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到年末,整整9個多月,我從未曾間斷過對《數碼寶貝》20周年劇場版的期待,也曾無數次的吹捧它的品質。

我曾說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動畫,《灌籃》《龍珠》肯定是經典,但它們在90後萌生對這個世界的認識之前就已蓋棺封神---

...

《數碼寶貝》不同,這部作品的連載恰巧在我們三觀養成的階段,而制作人賦予的勇氣、友情、愛心、知識、純真、誠實、光明、以及希望這八枚徽章也正是人性中可寶貴的品質,而有追看過的小夥伴也無不被八位被選中孩子的冒險精神所感染---

...

我曾很多很多次說過,《數碼寶貝》20周年劇場不可能票房和口碑慘淡。

因為制作人本身就手持一副好牌,隻要适宜的丢出王炸(如和田光司的《Butter-fly》)即可讓觀衆淚如雨下。

01.這就是“最後一部劇場版”?

...

沖着10月30日淩晨的首映場我去品嘗了這部理應情懷爆炸的作品。

是的,初代和二代被選中的孩子以及數碼寶貝都登場了,而最讓粉絲激動的新進化體也如約而至。

不僅如此,制作人還将劇情從爛俗的熱血番目中拔高了開來,他讓反派小姐姐實施一場如同《黑客帝國》中AI對人類實施的陰謀詭計。

隻不過她是出于大義和使命,用一種母愛的方式讓所有被選中的孩子和數碼寶貝都能永久的相處在一起(将他們的意識從實體抽離,并永久保存在網絡空間)---

...

為什麼說她是大義?因為制作人給20周年劇場版披挂上了殘忍的内核,當被選中的孩子長大後,數碼寶貝就不得不和他們分離。

反派小姐姐在早年前就承受過這種刮骨的痛,也曾試過因為殚精竭慮尋找卻不得,備受絕望的纏繞。

于是她動用所有知識儲備,以閃蝶獸的殘餘數據創造了強大的厄俄斯獸,并通過極權的方式将全世界的被選中孩子都帶到網絡當中,将幸福永恒定格在和數碼寶貝相處的那一瞬間---

...

當然,在劇情末尾象征正義的小夥伴們也運用全新力量擊敗了厄俄斯獸,而此刻的太一和大和也完成了情感上的成長,安然的送别了數碼寶貝,以及懷抱希望和喜悅投入到人生的另一趟旅程當中---

...

一邊是傷感的離别以及百用不爛的成長戲碼,另一邊則是内涵劇情的加持,這樣的《數碼寶貝》劇場版難道還不應該為動漫迷們所贊歎嗎?

如果你們評判的标準來源于豆瓣,那7.8的評價顯然也道出了20周年劇場版的不俗---

...

但如果你們肯坦誠對待這部日漫,不被過多的情懷沖昏腦袋,那就自然會發現它的内核根本經不起推敲,而所謂的情懷也根本沒有把握到位。

說白了,它絕對沒有資格成為《數碼寶貝》“最後一部劇場版”。

接下來内容,我将剖開它的表層,讓你們看看它内裡是何其的敷衍和刻奇---

...
02.經不起推敲和細思極恐的核心設定

正如前文所說,“離别”是這部劇場版的最大賣點,也唯有讓數碼寶貝和被選中孩子分開才能讓觀衆感受極緻的虐心。

于是太一和大和都紛紛在邁入社會的前夕在暴龍機上亮起了“離别倒計時”,而接下來的每分每秒都讓他們難舍難離---

...

但請注意,憑什麼就得是太一和大和率先承受這份苦痛?為什麼早已擁有成功事業(已經是真正的社會人)的美美和光子郎直到劇末都未曾遭受分離倒計時的折磨?

要知道反派女主就是因為智商太高被破格錄取進大學,從而在年僅14歲的時候就不得不與閃蝶獸分離啊。

不僅如此,對于離别的原因也更是莫名其妙---當無限可能性消失之後!

一言以蔽之,隻有小孩才配有無限可能性,而當一個人逐漸老大,他的可想象空間便會逐漸縮窄,直到步入社會的那一刻就會破碎殆盡。

有道理嗎?

當我在電影院聽到這番解釋的時候我可真的笑出了豬聲,我不知道導演和編劇究竟是在哪個地攤文學借鑒的觀點,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們将“不切實際的妄想”和“可能性”等價起來了---

...

