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三傻大鬧寶萊塢》是根據印度暢銷書作家奇坦·巴哈特的處女作小說《五點人》改編而成的印度寶萊塢電影,由拉庫馬·希拉尼執導,阿米爾·汗、馬德哈萬、沙爾曼·喬什和卡琳娜·卡普等聯袂出演。2011年12月8日在中國内地上映。

影片采用插叙的手法,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蘭徹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大學生,公然頂撞院長,并質疑他的教學方法,用智慧打破學院墨守成規的傳統教育觀念。蘭徹的特立獨行引起模範學生——綽号“消音器”的查爾圖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徹卻選擇了不告而别。

十年之後,事業有成的“消音器”歸來,要兌現當年的諾言,他找來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一路上,他們回憶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也發掘出蘭徹不為人知的秘密……

...

劇情梗概

法罕、拉加和蘭徹是同寝的大學同學,他們都在印度的著名學府帝國工業大學就讀。法罕其實并不想學工業設計,他想成為一名野外攝影師;拉加的家庭十分貧困,他的家人希望萊吉畢業後能找個好工作以改善家庭的經濟狀況;而蘭徹的身世一直是一個謎。這個謎要到他們畢業十年之後才能揭曉。

大學裡的生活總是和學習、考試、愛情相伴。蘭徹成績很好,總是名列前茅,而且他對機械有一種異乎尋常的熱愛和天賦。而另外兩個室友法罕和拉加則沒有這麼好的腦子,雖然學習很努力,但他們總是倒數的學生。法罕每天惦記着攝影,拉加每天畏首畏尾,早晚都要求神告佛以期自己考試通過。除了成績出衆之外,蘭徹還是一個喜歡開導别人的人,他似乎是先知、又似乎是上天派來的神明,每每當他人在無助、錯誤或者是生活即将步入歧途的時候,他總是會恰當地出現,恰當地給予指點。因為他的這種高強的“本領”,他得罪了學校的院長、整蠱了隻會死記硬背的同學、而且還得到了自己的愛情。

畢業前夕,院長把象征着榮譽的“太空筆”送給了蘭徹,并告訴蘭徹,他是一個天賦異禀的學生。畢業的時候,法罕得到了一個匈牙利攝影師的工作邀請,拉加得到了公司的聘用,而蘭徹則一聲不響地離開了學校。他去了哪裡,沒有人知道。

十年之後,當年被蘭徹整蠱的“消音器”找了回來,他要帶着拉加和法罕找到蘭徹。在他被整蠱的那個夜晚,他和蘭徹打了一個賭,要在十年之後的今天一比“事業的成功”。如今他拿着高薪、開着沃爾沃,自诩為“成功人士”。于是他便帶着“兩個白癡”按照一個模糊的地址便走上了尋找蘭徹的旅程。也許這更像是一次朝聖之旅。

旅途漸次展開,他們也在屢屢回憶着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而蘭徹那離奇的身世和經曆也将一點一點被揭露開來。結果總是出乎意料的,在一個碩大的學校裡,在笑眯眯的蘭徹面前,那個“成功人士”也不得不低下了自己高傲的腦袋。而當年和蘭徹一墜愛河的姑娘最終也找到了自己的幸福。

...

這部豆瓣評分9.2的經典影片,相信很多人都已經看過。影片中描寫的填鴨式教育、社會公認的成功模式,無一不和我們當下的社會環境契合,而幽默诙諧的表現形式,讓我們在爆笑中思考。

導演拉庫馬·希拉尼,

随着生活質量的提高,電影成為了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喜劇電影則是非常受歡迎的電影類型,而今天介紹的就是在2011年大火,狂攬16項電影獎項,印度語國際票房最高的電影——《三傻大鬧寶萊塢》。那麼就讓我們來看一看這部電影為什麼可以吸引那麼多的人。

...

本片由拉庫馬·希拉尼導演,本片導演曾獲得近30項獎項,在印度電影界影響力十分巨大

...

...

...

