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唠叨了好幾次,想看去年金馬獎的大赢家《陽光普照》,前面聽SIR的老師也講過這部片子,更是被勾的心裡癢癢,今日終于如願。

獲過n次最佳攝影的鐘導,畫面拍的确實不錯,頭幾個鏡頭的意境,光影,就把觀衆帶入了一個藍調、風雨飄搖、又暗含危險的時空。

整部片子2個半小時,主要講述了一個台灣家庭兩個孩子的故事,叙事起點以及重點都在于二兒子阿和卷入的一場鬥毆傷人案件,接下來的主線叙事,主要還是線性手法,依次講述,阿和的入獄、改造、出獄、改過自新、再次受到前混混朋友糾纏,然後終于走出陰霾的故事。大兒子的故事,是支線。

導演在片中想講述的東西很多,接下來簡單講自己觀後的幾點感悟。

愛是家裡的陽光

片中的父親阿文為了躲避回家的阿和,在駕校住了一個多月,回到家推開卧室的門和妻子說話時, 門上貼着一個Love的剪紙,其實這不是普通的道具,筆者更願意看成是導演的刻意為之,想表達的是,家裡是需要愛的,因為愛就是家的陽光。

原生家庭的故事,大家聽過的也不少,在阿文這樣一個家庭中,大兒子阿豪,和小兒子阿和,獲得的愛顯然是不均等的,甚至是極端失衡的。如果說阿豪一直生活在父母炙烈的愛之光下,那麼阿和就是一直生活在暗淡無光的陰影中。

可是這樣的結果,阿和别無選擇,環境使然,因為在有多個孩子的家庭,每個孩子都想獲得擁有絕對權力的父母的關注,以及愛,每個孩子的武器不同,有的孩子從學習上,努力滿足父母的期望上能獲得父母的贊賞,而輸掉的一方,漸漸發現做壞事也可以引起父母的關注,于是在相反的方向上越走越遠。其實想吸引父母的關注,本質上還是對愛的渴求。

可惜的是,父母的愛,尤其是父親的愛,在大哥阿豪死後,才照射在阿和的身上,有了陽光,有了父親的舍身為子掃除生活中障礙的愛,阿和才得以奔跑向大片的綠色森林,而綠色意味的就是重獲的生命力。

再說回一直生活在父母炙烈陽光下的阿豪,當一切都按照父母的期望活着的阿豪,突然發現找不到自己了。萬物都講求陰陽平衡,炙烈的陽光一樣會灼傷人。

大家可以留意一下,片中至少有兩處,是拍的鏡中的阿豪,鏡子是什麼,意味着不真實,虛幻,一處鏡中的鏡頭是阿豪和母親說要帶小玉探監,其實這隻是阿豪習慣性的讨好權威,而不是他内心真實的自己。

至陽,相對的就會有至陰,而阿豪的至陰,便是從高高的樓頂一躍而下。

視聽語言

鐘導攝影出身,視聽語言的娴熟應用,沒得說。每一個鏡頭中的光線運用,道具設計,場景選擇都是精心為之。多看幾遍,便能從鏡頭中發現很多匠心之處。

比如說,當情節要進展到有危險,有血腥的場景時,前面的幾個鏡頭,便會看到紅色的打光,或是帶有紅色的道具。

而人物的心情憂郁,藍調時,相關的畫面基本會是暗光,藍影。這些大家多翻幾遍自會有所體會。

意象、隐喻的運用

文藝的導演,在片子中亦會有很多的意向、隐喻運用。

說一個鏡頭吧,前面的情節中,阿文教導學員人生就像開車,“紅燈停,綠燈行,慢慢起步,回歸生活正規”。

可是接着菜頭就又逼阿和去和黑社會交貨。當時阿和駕着賓利,夜色中明顯的闖了紅燈。紅燈一是危險的信号,而闖紅燈再次意味着阿和即将脫離正常的社會秩序和生活。

除了這一個鏡頭,片中的鏡子,生命的綠色,空鏡頭的烏雲遮陽,平地的旋風都有和人物心情,情節推進相關的意向、隐喻運用,大家自己可以多留意。

結語

最後說一句吧。陽光應該是沒有任何私心的,也沒有任何偏袒,無論你是好人、壞人還是其他任何物種,哪怕是糞坑裡的蛆蠅,陽光都一樣普照,沒有任何好惡。

愛,大愛,應該也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