小孩确實會說出今天想做飛行員,明天就會換作科學家的話,但拜托這不是“可能性”好不好,成為行業牛人難道就不需要日複一日的鍛煉嗎?

信口雌黃一句我想做,或者說目前沒有任何确定的職業規劃就相當于你能擁抱未來的無限可能性?

這隻是妄想,而且理性的說,你已經掌握了一技之長以及擁有十多年的學業積累,難道還會比小學生難以去适應另一新行業嗎?

埃隆馬斯克在2000年前後打造了PayPal,然後在2002年成立了spacex,接着在04年創辦特斯拉,而後最近又沸沸揚揚的搞起了星鍊計劃,對他這樣的社會人來說也可以稱作沒有可能性?誰又能斷言智商高超的反派小姐姐不能成為下一個馬斯克?

把不切實際的妄想當做可能性,就是《數碼寶貝》20周年劇場版的第一刻奇之處---

...

但還沒完,真正可怕的是這層内涵---物化數碼寶貝!

正如前文所說“離别”是一種百用不爛的淚水收割機,而它也往往會和“成長”如影随形。

比方說《尋夢環遊記》裡的米格,他所愛之物當屬音樂,而在劇末他為了讓家人幸福且自由的生活,于是毅然決然的選擇放棄音樂。

這段劇情刻畫米格和音樂的别離,而這場别離也印證主人公的思想成長,是一種從小我到大我的體現。

至于《玩具總動員4》的最後,胡迪選擇離開人類主人轉而與牧羊女在街頭流浪的行為,也同樣離不開成長,并且能給觀衆帶來滿滿的喜悅之情---

...

但類似的事情放到《數碼寶貝》就不是味道了。

需要注意,被選中孩子和數碼寶貝之間可不是簡單的分離,而是數碼寶貝直接走向湮滅的宿命---

...

“放棄”和“死亡”的最大不同在于,前者往往帶來的是傷感,而後者則應該是喪和絕望。

所謂的揮揮衣袖和同路人道别,之所以能夠處之坦然,那都是因為知道對方離開後還存在開始另一趟新旅程的機會。

但必定導向死亡的數碼寶貝呢?被選中的孩子們果真還能用一句又一句的雞湯式話語(什麼永不放棄,什麼一起直面未來等等)來讓自己安心的和數碼寶貝永别嗎?

再進一步說,這種選擇用加速數碼寶貝死亡來拯救全世界被選中孩子的方式,難道不就是所謂的“電車難題”的翻版嗎?

...

難題之所以稱作難題,歸根結底甭管怎麼選都逃不過道德的審判。

所以影視作品常用的套路是“将選擇權交給當事人,而主人公則在焦灼中打破電車之局,還所有人以自由”。

經典的例子當屬《蝙蝠俠:黑暗騎士》,甭管面對小醜的何等刺激,蝙蝠俠都堅決不去做二選一,而是堅持奪取炸彈遙控器。

今年暑假上映的《妙先生》也是如此,哪怕面對的是陌生人,丁果都堅持在彼岸花宿主自願了結性命的時候摘取花朵,而摘花的目的就是為了進入秘密之地并予以“殺好人救壞人”的世界觀一記絕殺---

...

但《數碼寶貝》的設定顯然是不可理喻的。

太一和大和在看到倒計時開始的時候确實也曾表現出悲傷,但随後的一連串交互我能感受到的也隻是恰如“情侶在畢業離别前”的傷感和哭泣。

更有意思的是,太一在前一刻可以在家裡和亞古獸堅定的說出“永遠在一起”,而後一刻則在聽到被選中孩子被反派逮捕後,毅然決然的道出“我們不能對失去意識的夥伴置之不理,必須有人挺身而出”這樣的振奮說辭---

...

拜托,你們有把數碼寶貝當作具有自由意志的獨立生命體嗎?

哪怕亞古獸和加布獸是自願的,但太一你作為多年的陪伴者,已經成為了如同哥哥或父親般的角色,你可真能将數碼寶貝的生命等價于自己的藏品或偏好嗎?

