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葉老蔫兒

近日,承受灼灼目光期待的《如懿傳》終于開播。周迅靈動如初的少女臉已經不在,不過還好,靠演技挽回了分值。這部講述被封建皇權碾壓的清宮戲,除了從女性視角闡述個體情感,還從宿命的高度,俯視了每個皇上女人“在侵害和被侵害間”的命運之途。

...

撞車題材的《延禧攻略》,也同樣複述着類似的故事。一樣的人物,不一樣的性格設定;一樣的曆史,不一樣的故事安排。

最終,這挖了又挖的清宮寶藏戲,貢獻了許許多多不一樣的反派角色。如近期大火的“最毒婦人心”爾晴,從富察皇後的貼身宮女,進階為爬龍床、琵琶别抱、逼死皇後的心機女。最終被毒死,也是大快人心。

...

而國内電視劇中的反派人物,也從最初的單一襲擊者、結局悲慘者,走上了更有腦有心、發揮作用更大、功能性更強的康莊大道,他們用“黑化”的成長之路,收割了一波觀衆緣,逃離了“永被唾棄”的荒地。

往日的反派是毫無章法的妖怪

從前,壞人隻是觀衆眼中的“棄婦”,是白蓮花的忠實襯托者,是一上來就被貶入“人格缺陷”的人群。如《還珠格格》中的惡毒皇後和容嬷嬷,總是想方設法加害小燕子和紫薇,嚴格維護皇室尊嚴,有受害者情節,卻襯托了令妃的善解人意,紫薇的不計前嫌。

...

如《歡樂頌》中的樊勝美媽媽,吸血鬼一樣的存在,視兒子為萬般呵護的至寶,視女兒為無限提款機,堅定的封建思想維護者,生而為母,卻不配為母。

...

這些反派角色的招數是單一的,簡單的,發揮的功能也是極為有限的。就好像,認準了一個死理,便要拼搏到底,有着大無畏精神。他們從頭壞到腳,一上來就是殺氣騰騰的樣子,就是鮮明地站在黑色地帶,昭告天下說,我就是壞人。他們的存在,對于正派而言,就是一場條理明晰的升級打怪戰。

相比人畜無害的正派形象,原先的反派人物是自帶陰氣出場的。在觀衆眼中,鏡頭下他們的壞,是天然雕琢形成的,在劇中主要負責“如何讓人恨得牙癢癢”。

《回家的誘惑》中的白鳳婆婆也好,《一簾幽夢》《啞巴新娘》《忘掉我是誰》中的同一個“惡婆婆”也罷,他們都是旗幟鮮明的道德至高者,自有一套理論,可誰也看不清,到底他們的優越感、邏輯體系是怎麼形成的。高傲、揚鼻的他們,好像《西遊記》中,隻會吃人、但毫無章法的妖怪。

...

如今的反派,壞出了精氣神

現在,電視劇中的反派,已經壞出了精氣神。他們可以是網劇《無心法師》中的嶽绮羅,一上來就壞得邪惡,帶有怨念、陰魂不散,誓奪無心,誓殺月牙。但又長得嬌小可人,讓人心生憐憫。

...

在利用張顯宗追擊無心夫婦時,又被張顯宗所感動,即便是被無心封印,她也道出了那句“張顯宗,我牙疼”。曾經的執念,已經被身邊人的溫暖所擊散。嶽绮羅的存在,比正派角色更具沖擊感,也更令人牽挂。對整個劇情的引導作用,甚至比正派更強烈。

他們也可以是電視劇《笑傲江湖》中的東方不敗(陳喬恩 飾),為成全令狐沖而長眠于冰湖之下。曾經的殺人惡魔,轉眼成為觀衆最希望和令狐沖在一起的人。可以為愛,失去自我,甚至是犧牲自我。這裡的東方不敗,更有人情味,也更令人唏噓。這裡的東方不敗,不再用自己的壞去襯托令狐沖,而是要用自己的愛成就對方。雖為反派,但更有氣魄。

...

他們也可以是《甄嬛傳》中的華妃,掌有協理六宮之權,恃寵而驕,雖被賜死,卻也被觀衆認為是最愛皇上的妃子。華妃的存在,雖然明豔奪目,張揚跋扈,但她的出現,促成了甄嬛的成長,她的死,開啟了整部劇的關鍵轉折點——甄嬛逆襲成功。也正是因為華妃的自盡,證明她才是整個後宮最愛皇上的人。整部劇中,她死得悲壯,也活得耀眼,撐起了後宮争鬥的主線,也為之後的劇情發展,鋪墊了後話。

...

諸此種種,有腦有心、發揮作用更大、功能性更強的反派,成為電視劇中一抹亮色。

“黑化”路數下,反派重獲憐憫

現在,反派人物更喜歡走“黑化”路數。一來,利于制造矛盾、填充劇情,增強視覺反差感;二來,立體了人物形象,邏輯感更通暢;三來,讓觀衆對反派人物的感情和認識,更複雜多元化。

如《楚喬傳》中的元淳公主,深愛着燕洵,求而不得。為了尋回燕洵,她在半途被士兵侮辱,之後黑化,變得陰狠毒辣,最終慘死獄中。如《人民的名義》中的祁同偉,出身卑微,靠着勤奮和努力一步步坐上公安廳長的職位,之後,欲望膨脹,為再升一級成為副市長而不擇手段,事情敗露後飲彈自盡。再如《老九門》中的陳皮阿四,愛慕師娘,隻有在師娘面前他才會像個小孩子,師娘死後,他黑化為殺人如麻的魔頭,被逐出師門。

...

這些原本品性純良者,為何後來行為怪異,堕入“嗜人的煉獄空間”,成為劇中的攔路虎、悲劇者,無外乎是因為自身逃不過内心脆弱和環境造化兩重因素。一旦放不下、看不開,陷入執念,就容易呼喚惡之花。而這樣的悲劇路線,也讓觀衆看到了更完整更複雜的人性。即便反派在後期如何作死,他們也是帶着絕望和悲憤,在完成自己給自己的使命。如此,觀衆會帶着一絲憐憫看待反派,而反派也開始收割了一波觀衆緣,逃離了“永被唾棄”的荒地。

例如,《回家的誘惑》中的閨蜜艾莉,這個人物本沒有其他功能可言,隻知道奪人夫、展狐媚,可恨指數爆表。

...

再看《延禧攻略》中的爾晴,她可以是忠心耿耿照顧富察皇後的貼身宮女,可以是爬龍床、琵琶别抱、逼死皇後的心機女,也可以是送婢女去暗娼館的無良女,更是為着自私的愛無限綁架親人的可憐之人。總之,黑化後的爾晴,心思缜密可怕,又軟肋明顯,其身上布滿了塵世間癡男怨女的感情枷鎖,也埋下了自私自利的深淵之路。雖可恨,亦可憐。

...

...

還有近期熱播的《法醫秦明之幸存者》,去年熱播的《白夜追兇》《無證之罪》。其中的嫌疑人,并不個個可恨。他們有的過失殺人,有的故意殺人,有的迫于無奈、試圖遊走灰色地帶,有的則窮兇極惡、殘忍至極。在多面人格下,反派早已不是“至黑”的壞人,正派也不是“至白”的聖人。

黑白交錯間,這樣的劇中反派,你還恨得起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