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忘了在網上浏覽什麼,起了看《春逝》的念頭。

緣起了,随手搜到了片源,剛看了個片頭,就被瑣事打斷,一放就是一個禮拜,今天算是得了些空,了了這部片子。

這是一部傷感的電影,講述了一段逝去的愛情。年輕純真的尚優遇上了離婚獨居的恩素,從一開始就注定了這段感情的必然結束,就像導演用爺爺對奶奶的背叛,來暗喻了尚優與恩素間感情的曲折。

這兩個人的不同自我,是這段感情悲劇海面下的冰山,尚優簡單,單純,奶奶對從一而終愛情的深深執着,深深的影響着這個家庭的價值觀,所以父親在母親死後亦未再娶,而恩素則追求自由,激烈奔放的生活,所以她喜歡喝酒,開快車,而為什麼離婚,雖然影片沒有交代,但也暗喻了其感情生活的不安全性。

這所有的格格不入的自我價值觀,即使兩人能夠結婚,渡過了蜜月期,在日後的生活中,也必然會碰撞沖突不斷,因為每個人最終都會為自我(小我)而活,追求愛情,也是為了把對方變成自己的那個“我”的附屬品。

人們常常喜歡用二元論來割裂事物,奶奶憤怒的推開爺爺的遺像,讨厭背叛後的爺爺,而癡呆後總是去火車站等待年輕爺爺的回歸,是對年輕時爺爺的癡情,其實爺爺還是同一個爺爺,沒法割裂成善的爺爺和惡的爺爺。

善與惡,愛與恨,生與死其實都是一體兩面。沒有了惡,哪有善的定義?沒有了生,也無從死,有了愛,也才會有恨,愛恨本為一體。從另一個角度上講,這是一個動态變化的世界,對小我而言,沒有永恒的愛,愛的結束,便是恨的開始。

如果影片隻講創傷,未免顯得太過沉重和壓抑,所以需要平衡,需要療愈,而印象最深的就是這部片子多處精心插入的唯美的太自然聲音錄音,從微風搖曳竹林的飒飒聲,到小河潺潺的流水聲,再到靜夜寺廟裡微風拂過的清脆的鈴聲,再到最精彩的深夜裡風中雪花簌簌飄落的聲音,以至于到結尾尚優站在麥浪中,風卷麥浪的起伏的嘩嘩聲中,尚優的創傷徹底被療愈,露出了迷人的微笑。

人總歸會成長。春逝了,麥子就會金黃一片,會成熟,尚優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