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一到冬季,霧凇沆砀,這是對中國的北方一定程度的真實寫照。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遊遍祖國大好河山,并留下千古贊歌;不同氣候與人文環境所養育的中華兒女也展現出不同的精神面貌,在這幅壯麗山河圖中,既聞江南流水潺潺,又見西北大漠孤煙,而五湖四海則皆友人。

在文化如此多元的世界,我們也要以更大的格局接納各種文明,在人類大家庭中,愛與包容能化解一切,面對思想文化的沖突,我們更要換位思考來看待生活中的地域文化差異,當主動欣賞變成一種習慣,目之所及才都是美好。

...

這次推薦一部在法國極受歡迎的電影《歡迎來北方》(2008),導演是喜劇大師丹尼·伯恩(Dany Boon),在影片中本色出演法國人眼中的“北方佬”安托萬,直面南北差異,用自己的親身經曆演繹北方人的日常,消除人們對其家鄉的偏見,讓觀衆在歡笑聲中留下最動人的淚水。

影片聚焦在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男主人公菲利普沒日沒夜地努力工作,一心想帶着家人住在風景宜人、氣候溫和的蔚藍海岸,卻因為那邊的崗位名額優先讓給殘疾人而被拒絕調職。老婆也因無法住在心儀的地方而感到不快,兩人的矛盾更刺激到菲利普,他開始試圖在調職申請表上謊稱自己是殘疾人,以換得在法國南部海邊的工作崗位。

然而,正當他得意于自己的“精明”時,來确認申請信息的人員突然來訪,想僞裝成腿部殘疾的菲利普急忙拆下輪椅的包裝,慌亂中輪子被毀壞,辦公桌面上一家三口站在海邊的合影也被他打翻,以為躲過一劫的他卻在與檢查人員握手告别時激動站起,露出了馬腳。

...

就這樣,本以為可以順利瞞天過海的菲利普不但未能如願,還被調往法國北部的貝爾格。而對于法國人而言,北方是一個恐怖的存在。按照劇中人物的反應,這比解雇更殘忍,因為“工作優秀的人會被派往南邊,而被派往北邊一定是做錯事在受懲罰”。

而當菲利普真的在北邊工作時,卻意外得到愛人的關心,她的言語中透露着心疼和愧疚,當他回家時也是盡心照料,這是他之前未曾有過的待遇,也讓他又一次陷入謊言的甜蜜,并繼續聲稱北方的人粗鄙,居住條件惡劣,不惜醜化北方以赢得愛人的噓寒問暖。半個月一次的相見似乎讓這一家更和睦,兩口子的感情也迅速升溫,這對菲利普來說無疑是個意外驚喜。

前來接待菲利普的安托萬是帶有純正口音的地道北方人,在兩人見面的第一天晚上,就因溝通問題産生許多誤會。但随着兩人的日漸交往,彼此的理解和包容沖破了這道障礙,這份情誼也越來越深厚。

...

安托萬的母親是位強勢的老太太,面對她的盛情邀請,菲利普對于口味奇特的北方特産也隻好艱難入口。老太太還樂于包辦兒子的午餐,習慣管束他的一切,這也給35歲的安托萬帶來許多困擾,他的生活已經被母親幹預了太多,甚至他的愛情。

曾經,安托萬與郵局的一位同事安娜貝勒交往時,女友與母親發生争執,而安托萬想到孤身一人的老太太這麼多年如此不容易,還是選擇主動放棄愛情,為此他面對安娜貝勒時總是愧疚難安,酗酒後也總是找到她表白,而在現實中兩人卻對這份感情無能為力。

随着郵局同事們的熱情招待,菲利普逐漸愛上了這裡。大家會一起幫忙給菲利普家中添置家具,一起在特色餐廳聚餐時教他方言,學成時還調戲外地的服務生小哥。安托萬更是陪他看球賽,玩沙灘車,開心之餘菲利普竟将回家的事抛之腦後,沉浸在與朋友們相處的快樂中。

...

安托萬在每天送信的過程中總被留到别人家裡喝酒,工作時總是醉醺醺,菲利普為了幫他拒絕這些熱情的住戶,便同他一起送信。沒料到兩人都招架不住勸酒,菲利普喝過酒興奮過頭,竟騎着自行車撞到露天的餐桌,被送到警局并且打電話到家裡,還在樂呵呵的他卻讓在南方家中的夫人按捺不住了,一心要陪他住在北邊“共渡難關”。

眼看“苦肉計”要暴露,菲利普向郵局的同事們坦白,自己将在這裡的生活說的多麼悲慘,本以為大家會因此覺得他落井下石而疏遠他,卻未曾想這群好心人聯合街坊鄰居陪他演了一場大戲:在夫人剛下車時,衆人就抱起她邊扔邊歡呼“朱莉”,開啤酒罐慶祝;将他們安排到了老礦城條件差的假住所,街上的小孩向他們扔垃圾,并互相對罵;晚餐是開槍打來的獵物,酒也越喝越多,以營造北方人的酒鬼形象。

...

同事們醜化自己、賣力演出的苦心,菲利普都看在眼裡,他也想借此機會把夫人送回南方,繼續他的計劃。可不久後朱莉就發現自己老公是在騙她,一切悲慘的生活環境都不過是假象,他的住處條件很好,這裡的人也十分熱心善良,意識到自己被欺騙的事實後,朱莉悻悻而去。

在親眼見到“懦弱”的菲利普面對愛情的無措,安托萬終于鼓起勇氣向母親坦言自己是多麼愛安娜貝勒,他要搬出這個房子與愛人同住,不料老太太卻舒了一口氣,因為她一直在等待他的決定,兒子的幸福才是母親最想看到的,為此老太太也主動找到安娜貝勒,并予以祝福。一天夜裡,安托萬将自己的愛意表達在了鐘聲中,廣場鐘樓上挂着向安娜貝勒求婚的條幅,有情人終成眷屬。

...

