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悲慘世界

Les misérables

(2019)

導演: 拉吉·利

編劇: 拉吉·利 / 吉奧達諾·戈德裡尼 / 亞曆克西斯·曼蒂

主演: 達米安·勃納爾 / 亞曆克西斯·曼蒂 / 賈布裡勒·宗加 / Issa Perica / Al-Hassan Ly

類型: 劇情

制片國家/地區: 法國

語言: 法語 / 班巴拉語

上映日期: 2019-05-15(戛納電影節) / 2019-11-20(法國)

...

北美媒體Metacritic: 78/100

法國媒體Allócine:4.3/5

IMDb: 7.7/10

豆瓣:8.2/10

Ada的B計劃,一個堅決響應“新電影”,反對“老電影”的影迷

91/100

仍是類型片語境中的作品,絲毫不避諱人物的符号化與臉譜化,不避諱街區高概念化的方方面面。真正異于常規類型作品在于,緻密的意識形态表達通過松散的場景組織被呈出。隻有少許均衡性的缺憾,例如全片文本鋪設實完全無暇顧及警察在街區外的人物形象,卻仍然試圖在最後一幕來臨前讓他們短暫回歸生活,原可以充分奔騰的群體力量一定程度被導演對文本飽和度的追求所制約。

Luxuan ,格勒諾布爾大學比較文學碩士,愛電影但從沒想過拍電影的攝影迷 

90/100

片中的30度與35度差異論将我們引向斯派克李式的炎熱焦灼、一切能量于悄然中聚合發酵等待爆發。與《為所應為》相比,本片多了一絲匠氣,創作者自身風格稍微弱了些(比如精巧的符号化似乎成為讨論社會議題類電影不可避免的表現手法),但依然遵循着前者的精髓:憤怒無用但不得不憤怒,各有各理的社會死結現狀。影片以複雜的社會圖景為材料,編織出一張細緻、真實程度令人驚豔的大網:種族間、社群間、世代間、宗教與現代社會,合謀與分歧、固化與反抗,在令人贊賞的冷峻客觀中透露憂慮。無人機航拍由實轉虛:跳脫出真相見證者之窠臼,進一步深化為作者人道主義載體。

徐若風,學習藝術史,杭州影迷

90/100

我們雖然身處2019年,但仍要面對着1862年,甚至存在得更早的問題。它們每一樁都是難解的,又都是簡單的——“沒有壞草,也沒有壞人,隻有壞的莊稼人”。導演用并不複雜的手法構建出極為驚心動魄的事件和視聽,背後是深入的黑人社群觀察和政治議題的落地化。即便部分橋段的轉折用力地有點“過”,但創作者的位置與視角又是絕對妥帖精準的。

...

...

悲慘世界的劇情簡介

  剛從瑟堡來的斯蒂芬,加入了巴黎93省聖德尼的“反犯罪特種部隊”。在這裡,他遇到了新隊友克裡斯和瓦達,兩位經驗豐富的警察。但他很快就感受到了這個街區不同幫派間劍拔弩張的緊張氛圍。在一次出警的行動中,局面變得不可控制,而這個事件意外地被一架無人機記錄下來,進而引發了更為劇烈的沖突。

一部重新讓你思考人類社會階級,權力,合法性的電影。獅子象征權力,人皆縱欲,權力欲是一頭需要被控制的惡獸,Issa偷走幼獅,象征的是底層階級分割統治階級的權力;Issa在馬戲團跟雄獅對峙,同樣象征着他得到了權力。

是執法還是犯法?當白人警察手握警權的時候,他們大概忘記了原來自己也是要守法的。更何況,他們面對的是這些外來移民,根深蒂固的種族歧視讓他們忘了這些外來者也應當有基本的人權

上次看100分鐘的電影感覺隻過了半小時的還是《地心引力》,視聽和表演都太猛了,可謂驚心動魄。我們雖然身處2019年,但仍要面對着1862年,甚至存在得更早的問題。它們每一樁都是難解的,又都是簡單的——“沒有壞草,也沒有壞人,隻有壞的莊稼人”。

導演用并不複雜的手法構建出極有概括力的事件,背後是深入的黑人社群觀察和政治議題的落地化。即便部分橋段的轉折用力地有點“過”,但創作者的位置與視角是絕對妥帖的。

...

...

《悲慘世界》好看嗎?

...

《悲慘世界》以19世紀法國作家雨果描述罪犯贖罪、社會現狀、現實壓迫,并涵蓋1832年巴黎共和黨人六月起義的小說《悲慘世界》貫穿整部電影,故事就好像一條點燃的引線。

從原本看似平靜的日常巡邏出發,以新到職警員的旁觀者角度,一步步透過車窗揭開警察與人民的關系,并因為一起意外而被牽扯進其中,形成最後爆炸性的後果。

...

實在難以想象這樣一部成熟完整的作品竟會是導演拉吉·利的首部長片,精準的場面調度、節奏掌握,巧妙設計了片中所有出現的元素,無論是警員火爆沖動的性格、龍蛇雜處的街區、地方幫派的利益交換,

或者白人、黑人、吉普賽人、穆斯林的幾場對峙場面,都在鏡頭快速的流轉下帶出緊繃、高張力,似乎不小心便會一觸即發的情況。

《悲慘世界》呈現出來的狀況

...

《悲慘世界》電影根據2005年10月在巴黎近郊的蒙費爾梅伊鎮,兩名非裔男孩因為躲避警察追捕而遭電死,引發人民群起激動的抗議與暴動事件作為故事題材為素材,

将片中一起過度執法所造成的意外槍擊事件成為種族與警民沖突爆發的開端,透過真實與虛構兩者時空背景的錯置,呈現即便時至今日,跟過去類似的事件依然可能持續不斷重演,并且還是沒能妥善将其解決的狀況,

讓那面三色旗仿佛成為世間最大的諷刺。因此事而起,最後因為許多後續事件延伸至人民對警察、政府、國家的極度不信任,

這些問題雨果早在一百五十年前就給了我們永遠不變的答案:“朋友們請記住這點,這世界上沒有壞作物,也沒有壞人,隻有壞的耕作人。”在片尾成為讓整部電影能夠完整的畫龍點睛。

《悲慘世界》的核心主題

...

就我個人而言,與其說《悲慘世界》是在挑起人們的仇恨與對立分歧,更偏向把它視為透過現實社會的殘酷與黑暗,來講述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道理。

到頭來,整部片在呈現社會不公與民衆憤怒的同時,也給予觀衆必須抱持尊重包容态度的提醒與警惕,

告訴我們應該多多關心自己平時看不見的陰暗角落,跟不同立場或價值觀的人們和平共處的核心主旨。

...

《悲慘世界》利用一起竊盜案件,帶着觀衆深入許多法國人都敬而遠之的93區,其中對警方執法過程與人民生活現狀的描寫,

很巧妙的揭開存在三色旗之下那些種族歧視、社會暴力、執法過當與階級隔閡的問題,并以看似可愛但存在攻擊性的幼獅作為象征,

讓整部電影具有強而有力警示意圖與諷刺批判性。

《悲慘世界》影評結論

...

我想導演選擇在《悲慘世界》最後即将崩潰之時嘎然而止,并留下一個開放性的結尾,似乎也試圖帶出或許在最壞的情況,

還是存在一絲絲能夠因為人們良知而扭轉困境的希望,讓人在驚恐之餘也深刻地反思自身的行為。對應到片頭舉國歡騰,

無論種族、膚色、性别、宗教都團結一心,以身為法國人為榮的慶典氛圍,這才是一個國家最美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