本片講述了三位主人公法罕、拉加與蘭徹間的大學故事。蘭徹是一個與衆不同的大學生,他的特立獨行引起模範學生查爾圖的不滿,他們約定十年後再一決高下,然而畢業時蘭徹卻選擇了不告而别。十年之後,查爾圖歸來他找來法罕、拉加,一同踏上尋找蘭徹的旅程,一路上,他們回憶起大學生活的點點滴滴,也發掘出蘭徹不為人知的秘密。

...

與傳統的印度喜劇電影不同,《三傻》反映了許多印度的社會問題:教育制度,貧富差距,高校自殺率,醫療狀況等等。當然,重點是教育制度。與此對應,通過主人公Rancho之口提出了“追求卓越,成功就會出其不意的找上門”的人生哲學和求學态度,反擊了功利的教育動機和機械的教育制度,以及勵志性的口号“Aal izz well”。“Aal izz well”來自于英文的“All is well”,意為一切都會順利,一切都會好的意思。這種印式英語也為口号本身增加了喜劇和樂觀的色彩。

這是這部電影非常重要的一點。

...

開電影立意,僅是電影的喜劇效果以及表現手法,也是極其高超巧妙的。

比如“人類行為學第一課:朋友沒及格。你覺得悲傷;朋友考第一,你覺得更悲傷。”這樣的對白實在令人捧腹

...

電影在伏筆方面做的也非常優秀

1,太空筆這個線索是影片的一個亮點,套用美蘇航天局“太空筆-鉛筆”的典故,使“病毒”和Rancho之争到和解以及後來Rancho簽名這幾幕一氣呵成;

2,Rancho教“豪米”免費蹭課,由後來得知的Rancho小時候的蹭課經曆回應;

3,“病毒” 在開學典禮上說自己兒子三年都沒考上工程師,又對自殺的那個學生說兒子死後的第一天他就恢複工作了,這兩句話一開始可能沒人注意,可是為後來得知他兒子是自殺的真相埋下了伏筆;

4,Joy Lobo喜歡發明遙控直升機,最後發現他自殺也是通過遙控直升機; 

5,Rancho說教育制度謀殺了Joy Lobo與pia說“病毒”謀殺了他兒子相互呼應;

像這樣的前後呼應還有很多。

...

而整部電影最大的一個主題: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

“辛酸的喜劇感”是本片一大特色。一部滿是自殺、貧窮、疾病和壓力的片子卻拍的完全沒有沉重和壓抑。這種用幽默化解痛苦的風格結合印度歌舞片的熱鬧正好承載了本片“aal izz well”的樂觀精神

...

經典台詞

“1.知道我為什麼第一名嗎?因為我熱愛機械,工程學就是我的興趣所在,知道你的興趣嗎?這就是你的興趣……跟工程學說拜拜,跟攝影業結婚,發揮你的才能,想想邁克爾傑克遜的爸爸硬逼他成為拳擊手,拳王阿裡的爸爸非要他去唱歌,想想後果多可怕?” 

2.“你們都陷入比賽中,就算你是第一,這種方式又有什麼用?你的知識會增長嗎?不會,增長的隻有壓力。這裡是大學,不是高壓鍋……”

3.“因為你是懦夫,害怕未來,看看這個,戒指比手指頭還多。為考試戴,為姐姐嫁妝戴,為工作戴……你這麼害怕明天,怎麼能過好今天?又怎麼能專注于學業?兩個怪兄弟,一個害怕,一個虛僞……”

...

總的來說這部電影不論從對白、風格還是主題,都是當之無愧的“印度神作”,甚至超過現在很多的爆米花電影,而這類充滿了教育意義及正能量的電影正是現在我們所缺乏的電影,希望以後會有越來越多這類的優秀電影上映!

最高層次的教育是活出希望

教育分三個層面:低層、普通和高層。

最高層次是什麼?

四個字——活出希望。

最低的層次是活在恐懼裡,是解決生存層面,正如影片裡的拉朱,就代表低層的學習目标。

拉朱家住在貧民窟,好不容易才考上了帝國工程學院。他學習的目的是什麼?媽媽的服裝、姐姐的嫁妝、父親的醫藥費,終日活在恐懼和不安當中。

低層次的教育,目的是為了生存。

...