放下自己的喜好之物是可以理直氣壯的,也有着走出舒适區的寓意。

但換作加速自己孩子的生命消耗,那不好意思,“說教”的權力永遠不在太一你身上,而所謂的成長也隻是在傳遞“人類夥伴的價值是必須大于數碼寶貝性命”的扭曲價值理念而已(類似《尋夢環遊記》中米格明白家人的價值比音樂要高)。

“遲早要死的數碼寶貝”和“能長久相伴的被選中孩子們”究竟誰價值更高?敢将這樣的問題擺上台面讨論,并且明确給出對後者的偏好,我隻能說這群制作人相當功利和可怕呢。

...

從一年前的宣發開始,20周年劇場版就一直強調“離别”的命題,而在正式上映後也能看到從劇初到劇末從未間斷過對此命題的強調。

“強調”頂多也隻能模糊大衆的刻奇觀感(讓他們錯認為這隻是一場稀松平常的人生旅途上的别離),但“加速死亡”的本質是擺脫不掉的,太一等人将數碼寶貝物化成喜好之物的行為也是難辭其咎的,而這也是整部作品讓我深覺别扭的原因所在。

除此之外,站在扭曲的價值基礎上,反派女主最後的洗白也不具備任何說服力---

...

是的,她強迫所有被選中孩子和數碼獸永遠定格在網絡世界會有點兒極權,但霸蠻和瘋狂就對了,這才是将一個個具有鮮活生命的數碼獸當做夥伴來看待的表現,而她的作惡動機也是立得住的:我不想類似的慘痛别離再于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發生!

但最後的洗白卻有點兒莫名其妙,太一和大和根本就沒有找到有效的挽留數碼獸的方法,相反他們隻是變得可以不過分眷戀數碼獸的生命,能夠堅定的着眼未來了----

...

但拜托,一種心安理得的加速數碼獸死亡的思想憑什麼稱作醍醐灌頂的價值洞見呢?

更合理的安排不應該是:太一堅持能夠找到挽救數碼寶貝的希望,而在反派小姐姐看來這隻是妄想,于是後者堅定實行自己的極權計劃,但最後太一通過永不言棄的精神以及可以改變數碼獸消失悲劇的希望來将小姐姐從歧途帶回正道吧?

但正片隻是讓太一和大和呐喊出“選擇什麼不重要,但要堅定自己選擇的未來,永不放棄”這樣一句莫名其妙的雞湯(反派小姐姐的極權計劃就不算選擇和堅定嗎?),以及用新進化體的強烈一擊就将她洗白。

這想表達什麼?是誰的拳頭硬就該聽誰嗎?那這和反派小姐姐的極權又有何區别?

還有太一和大和的那句“改變不了宿命,那就改變命運”又是鬧哪樣?文字遊戲有那麼過瘾嗎?

...
03.它不是一部及格的《數碼寶貝》劇場版

通過上述内容可以知道,“離别”這一本身極具淚點的命題卻因為制作人的“敷衍”而變成貫穿整劇的緻命槽點。

他們敷衍了數碼獸離别時間的準确定義,也沒有給出足夠的“何為可能性”的解釋,而主角們的成長也在“加速死亡”的劇情設定之下變得無比别扭,至于最後的洗白也毫無說服力,饒有為洗白而洗白的嫌疑---

...

當然,制作人的敷衍也同樣體現在“情懷打磨”的維度。初代和二代主角以及數碼獸,乃至那輛承載着飛帽殺記憶的電車以及和田光司版本的《Butter-fly》通通都登場了。

但拜托,除了兩位男主之外,你就不能給其他小夥伴再多一點的戰鬥光環嗎?來個帝皇龍甲獸什麼的應該也不難吧?

至于電車和《Butter-fly》就更是敷衍,這兩個核彈級别的情懷因素,居然隻有片刻的出場機會,你難道就不能在最後制造一場網絡坍塌危機,然後讓被選中孩子們乘上電車,并在《butter-fly》的伴随下逃出生天嗎?

這是多麼明擺且有效的情懷緻敬啊,就不能讓我們這群骨灰粉帶着淚眼離開電影院嗎?

...

哎......想要的情懷點基本都是敷衍帶過的,而我原以為的能夠給故事加分的“離别”設定卻又是何等的經不起推敲和細思極恐的。

這樣的《數碼寶貝》劇場版何德何能自稱“最後的進化”?

它又有何資格在初代重啟前(日本在2月上線,然後4月推出重啟版),給過去20年的旅程畫上完滿的句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