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日本和歌山縣太地町再次開啟了一年一度的“捕豚季”,此次捕獵将一直持續到明年3月。

...

在這期間,太地町漁民會把大量的海豚驅趕到一個三面封閉、水深較淺的海灣内。

而在這片狹小海灣裡發生的事,一直不被外人所知。

直到2009年,一部紀錄片《海豚灣》的問世,才向世人揭露了這個血腥的秘密。

...

這部獲得了奧斯卡的紀錄片,在豆瓣也拿到了9.3的高分,可如今當我們再次搜索這部影片的相關信息時,迎面而來的卻幾乎都是負面的聲音。

人們批評這部紀錄片本身,說它主觀臆斷,不夠客觀。

人們批評贊同這部紀錄片的觀衆們,說他們虛僞、“聖母”,是可愛動物保護者。

那麼,那片海灣裡發生的事,究竟誰對誰錯?

...

01 一部西方意識形态入侵作品?

許多人認為,這是一部被包裝粉飾過的夾帶着西方意識形态輸出的僞環保紀錄片。

用幾個美國人勇敢無私的偉大形象,借着幾隻海豚,他們真正要揭露的是日本人的無情冷血與殘忍。

這種帶着批判性的獨立思考與懷疑是一件好事,意味着越來越多的人不會再輕易地被輿論所誘導,而是深層次地去考慮背後真正的意圖所在。

思索階級矛盾和民族主義、意識形态差異與文化沖突,質疑這部片子背後真正的目的,在感性事件裡保持客觀理性,這都是一種不俗的能力。

...

過分感性與過分善良,有時的确是一種愚蠢。

可當我們重新去審視這部片子的時候,事實上我們根本就不會去在意背後的意識形态和種族膚色,我們想知道的隻是那片海灣裡究竟發生了什麼。

我們看到的隻是一群熱愛海豚的人類為了保護海豚而做出的努力與堅持,我們的感動隻是一種本能式的憐憫與關懷。

生而為人,都有一點羁絆,都有些許柔軟,為之傻一次,也實在無可厚非。

參與拍攝的這支隊伍,他們之所以傻,是為了海豚。

...

隊伍的核心人物奧巴瑞,他花費了十年的時間打造出了一個海豚的王國。

由他一手創辦的海豚表演節目《Flipper》風靡美國,深受影響的美國孩子們當被問及長大後的理想時,他們總是毫不猶豫地回答,“海洋生物學家”。

奧巴瑞将海豚表演引入到了大衆的視野,讓越來越多的人愛上了這個神奇又可愛的生物——海豚。

...

就在水族館與海豚表演在全世界遍地開花之時,奧巴瑞卻意外地要親手摧毀這個由他一手開創的娛樂産業,并為此花費了他餘下的全部歲月。

原因是《Flipper》節目裡的一隻與他朝夕相處的海豚凱西,最終在他的懷裡,選擇自殺死去。

這給了他極大的沖擊,從此他開始投身到全世界的解救海豚行動中。

...

“海豚的微笑,是自然界最大的騙局,這微笑讓你誤以為它們一直都很快樂。”

這是他後來才明白的事。

...

02 海豚生來比豬和牛高貴?

當我們探讨殺戮海豚的時候,究竟是什麼令我們感到不适?

海豚不是我們的主要食物來源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人體必需的營養物質。

人們一方面通過豆類等獲取植物蛋白,一方面通過食用奶、蛋、禽肉、畜肉、魚蝦等來攝取動物蛋白。

有人不斷地提醒我們,“難道海豚生來就比豬和牛高貴?豬和牛可以殺來吃,為什麼海豚就不可以?”

因為千百年來,人類将豬、牛等動物作為食物來源已經成為習慣。

當我們将海豚換成其他動物會感到相同的奇怪,比如:老鷹、狐狸、企鵝、老虎......

...