△拉朱

而普通的教育是什麼?是功利型的、極端的,是打着“為了将來生活更美好”的旗号,逼迫孩子學習。

影片的代表就是法蘭的父母——竭盡全力幫助孩子過上美好的生活,逼迫孩子放棄他感興趣的攝影專業,而選擇了“有前途又體面”的機械工程專業。

反觀我們現在的教育,反觀我們當下正在給予孩子的教育,是否也是如此?

...

△法蘭的父親在訓斥法蘭

如果說普通的教育是為了解決問題,那麼高層次的教育就是讓問題消失,活出希望。

主人公蘭徹一開始手握人生的一副爛牌,但卻打出了王炸。誰能想到,真正的蘭徹其實是富豪家裡園丁的兒子。隻不過因為從小學習好,所以才被迫冒充主人家的兒子去考取富豪家庭所需要的一紙文憑,文憑到手,他便消失。

蘭徹這個“怪咖”入學之後,憑一己之力把素來刻闆的帝國理工學院攪得“雞飛狗跳”,但最終,校長的女兒愛上了他,“相看兩生厭”的校長開始佩服他,還讓影片裡那些無路可走的衆生都喜歡上了他……

為什麼蘭徹能打動這麼多人?因為他絕處逢生的魅力和感染力。世界上有很多人為了生存而活、為了父母而活,而蘭徹是為了自己、為了真理、為了規律而活。他追求真理和規律,敢于面對真相,讓重重問題消失,生命之花就綻放在這絕處逢生之處。

生命最大的快樂莫過于讓問題消失。

教育最大的成功也莫過于喚醒了一個人面對挑戰積極應對全力以赴永不放棄的内在力量。

内在的問題解決了,外在的問題就會消失。

學習是為了競争嗎?

校長在入學伊始就告誡新生:生活就是賽跑,如果跑不快,就會被别人踩倒。影片裡所有的反面角色都是把一切都置于了競争之中。

...

這是一種病毒式的思維模式:為了自己的成功,務必把别人擠下去,要麼競争要麼死。

但其實,弱者的思維是競争,而強者的思維是幫助。愚者認為占有才是得到,而真正的得到其實是創造,不是死記硬背、默守陳規。

...

真正的教育不是泯滅我們的創造精神,而是教會我們積極面對。人的神聖在于面對問題去尋找答案的能力,這也是教育的目的之一。

不管遇到什麼問題,放棄的結果就是悲劇,無論是校長的兒子、農民的大學生還是蘭徹的朋友。自殺就是自我放棄,投降和自我逃避就是教育的悲劇。

影片中蘭徹是如何面對困境的?

不管是面對挑釁的學長、機械式教學的教授、給自己難堪的校長、放棄了畢業作業而自殺的學長、不堪壓力而跳樓的朋友拉朱、分娩卻無法去醫院的女朋友的姐姐、沒有救護車而無法去醫院的朋友的爸爸、因為遲到導緻老師拒收考卷的困境……

無論遇到什麼問題,蘭徹始終在想方設法解決,都是積極的,不是消極的,就像影片最後說的——追求卓越,成功自然相随。

這就是成功的教育。

...

什麼是讓學習變得更好的内驅力?恐懼、僞裝還是希望?

法蘭一直在僞裝,他喜歡攝影,卻被父母逼着學習機械工程。在他萬分糾結時,蘭徹開導他:“因為我喜歡機械工程學,這就是我的興趣所在,所以我考第一名。可你明白你的興趣嗎?和工程學拜拜吧,去找攝影,去發揮你的才能。”

而拉朱一直在恐懼,是個害怕失敗的懦夫,他的求神戒指比手指還多,終日惶惶,明天怎麼可能好于今天?又怎麼能夠專注學習呢?

一個人懷着僞裝和恐懼的人,學習是永遠不會變好的,生活是永遠無法繼續的。隻有丢掉自己的恐懼,把命運放在自己的手裡,積極面對工作和學習,我們才能找到最好的自己。

記住,學習是為了完善人生,追求人生,而不是為了享樂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