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看這部與題名幾乎同名的電影已經很長時間了,之所以拖欠這麼久才寫下自己的感想大抵是因為那次的感觸并沒有那麼深。當然,這次也不單單是評述這部電影本身,而是更多地講一個故事——一個曾經因為青春的那些悲傷而最終無力逆流而上的女孩。

那時看完《悲傷》,冷風從胸口穿堂而過,心中明鏡猛地被擊碎,藝術性的加工創造像一團迷霧一般将那些碎片埋葬,心間深海洶湧起大浪,久久不能平息。

那之後,我在評論裡寫下這麼一段話:

其實不喜歡改編的大團圓結局,電影版的《悲傷逆流成河》很唯美結局很溫暖,可我覺得還是少了一點什麼,心裡空落落的。電影的最後,正義得到伸張,一切被揭開,易瑤還是生活在弄堂裡,有顧森西陪着;齊銘搬走了,有對顧森湘的思念在畔。皆大歡喜。我還是更喜歡小說的結局,因為它把一切都安排得恰到好處,無論原罪是誰,沒有人能獨善其身,人人都參與其中,直接或間接。屈死的易瑤,自殺的顧森湘,洋洋得意的唐小米,生無可戀的齊銘,以及最後明白真相近乎崩潰的顧森西。
悲傷,從來都不是喜劇。
成長,永遠都需要沉重。悲劇,能讓我們理解生命之重,變得成熟,并思考人生。如此完美的演出,亦如黎明中的花朵,凄美,殘忍。它如此美麗,令人深思。人們會親眼目睹到這樣一個看似緩慢卻又無限迅疾的過程——從最初美好的花香和鮮豔,到然後變成枯萎的零落花瓣,再到最後化成被人踐踏的粉塵。

                          ——————《悲傷逆流成河》

...
圖片發自簡書App

無悲傷不青春

“少年不知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語還休。欲語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一直以為,無悲傷,不青春。

真正的青春,必定有着或多或少的悲傷故事,或宏大或瑣碎,而不像是一些人安慰自己所說的“在我的印象中,我并沒有吖”。

龍應台女士在《親愛的安德烈》中說,“這個社會對過去充滿懷念,對現在又充滿幻滅,往未來看去似乎又無法找到什麼新鮮的想法。”似乎現當代的青少年們并沒有什麼值得悲傷的青春往事。

然而就算我一直僞裝着家長老師眼中的乖乖女,循規蹈矩、按部就班,可當年我卻在讀着饒雪漫的青春,看着她筆下的芸芸衆生時,哭得泣不成聲。

哭的是十七歲的愛情,“在甜蜜而脆弱的愛情裡,我們都這樣不斷地在‘練習’,‘練習’失去,‘練習’承受,‘練習’思念,在重重複複高高低低的預熱中,走向我們最終的早已既定的結局。”

哭的是對于别人來說唾手可得而對于我來說遙不可及的親情,“這個月亮是很多人的,但不是我的。溫暖遙不可及。”

哭的是所有終将逝去的回憶與青春的疼痛,“走過的路,愛過的人,以在時間的長河中流走。隻有時間的香氣,留下斑斓的痕迹,人生匆匆,遺忘在記憶中交錯。是非愛恨……無言的結局,回憶發現,歲月将悲傷過濾,又被生活蒸發。我從痛長大……”

甜言蜜語,說給左耳聽。

苦口良言,說給自己聽。

我就像一些人一樣,青春期過得無波無瀾,晴空萬裡。偶爾與母親鬥鬥嘴,或而同兄弟姐妹們打打架,我們的青春就這樣的無驚無喜,家人們長籲一口氣,感歎孩子最難熬的青春終于挺了過去;孩子們揚起懂事的臉,睜着無辜的雙眼慶幸自己成功度過。可是,這叫青春嗎?或者說,這是多數人的青春嗎?

最青春最疼痛的十七歲,饒雪漫寫出來了。

不是說每個人的青春一定要像郭敬明寫的那樣終究是悲劇,也不是說脆弱不堪到一定要以堕胎開頭以死亡結尾。

但無論如何,悲傷,一定會是貫穿着青春始終的詞彙,成長,一定需要付出某些代價,無論大小。

九零後的青春吟唱着孤獨的詩詞,閱讀着安妮寶貝饒雪漫郭敬明夏七夕的書,淚流滿面;

零零後卷席着時代的大浪風風火火而來,毫不畏懼,在孤獨中重複着上一代人青春的故事。

一個寫滿了青春疼痛傷感句子的小本子,就可以成為聯系兩代人的節點。其中,有暗戀、明戀、早戀,有孤獨、悲傷、痛苦,有一見鐘情,有謊言和欺騙,有夢想和遠行。

那個女孩也有這樣的本子,我遠遠見到她藏起一個顔色素雅的夢。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悲劇的始末

《悲傷》中的易遙,她的青春是在毆打奚落校園暴力流言漫天中度過的,可,這世界上那麼多類似的女孩子,獨獨隻有易遙遇見了顧森西。

悲劇始于一群看好戲的旁觀者和一群闖禍不嫌事多同樣遭遇校園暴力侵害的侵害者,結束于花香被踐踏成粉塵:電影的最後,女孩顧森湘成為命運之手把玩的對象,其他人照舊,一切從新開始;小說的最後,死的死瘋的瘋,像極了笑話。

可又有誰有幸遇見那一個顧森西,那個厚着臉皮告訴心愛女孩要學會反擊的陽光大男孩,那個即使在面臨所有人對易遙的指責依舊不動聲色得為她遮住一部分陰暗的人?