海豚無法圈養

是的,沒錯,有些豬、有些牛生來就是為了養肥殺了吃肉的。

這是為了人類自己的生存。

如果海豚可以被廣泛地圈養繁殖,如果它的肉可以滿足人類對于蛋白質的需求,或許,海豚肉也會成為一種被接受的食物來源。

P.S. 1988年12月10日,海豚科所有屬種皆列入中國《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其中中華白海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其他海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可别說是圈養,就算是那些待在水族館裡看起來很快樂的表演海豚們,它們也都幾乎有着各種健康問題。

在海裡,海豚每天能遊40英裡,它們可以自由地嬉戲、捕食,可當它們被帶到水族館,它們所有的活動範圍就是那個混凝土鑄成的大池子。

“隻有你在大海中看到它們遨遊的樣子,才知道海豚待在海洋館是種囚禁。”奧巴瑞這樣解釋道。

...

另一方面,海豚是聽覺動物,聽覺是它們的主要感官,光憑聲音,它們就可以獲取大量信息。

在水族館裡精彩表演的它們,得到了全場觀衆熱情的鼓掌和歡呼,可這些高音貝的尖叫與噪音,對于對聲音極為敏感的海豚們來說,無疑是種災難。

...

海豚成為一種符号

有關許許多多海豚救人的報道讓人們相信這是一種高智慧且友善的生物。

既有這種友善在前,當人類舉起屠刀之時也就顯得野蠻且不近人情。

海豚成為了一種符号,代表着人類與海洋生物的和諧共處。

當出海偶遇海豚躍出海面時,人們感到的是驚喜與幸運,而不是驚恐。

...

片中一個沖浪者說,“當你和海豚一同沖浪時,感覺真有一股魔力。

在你身旁的這個生靈,你雖然無法和它交流,但你們都共同體驗着這種純粹的快樂,遠超生存需要的快樂。”

一次他和朋友在澳大利亞東海岸沖浪的時候,遇到了一條虎鲨,就在虎鲨向他們逼近之時,一隻海豚及時出現救了他們。

“那時我感受到了有生以來最強烈的關聯感。”

...

另一個自由潛水員講述了她與海豚之間的故事,“當你在海中暢遊時,如果鲸魚與海豚恰好經過,那真是人生中最奇妙的經曆。

這些野生生物顯得異常溫順,它們會主動接近,顯示出對你的興趣,真是太奇妙了。”

...

“盡管沒有語言的交流,但你真的能感覺到彼此之間存在着某種交流,就好像雙方都能理解對方。”

...

“在水裡,我通常不亂摸東西,但我當時就想,它都和我一起遊了這麼久了,于是我伸出手,它立即就貼着我的手遊過來,然後停在我面前,任由我輕輕撫摸。”

“就是這樣一條海豚,野生海豚,無拘無束,卻能接近我們,尋求關愛與撫慰,它是真的想跟我們在一起。”

...

正是這種與海豚之間的羁絆與連接,令他們都義無反顧地參與到解救海豚的行動中去。

海豚不宜食用

處在海洋食物鍊頂層的海豚,體内積累了過多的汞,食用過多海豚肉會對人體産生巨大影響。

這讓人聯想到1956年發生在日本水俣灣的一種怪病——水俣病。

...

原因是工廠把沒有經過任何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到水俣灣中,這些廢水中含有大量的汞。

當汞在水中被水生物食用後,會轉化成劇毒物質甲基汞,最後通過食用這些被污染的魚蝦進入到人類的體内。

當然,吃不吃海豚肉是他們自己的選擇,我們無權過問。

但是日本一方面将海豚肉包裝成鲸魚肉高價出售,一方面将海豚肉免費發放給學校讓孩子們食用并且隐瞞了肉的來源,如此的費盡心思,也實在讓人無法理解他們的真正意圖到底是什麼。

...

03 海豚灣究竟發生了什麼?

海豚們總是會沿着遷徙路線來到太地町,這數千年來都未曾改變,而漁民們隻需要等待它們的自投羅網。

十幾艘漁船排成一排,他們把一些長杆放進水裡,杆尾有凸緣,接着用錘子敲打杆頭,這就形成了一道聲牆。

他們利用海豚對聲音的敏感,把成百上千的海豚驅趕到海岸。

“它們都在逃命,逃離那道聲牆。”

...

