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當政治正确大行其道時,究竟是縮小了美國社會的裂痕還是擴大了這種裂痕呢?”

...

綠皮書

首先說一句,場景和燈光真是太漂亮了。

柏油路上,一輛飛馳的藍色凱迪拉克轎車。兩人一路上吃着炸雞,聽着歌。微風吹拂,窗外是一望無際的綠色原野,暗綠的森林和萦繞着的薄薄霧氣。

清晨,路邊小店的白色長凳上,兩個人沐浴着溫暖的陽光。帶有露水氣息的晨風吹拂着。一個人念着詩句,另一個人則認真地記着,塗抹着。

傍晚,在音樂廳裡。唐·雪莉修長的手指在黑白相間的琴鍵上跳躍着,奏出優美的旋律,或歡快、或激昂、或如淺吟低唱。觀衆衣着體面,神情專注,聽地如癡如醉。

美麗的風景和富有層次的打光絕對是這部影片的亮點。

電影講故事的方式雖不出彩,甚至有點平鋪直叙。但影片的節奏恰到好處,就好像唐·雪莉這位鋼琴家的性格,不急不躁,不急不緩。

故事講的就是一位白人司機托尼和一位黑人鋼琴家唐·雪莉在巡演途中的所見所聞。一個雖是白人,但位于社會底層。一個雖是黑人,卻是社會名流。本無任何交集,也沒有任何共同語言。

但兩人卻跨過了彼此的種族和階級隔閡,從最開始的互相看不慣,到最後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托尼位于社會底層,每天周旋于三教九流各色人等之間,但性格正直,關愛家人,是一個好丈夫、好父親。

但之前的他對黑人懷有深刻的歧視,連黑人裝修工喝過水的被子也要扔掉。所以最開始的托尼對雪莉這個音樂家博士很不以為然。認為雪莉博士打扮地像一個非洲部落酋長。

雪莉博士剛開始對這個混迹紐約酒吧的白人司機也沒有好臉色。面試的時候,雪莉博士穿着華麗的服裝,坐在雕刻精美的象征着地位的椅子上,居高臨下地俯視着托尼。言語之間也充滿着對托尼的挑剔。

但是在旅途中,兩人的态度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随着對雪莉博士了解的增多,托尼對這個黑人音樂家也越來越欽佩,幫助雪莉博士化解了不少危機。而經曆種種,雪莉博士對托尼的看法大為改觀。

最後兩人甚至建立了深厚的友誼。

影片通過這個小小的故事也折射了那個時代大的背景。雖然黑奴解放已經過了一個世紀,黑人的權利早已經被寫入憲法。可是人們的觀念卻不會因為憲法的确立而馬上發生改變。

人的觀念的具有很強的惰性,改變總是緩慢的。君不見,隔壁的印度早就已經在憲法中明确禁止了種姓制度。可是在現實生活中,低種姓的人仍然受到根深蒂固的歧視。

《綠皮書》中也是如此。在憲法中,人人平等。可是在人們的觀念中,人與人之間還是不一樣的。大家雖然不會明目張膽地宣揚種族優劣,但是那種歧視性的傳統和觀念卻是根深蒂固的。

南方的莊園主的後代們一方面在言語上對待雪莉博士非常客氣,另一方面在行為上卻極盡歧視,美其名曰“維護傳統”。

雪莉博士不能到設施高檔的酒店住宿,那裡隻有白人才能消費。他甚至被禁止進入隻有白人才能進入的宴會廳和廁所。

随着深入南方,這種歧視也越來越嚴重。在某個州,黑人被禁止在晚上出沒。所以雪莉博士平白遭受了一場牢獄之災,隻因為他是個黑人。

但另一方面,影片也借托尼之口探讨了歧視存在的原因。歧視之所以會存在,很大一部分是因為傳統的力量。

身處在那樣的環境之中,周圍的人都那樣做,沒人教他們什麼是正确的,也沒人教他們什麼是錯誤的。除非有什麼東西能夠影響他們,否則這種歧視的觀念便會在這些人中代代相傳。

由此可見,少數群體要想争取自己的權利,隻能依靠自己的行動來改變周圍人的觀念,否則權利便隻能停留在紙面上。但是這個過程是艱難的更是需要時間的。

所幸的是,雪莉博士最後開始為了自己的權利向這些落後的傳統進行抗争。而那個年代轟轟烈烈的平權運動造就了如今美國黑人社會地位的提高。

曾經撕裂美國社會的是種族歧視這種不合時宜的觀念。但當政治正确大行其道時,究竟是縮小了美國社會的裂痕還是擴大了這種裂痕呢?

雖然人們已經不能在言語和行為上對另一個群體進行公然的歧視了。但隻要這還是個人人避諱的敏感問題,種族平等的問題便仍然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