。他害羞、内斂,生活在兄長的光環之下,默默忍受父母的忽視,課堂上被老師點名慌亂到手足無措,直到人群的末尾才敢站上課桌。


但就是這樣普通的一個孩子,有着最純粹輕盈的性靈。他被基廷老師蒙住雙眼,有詩歌從他的心中流淌:“真理就像一床總讓你雙腳冰涼的毯子/你怎麼扯,怎麼拽,總也不夠/踢也好,打也好,它總也蓋不住我們/從我們哭着降生/到我們奄奄一息/它隻會蓋住你的臉/不管你如何痛苦/不管你如何痛苦/如何叫喊。”


道理他早就念出,但他不甘接受人心的冰冷。


在尼爾死後,他在冰天雪地中奔跑,痛哭流涕甚至嘔吐,聲嘶力竭的叫出“他的父親殺了他!”

...


在基廷老師離開教室的一瞬間,他不顧教師的警告,第一個站上課桌,高聲喊道:“Captain,My Captain!”


...

在這一刻,我們與托德一同熱淚盈眶。


你知道,有些鳥兒是注定不會被關在牢籠裡的,它們的每一片羽毛都閃耀着自由的光輝。無論日後托德是否仍然害羞、内斂、與世無争,他都與随波逐流的大衆有着靈魂的不同。尼爾是,托德也是。無論他們選擇怎樣的人生,他們獨立思考敢于抗争的人格都在熠熠閃耀。

惟有在夢中,人們才是真正自由的

其實,基廷老師離經叛道的教育方式會被學校所不容,在影片伊始就有暗示:學校的“四大信念”之首不是“榮譽”,也不是“卓越”,而是“傳統”。


隻是,難道榮譽畢業生基廷會不知道嗎?


他明白。但相比于把教師視作一種職業,他更願意把自己定性為“Captain”,一個帶領學生們嘗試新鮮事物,追求愛與自由的“Captain”。就像梭羅所說“死亡詩人緻力于吸取生命的精華”。比起循規蹈矩的古闆教學,他更願意帶領學生培育内在人格,去親近自然與生命,畢竟“詩歌、美麗、浪漫、愛情,這才是我們活着的意義”。


雖然基廷老師的形象在我們的生活中很難徹底實化,他更多的是教育體系下一種理想化的象征。但這并不代表我們的生活中就缺少這樣的引路人。一本書、一個朋友、一位長輩,都有可能引導我們去獨立思考,去體味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去探索那些隐藏在字裡行間的愛與詩意。


看完《死亡詩社》,我們可能依然做不到遺世獨立,做不到逆流而上,隻能在夢中享受真正的自由。但“思想掠過我的心上,如一群野鴨飛過天空”,當我們聽到“死亡詩社”的鼓翼之聲時,内心會為那些詩歌激動的顫栗,感受到哪怕萬分之一的無法用語言訴說的浪漫與自由,我想,這部影片也會心滿意足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