之後漁民把它們圍住,便各自回家。

...

等到第二天早上,所有的海豚馴養師都會來到這裡挑選他們鐘意的海豚。

被選中的海豚将被運到世界各地,每條海豚最高售價可達十五萬美元。而太地町鲸類博物館作為中間商,市政府與漁民瓜分其中的利益。

...

剩下沒被選中的海豚,無論大小,全部殺死。

有網友稱海豚灣的屠殺是一場高明的屠殺:“其高明在于這是一場斷絕傳承的屠殺。它将所有驚恐不安,認識到人類殘忍與邪惡的海豚,通通殺光,以至于海豚們依舊天真的認為人類是它們的朋友,從而一次又一次地掉入陷阱。”

當然,這隻是一個反諷。

...

曾看過一則在該紀錄片發行多年後對太地町當地漁民的采訪。

漁民說,捕獵和食用海豚在當地是一種傳統,也是極為重要的經濟來源。他們尊敬海豚,而真正的尊敬,就是好好利用海豚大人身上的所有食材,一點都不敢浪費。

我們抛開海豚肉不宜食用與生态保護不談,我們可以尊重當地傳統和飲食習慣,他們所主要捕獵的以寬吻海豚為代表的小型鲸類也的确并不瀕危,合理有限無痛獵殺原本是可以接受的,但他們的捕殺方式着實令大多數人都感到震撼。

...

在拍攝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時,美國人道主義協會(AHA)監管了影片中所有涉及到布魯克斯的烏鴉的拍攝。其中一場戲是布魯克斯給他的烏鴉喂食蛆蟲,AHA當即表示這對蛆是不人道的,要求他們換用一隻自然死亡的蛆蟲進行拍攝。

在另外一部美劇《切爾諾貝利》中,清理人員奉命要獵殺所有被核輻射污染的狗,他們的要求是,若動物沒一槍斃命,就繼續開搶,直到射死為止,原因是“别讓它們受苦”。

或許AHA對于蛆蟲的平等和人道還令我們感到驚訝,但我們的大多數大概都能理解那份對于狗的仁慈。它們不得不死,但起碼讓它們在臨死前盡可能不要感受到太多疼痛與折磨。

反觀那些死在太地町的海豚們,它們痛苦地在淺灣裡掙紮,鮮紅的血液把整個海灣都染成了紅色。裡面不乏許多幼小的海豚,一樣無差别地喪命于此。

有的海豚掙紮着企圖遊出這個死亡地帶,鮮血從它們的身體裡不斷湧出,最終沉了下去,再也沒有出現。

影像裡人們看到的是漁民們愉快地殺戮,并沒有感受到他們所說的對于食物的感恩與大自然的敬畏。

...

沒錯,人們所飼養的家禽家畜,它們最後都難逃一死。

可人類有意的在改善它們養殖的環境,利用電擊與快速放血盡力減少它們死前的痛苦,這是人類刻意為之的善良與人道。

我們不知這種善良和人道會因為什麼而喪失,我們也很難在那片鮮紅的海灣裡聯想到“善良”與“人道”這兩個詞語。

...

在捕殺海豚的前夜,幾個漁民圍坐在一起,他們在談論自己以前獵殺鲸魚的事。

“在夏威夷的中途島,我看到抹香鲸在海平線附近出沒,就跟這兒的海豚一樣,以前抹香鲸和海豚一樣多。”

“我在智利的時候,常看到藍鲸在海平線出現,像一大蓬竹子,所以我們就叫它們‘竹子蓬’。無論什麼時候看,大海都是黑色的。因為到處都是藍鲸,我砍得手都沒勁兒了。”

“我去南美的智利時,那裡真是捕鲸人的天堂啊!”

...

人們并不為海豚而感到擔心,因為它們不是瀕危動物,不會滅絕。

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曾經那些漁民口中“到處都是”的藍鲸早已數量稀少,被列入到了瀕危動物名單。

沒錯,這世上的确依然有着許許多多的海豚,它們依然數量龐大,

但是哦,我們也都清楚,

這根本大不過人類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