不喜歡那個“生活在光亮裡,就以為全世界都是光亮的”大男主齊銘,他根本就看不到易遙受過的傷,所以他輕而易舉愛上了另一束光,所以他訓斥拿水潑食堂的易遙、打幫助易遙回擊的顧森西,所以他從前對易遙的好都成為了一個笑話。

對呀,他不懂,他根本沒經曆過。他的家庭和睦健康,他生活的弄堂溫暖美好,他遇見的人們外表看起來總是那麼自然生動,他從來不知道世界上還能有這麼黑暗的一面,他從來不知道易遙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可是,易遙和他不一樣,他們從來就不是同一個世界的人,易遙在生命裡的那一束光熄滅之後生命重歸暗淡,光亮對于她來說是多麼的奢侈。

電影中易遙虛弱得躺在病床上望着這個在陽光下閃閃發光的男孩子,忽得就紅了眼眶,她的唇角挂着一抹諷刺的微笑,“别對我那麼好,要不我會以為你做什麼事情都是理所當然的。你還是不要對我那麼好了,免得哪一天你把心掏出來了放到我面前,我都不會有多稀罕,甚至還可能在上面再踩上幾腳。”諷刺的是,到了最後,這個大家原本以為會一直關心易遙甚至甯願把心掏出來任由易遙傷害的男生把心給了其他人。

顧森西不一樣,他是所有人心目中的壞孩子,他懂易遙。

百度百科中有對“顧森西”人物的描述——世界妄圖改變我們,森西卻以他的溫柔與善良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不一樣的世界。當年網上流傳着“世界欠我們一個何以琛”,如今想來這句話依然适用,“世界欠我們一個顧森西”。

“我叫顧森西,影視歌三栖沒有木字旁的那個西。”易遙問他為什麼不是希望的希,還說太陽從來都不會從西邊升起,故事的最後他說:“大家好,我叫顧森西,太陽從西邊升起的西。”

他是打在頹靡花瓣上的一束光,是所有女孩子心裡的向往,是這個世界欠我們的希望。

她沒有光,所以她沒有向往。

...
圖片發自簡書App悲傷的主題

M小姐的青春就是這般豔麗頹靡的花,被這青春時光碾壓成塵,悲傷逆流成河。

她不喜歡被教室拘束,不喜歡将心事傾吐,不喜歡對不喜歡的人微笑,不喜歡因為是住校生就不能夠出校門。

在省内最棒的學校裡,這個女孩子特立獨行地驕傲活着,絲毫不懼所有人的眼光。

索性她成績數一數二,整天不情願在教室待着自習,甯願晃悠到河對岸的電影院看屬于自己的孤獨的電影,成績也照樣是考清北的料。老師對她又愛又恨,同學們對她咬牙切齒卻又無可奈何。

她暗戀男神也暗戀得天下皆知、滿校風雨。她對着男神的教室表白,将自己的滿分成績單折成愛心送到他的桌肚裡,總之做盡了一切她能想到的傻事。

再後來想明白自己隻是欣賞和崇敬那個男孩子,自己還規劃好要在高考之後出國,便停止了一切追逐,決心不耽誤那個男生的未來。

然而一隻蝴蝶振翅會影響整個太平洋。

也不知道究竟是誰授意,招惹到學校周圍的混混在某一天逮到了她,還嚷嚷着說她招惹上不該招惹的人,在那個雨夜裡打得她鼻青臉腫。

她憤憤不已向學校投訴,可不知道是哪裡出了問題,投訴被攔了下來擱置到一旁,當然在那期間,周圍的騷擾不斷,就連同學們都開始對她避之不及,唯恐沾惹上身。

讓她更難以置信的是最後自己申請高校的時候竟還受到了幹擾。

老師看着她的眼光變得異常詭異,同學們對昔日女神開始冷嘲熱諷。

後來她才知道,在她沒有接觸到的校園的陰暗處,流言已經開始擴散,諸如她混社會,諸如她表面家境優渥藐視校紀校規實則内有玄機,諸如她一切的成績都是作弊,諸如她......

校園暴力、官僚集權、流言蜚語,她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自己也會接觸到這樣的黑暗,也從來都不知道就連身處于象牙塔裡的學生們也會有那樣惡毒的言語,她有些心寒。昔日潇潇灑灑性子開朗大方的女孩子日益變得消沉。

當然最後她還是出國了,我不知道她後來怎麼樣了,曾經耀眼得散發着光的女孩子就像頹靡的花瓣,迅速在青春陌路碾落成粉塵。

她曾是最耀眼的明珠,如今卻成為被湮滅的灰塵。

在那一段歲月中我因身處他鄉無法及時得到她的信息,她也顧忌着我的感受并沒有告訴我。後來,我送她從機場離開的那天,她抱了我,輕聲說,再見。

後來,她的手機沒有再打通過,我知道她是想要完全丢掉過去重新開始,我知道她不想讓我知道她的悲傷。我一直保留着原來的那個電話,期待着有一天,她重新使用那個号碼,用一如往常的聲音笑着說,我回來了。

最近才艱難得到消息,近兩年來之所以得不到她的消息,是因為她病了。她在他鄉患了抑郁,最近才剛出院。

電話那頭,大洋另一端,她虛弱得笑說:“我回不到從前了。但我,想活......”

...
圖片發自簡書App

悲傷逆流的青春,無須緬懷,這是一道時代的傷疤,是一代人的過往。

我願天下人能夠在悲傷的過往裡撞見重生的自己,願她就算不能逆流而上也能重獲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