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公衆号:無物永駐

生活的壓力、物質的束縛、精神的虛無……凡此種種典型的困擾,都是電影《搏擊俱樂部》傳達出來的主題。


這部充滿哲思的經典影片出自著名導演大衛·芬奇之手,自1999年上映,迄今為止已逾20年,而時至今日,它所呈現的依然是許多當代人精神生活的真實寫照。依循它的指引,我們或許能夠更加看清自己困頓與掙紮,明白那些迷茫、壓抑與焦慮感的根源,并選擇作出勇敢的面對。

自我與本我的分裂

 

影片的主人公傑克是一家公司的普通職員,與現代都市中的大多數一樣,工作與生活條理分明,一切穩定而秩序。


電影中描繪的場景,一如我們平日裡所經曆的:人手一杯的星巴克咖啡、簡易拼裝的宜家家居、套餐飯與洗護組合……這些随處可見的标準化物件,都是工業文明的産物,它們充斥于人們的日常生活,定義着現代人的生存方式和行為習慣。用傑克自己的話來說,他所處的正是由“IBM星區”、“微軟銀河系”、“星巴克星球”所圍繞的現代生活。


而處在整個工業文明當中的社會,也是按部就班、有條不紊地運轉着。傑克可以通過老闆領帶的顔色來判斷今天是周幾;在每一次出差中,重複着高度一緻的行程和體驗。

...


唯一可以算得上特殊的,是他患有嚴重的失眠症。


他聽從了醫生的建議,去參加教堂地下室的睾丸癌互助團體,去見證所謂真正的痛苦。他試着與那些罹患各種絕症的人們互相擁抱,哭訴自己的悲慘境遇,來獲得一種短暫的情感撫慰。可惜,他的病症并沒有得到根除,反而逐漸惡化。

...


在病痛與瑣碎生活的折磨下,傑克逐漸分裂出自己的第二人格——泰勒。


與本體截然不同,泰勒的種種言行舉止都顯得與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他所做的工作,與其說是為了謀生,倒不如說是搞破壞來得貼切。做餐廳服務員時,他朝着湯裡撒尿;做電影剪輯師時,他則故意在原本純潔的情節中插入一些毫不相關的淫穢鏡頭。他反對工作與上級的壓迫,堅持扮演着自我本真的角色。


泰勒健碩的身材、不羁的性格、無畏的勇氣等等,恰恰彌補了傑克所欠缺的部分。可以說,泰勒正是傑克潛意識裡理想自我的化身。而當這種理想不斷膨脹,潛意識從壓抑狀态開始走向覺醒,泰勒便超出了傑克所能控制的範圍,成為了一個具有思想的獨立存在。

...

因此,雙重人格的分裂表面上是一種心理疾病,實際上正是自我與本我之間的對決。


正如黑格爾所認為的,自我如同一條莫比烏斯環,是一個具有兩面但統一的整體。既融合共生,又相互決裂。


在我們對自己、對目前的生活狀态心生不滿的時候,往往習慣于選擇像傑克一樣理性克制、默默吞咽,去對抗消極的情緒,壓制住憤怒的本能。


但與此同時,我們内心深處那個泰勒式的理想形象,也在不安騷動着,他擁有質疑的精神、反抗的勇氣,他或許在想象層面幫助我們出一口惡氣,當然也會與擁有理智和顧慮的我們本身暗暗較勁。

...

誠如傑克和泰勒,我們每個人也或多或少地面臨着本我與自我、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這種沖突往往不是天然存在的,而是根源于更為複雜的社會背景因素。

物質與自由的對決


與醉心于“買買買”的現代人一樣,傑克沉迷于家居裝潢,對着産品目錄不停地往家裡添置新的物品:成套的咖啡杯、家用運動腳踏車、帶有綠色條紋圖案的高級沙發、裝有再生紙燈罩的環保台燈……物質上的富足成為了他獲取安全感的重要來源。

...


可是,物質終究是脫離人體本身的存在,所以也終究難以獲得永久的保全。當傑克出差回家,發現一場有意無意的瓦斯爆炸,已經将他精心建造的美好家園盡數焚毀。所有的家具變成了徹底的廢品,而他無所依歸,隻能被巨大的失落感包圍。


這不僅僅隻是财富上的損失,或許更是身份感的剝離。消費社會中眼花缭亂的廣告,刺激着人們購買欲望的同時,也用它隐蔽的手段,讓商品成為了個人風格的代名詞。就像地鐵廣告把GUCCI内褲與男性氣質聯系到一起一樣,通過消費,通過對物質無節制的占有,人們仿佛擁有了自己的特殊風格,獲取了特定的社會身份和地位,并因此得到了心理上的極大滿足。


但正如泰勒所說:“工作不能代表你,銀行存款并不能代表你,你開的車也不能代表你,皮夾裡的東西不能代表你,衣服也不能代表你,你隻是平凡衆生中的其中一個。”

...


