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楼话心

...

image

拍摄人物传记片的难处在于如何让一个大众耳熟能详的故事重新引起观众的兴趣,同时又能让观众感同身受的体会到那些早已逝去的人物所怀有的种种微妙情绪。

这两句话真有些拗口,不过却是我看完《明亮的星》后的切实体会。人物传记片从来不少,但能够真正打动人心的却屈指可数,多半都是因为真实人物的事迹太过普及,最终沦为可有可无的“名人生活流水账”式电影。

如果该人物确实拥有一段跌宕起伏的传奇人生,那多少还有点可看性,但如果像济慈这样,生平大部分时间都闷在乡村里埋头写诗,几乎没什么情节可言,又该如何是好呢?

简·坎皮恩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她以独特的女性视角、如画的英国田园风光和精心雕琢却又不着痕迹的剧本为这样一个平淡如水的故事赋予了鲜活的生命。

...

image

首先是女主角芬妮,导演以她的视角为切入点,讲述了济慈人生最后两年的爱情与创作经历,同时作为济慈的恋人,她又是这段生活的主要参与者,是故事中的人物,所以影片看起来仍像以一个全知视角在讲故事,而芬妮的视角被隐藏其中,不容易察觉。

因此,观众不知不觉走进了芬妮的内心世界,不管你对这个人喜欢与否,你都不得不承认这个聪慧又任性的女孩是整部影片最重要的情节推动力。

芬妮是我非常喜欢和欣赏的类型,她热衷时尚,却绝不随波逐流,而是凭借自己独特的创造力和不俗的针线功夫为自己设计制作服装(如果当时的环境够开放,说不定她能成为又一个香奈儿);她自信率真,对于她仰慕的济慈也绝不刻意恭维,比如当初她坦白承认自己没能喜欢上济慈的作品《恩迪米昂》;她有不输于男人的决心和毅力,比如她仅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就读完大量诗作,令布朗刮目相看;最重要的是,她敢爱敢恨,即使面对再多的流言蜚语,也坚定不移的爱着贫病交加的济慈。

...

image

当然,芬妮也有任性的一面。虽然影片没有交待芬妮家的收入来源,但看得出来他们家底相当殷实。作为一个衣食无忧的大小姐,芬妮多少有任性妄为的一面,不过始终瑕不掩瑜,她的任性也变成可爱的小缺点,更加丰润了人物的形象。

...

image

除了性格之外,影片对于芬妮情窦初开的朦胧情愫也有相当出色的表现,这也是为什么有媒体说“没想到50多岁的简·坎皮恩还能拍出一部充满少女情怀的电影”。

片中很多背景布置和镜头画面都与少女怀春的心境十分匹配,芬妮的房间就是一个例子,墙、床单、窗帘都是不同质感的纯白色,只有小小一盆野花和些许简单的家具作为装饰,非常明亮纯净(在描写同时代的影片中,我很少看到有将纯白作为主色调的房间)。

同时,微风经常拂动窗帘,或轻轻掠过芬妮耳边的碎发,再配以微微抖动的镜头,那种单纯、慵懒而又心绪萌动的感情被表现得十分准确和自然。

说到芬妮的情愫,就不得不谈到影片的第二大特色,也就是如诗如画的英国田园风光。可以说,那唯美的景色已经成为故事中另一个不可或缺的主角。

它既映衬了爱情的美好,也从侧面表明了济慈创作灵感的来源,或者干脆说,看了这些,才能更真切体会到济慈诗作的精华,以及诗人内心的感悟。关于这点就不多说了,直接用图片说话。

...

image

...

image

...

image

...

image

最后,影片处处可见亮眼的细节设计,这让原本平实的故事增添了不少情趣。

比如许多机智幽默的对白更加鲜活的表现了人物的个性:影片开始不久,芬妮对讥讽她的布朗说:“你俩的诗加起来还不如我针线活的优点和崇拜者多”,后又补充一句:“我的还能赚钱!”当芬妮派弟弟妹妹帮她买济慈诗集时,妹妹对老板说是姐姐想看看“作者究竟是不是一个傻瓜”。

而后,当济慈略带醋意的让芬妮说她前晚没去跳舞时,芬妮调皮的回答:“实际上我一支曲子都没落下,你看我的鞋子都磨破了。”还有当布朗向芬妮的母亲勃朗恩太太抱怨自己的灵感总被打断时,勃朗恩太太幽默的答道:“布朗先生,我们的想法都很简单,不怕被打扰,欢迎你随时来用晚餐。”

...

image

另外还有很多信手拈来的情节设计为故事增色,比如济慈的小幽默和圣诞夜的逗乐表演;芬妮“蛮横”的剪掉妹妹衣服上的缎带,只为给点心篮系上一个蝴蝶结;芬妮和济慈一起与妹妹玩“123木头人”;布朗先生的无理和总被芬妮打搅的烦恼,以及他和女仆艾比之间的“那些事儿”;勃朗恩兄妹捕捉蝴蝶在芬妮的房间建造蝴蝶乐园;妹妹为了不让济慈离开,把落下的枯叶拿到很远的地方丢掉,以此阻止秋天的到来……

这些看似寻常却又妙趣横生的小细节总能让观众会心一笑,很快的融入到人物的感情中去。

此外,片中含蓄的情感表达也非常到位,比如一墙之隔的距离,留有体温的钥匙等等,比直接表露更具张力。

...

image

看这部电影真是一种享受,可能是非常对我的胃口吧,我喜欢它甚至胜过导演的成名作《钢琴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