“我們剛認識的時候,不管住哪兒都很開心,因為重要的是我們在一起。”菲利普開始清醒地認識到他想要的自始至終不過是與家人的團聚、與愛人的厮守,自己費盡心機隐瞞現實得來的關心,也是對家人的不負責任,因為之前一直認為他們夫妻倆“見得越少,關系才越好”,于是反省後的他開始正式邀請朱莉到北方同自己生活在一起,兩人和好如初。

我們總說常年在外辛苦工作是為了家人,但數十年後發現,這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未能做到陪伴他們,我們究竟是在主動掌控着生活的節奏,還是被它左右。在《掌控習慣》中,作者提到任何目标都隐含着這樣的假想:“一旦我實現了那個目标,我就會很快樂。”以目标為導向的思維定式往往讓人沉浸在下一個裡程碑的實現,而忽略了我們要怎麼選擇走的步伐,當意識到這個生活的陷阱時,我們是否還會僅專注未來,而不顧眼前愛的人?

“一個外地人來北方,他會哭兩次,來的時候一次,走的時候一次。”當菲利普将調職南方,安托萬用這句話告别,從畏懼到留戀,那是因為早已将他鄉當作了故鄉,北方人的溫暖熱情早已打動他的心。

...

影片以法國南北差異和對北方的刻闆印象為背景,記錄了一段外地人在北方暫居的溫馨時光。開頭就以誇張的喜劇色彩渲染“北方”一詞的沖擊力,菲利普身邊的人對北方的戲劇性描述可謂是精彩絕倫。

先是有人告訴菲利普有一件比解雇更糟糕的事,就是調職到北方,這項決策對他而言,大概就像是我國古代被發配邊疆的狀況,讓他對那邊的生活感到很茫然。甚至他對妻子談起這項調動,樂觀地安慰她道,到那邊工作兩年就相當于自己是殘疾人的身份,那麼日後蔚藍海岸的調職申請也會有優先權,而家人紛紛表示不想受凍,不願與他同行。

...

更讓菲利普感到害怕的是,在拜訪一位了解北方的長輩時,陰暗的房間中回蕩着老人的聲音:他們北方人都叫作“北北”(ch’timis),發音奇怪,而且都是可笑的瘋子;那邊的生活很苦,很多人年紀輕輕就離世了,冬天最低溫度可低至零下40度。

在書店翻閱北方旅遊指南時,菲利普竟因書中對北方描述的内容把自己吓暈過去;當他終于收拾心情向北邊出發時,車裡的音樂響起“Avec la mer du Nord(伴着北方的海)”,于是菲利普臉色越發難看,懷着沉重的心情開車,由于在高速公路行駛過慢被交警攔下,但聽聞他被派到北方時,連交警都于心不忍開罰單,直接放他前行。

...

可當我們看到後面的劇情時,會明白這些刻闆印象大都無中生有,沒有實際在當地生活就不足以對其評頭論足。這也是導演丹尼·伯恩想要表達的,他本人是一個12歲前都隻能說北方口音的當地人,對于他家鄉的種種偏見可能或多或少也影響着他之後的發展。因為之前受到一些文學影視作品的影響,法國北部被認為是隻有“貧困、絕望、失業和煤礦”的地方,這既是對北方人民的不公平待遇,也是阻礙北方發展的一堵圍牆。

反觀我們的現實生活,無論是面對種族歧視還是地域黑,有着同一血脈的人類同胞在自己無盡的想象中,對另一方的兄弟姐妹進行無端指責和謾罵,既是在顯露自己的狹隘,又是在刺痛無辜的對方,這種偏見隻會給雙方帶來無盡的傷害;用先人創造的美麗文字拼湊不堪入目的言語,隻會讓先輩徒增失望,在曆史車輪中萬夫所指。

影片有一處對話令人動容:當醉酒的安托萬對初來乍到的菲利普言語羞辱時,一旁的安娜貝勒立刻制止,并說道:“他才剛到這裡,要是你去了南方,别人也這麼跟你講話,你怎麼想?”看似是不經意的一番勸阻,但傳遞出的卻是一位本地人對外來朋友的接納和善意,試想自己若是那個“異鄉人”,當地人的一簇花火就能絢爛自己的一片夜空,其中的暖意值得被深深珍藏。

...

當孤身一人到異鄉,總是難免對當地人的态度産生敏感情緒,微微泛起的漣漪就可能觸發海嘯。無論到外地求學或工作,地域差異所帶來的心靈缺口還需自身修複,從自己的心境改變所謂的“異地”處境。比如像菲利普積極融入當地生活,将新環境的朋友以家人相待。畢竟“家”對于自身的塑造是舉足輕重的,等待着何處能收留自己停泊,并沒有自己是否主動願意靠岸重要。

“家鄉”像是輕輕搭在身上的薄衫,出門在外總覺得它不夠厚重,無法遮擋風雨,心性高的遊子選擇孤身闖過天和地,但當昂首闊步時被絆倒,忍着疼痛低頭去看,她卻是唯一可以及時護住傷口的存在,“血濃于水後看不見紅色”,我們又何嘗不是容易忘記身邊最愛的人,遠走他鄉要記得時常回望家的方向。

...

“歡迎來北方”,歡迎到任何心之所屬的地方。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衆号:無物永駐,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