他一眼洞穿了消費主義的陷阱,并拒絕遭受物質的奴役。


泰勒常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抛棄一切,才能獲得自由。身外之物的負累已十分沉重,物質生活穩定安逸的騙局則更加難以割舍。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耐人尋味:


一次,泰勒用槍劫持了一名便利店售貨員,在他的逼問下,可憐的店員戰戰兢兢地坦白了自己的夢想其實是做一名獸醫。泰勒拿走了他的駕照, 威脅他:如果你沒有在未來的六個月内成為一名獸醫, 那你就死定了。

...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死亡似乎是遙不可感的東西。因此,人們更傾向于持續着當下安定有序的生活,機械重複着手頭的無聊工作,懶得去問自己所謂“生存的意義”這類宏大得不着邊際的問題。

 

或許隻有當死亡的威脅迫近之時,才會人們順從自己的本心;在最後關頭,才幡然醒悟,選擇奮力一搏。

...


這正是,因為一無所有,所以才得到自由。

文明與肉體的撞擊


如片名所揭示出的,“搏擊”是整部電影中至關重要的元素。然而,大量充斥着暴力色彩的打鬥場景,卻也成了它最飽受争議的地方。的确,這樣的風格似乎令人難以理解,引人不适甚至反感。


如果你也深有同感,那麼恭喜,你确實是現代社會中合格的文明人。

...


其實,如前所述,在泰勒還是傑克的時候,并不是沒有嘗試過所謂“文明”的解決辦法。他積極參加互助團體,試圖通過冥想達到内心的平和。而事實證明,心靈洞穴中的“精神動物”并不能給他帶來救贖。


因為傑克的病,根源在于病态、異化了的現代社會。而諸如此類救助性質的社會機構,本質上依然是文明的附屬品。


一個很好的例子,是一位年老的癌症患者克洛伊,她向大家訴說自己已不再懼怕死亡,台下一時掌聲四起。但緊接着,當她直言出自己身體欲望的時候,旁邊的主持人卻匆忙打斷了她,搶走了她手中的話筒。

...


與暴力一樣,性也是文明社會的禁忌。相似點在于,它們都回避了肉體的重要性,回避了肉體上那些感性的成分、正當的欲望、暴戾的本能。


而泰勒存在的意義,就在于對現代文明作出反抗。貼身肉搏是最原始的鬥争方式,因為直接,所以強烈而徹底。


他在城市的暗部組建了搏擊俱樂部,組織成員相互打鬥,他們折磨自己身體的同時,卻也磨煉出了日漸強大的意志。


這就是泰勒的生存哲學。不再是躲藏到内心的洞穴中,尋求精神上的療愈,而是選擇直面來自肉體的痛苦,追求真切實在的感覺。對他而言,疼痛,甚至生死,都不過是分外飄忽、無足輕重的事情。

...


在泰勒的領導下,搏擊俱樂部的勢力開始外擴,逐漸遍布了全國各大城市,成員數量越來越多,并且一個個訓練有素,無條件地服從于泰勒的長官意志,宛然形成了一支龐大的軍隊。


時機成熟,搏擊俱樂部的成員們發起了面向社會的破壞行動。從一開始街頭的尋釁滋事,慢慢演化為計劃周密的大爆炸。影片的結尾,象征着物質文明的金融大樓在爆炸聲中紛紛坍塌,這一場面極為震撼人心,畫上了它最後濃墨重彩的一筆。

...

結語


《搏擊俱樂部》是極具批判色彩的電影,它所傳輸一些反社會傾向的觀念,有必要加以審慎地看待。但它的可貴之處也正在于此,這也是它多年來一直好評不斷的原因。


不可否認的是,文明需要秩序,社會發展需要消費欲望的喚起。但是,這一切并不是天然地就具備合理性,所以反抗意識和批判精神永遠不可或缺。畢竟,真正可怕的奴役,是我們身處其中卻渾然不覺。


因此,處在現代社會中的我們,在遵從社會規範的同時,也需擁有自我的獨立精神。既要做安分守己的傑克,但也不應遺忘、不應回避自己内心裡的泰勒。


要知道,傑克和泰勒的對決永遠都在,自我與本我的掙紮沒有終點,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


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在理想與現實彼此拉扯的過程中尋求一種平衡的力量,通過不斷調适自己的心理狀态,努力促成自己與社會的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