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筆記 之《 一江春水向東流 》 蔡楚生 、 鄭君裡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影片《 一江春水向東流 》是一部具有一定批判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蔡楚生和鄭君裡在故事中圍繞 “ 民國版陳世美 ” 張忠良,設置了原配妻子素芬所代表的底層、後來妻子王麗珍所代表的上海官僚權貴階層,還有溫經理這些發國難财的資本家,以及弟弟張忠民等知識分子投身革命的革命者形象,通過描繪懦弱的張忠良自身的家庭悲劇,展現了當時整個國家的民族苦難時代縮影,采用了一種較為典型的家園同構體表述方式,成為中國電影史上的經典之作。

故事來源: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創作這個故事的初衷,來源于蔡楚生的親身經曆。 1937年日本在盧溝橋制造了 “ 七七事變 ” ,對中國發起了全面侵華戰争,在這一年爆發了史上著名的第二次淞滬會戰,上海一夜淪陷,蔡楚生導演正是在這種戰亂情境下從上海逃難至重慶,在目睹了流離失所的底層難民慘痛景象之後,卻發現重慶的官僚資本家們居然過着歌舞升平、紙醉金迷的日子,這樣的經曆對蔡楚生導演的觸動非常之大。

後來,抗戰結束之後,蔡楚生回到上海繼續投入電影事業,于是就創作出這部《 一江春水向東流 》的劇本。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圍繞主人公張忠良展開的故事,因此縱跨抗戰前夕、戰争爆發和抗戰結束這三個曆史時期,并且塑造了原配夫人蔡芬、 堕落于官僚生活的王麗珍、還有小姨子何文彥三個女人形象,這三個女人也成為張忠良從進步青年走向堕落的标志,編織出個人、家庭、國家然後再到個人的同構邏輯。

為了增強這種個人與家國同構的邏輯關系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蔡楚生導演在電影中使用了大量的相似性剪輯的手法,來突出這種表達。

一方面是張忠良所流連的舞廳、咖啡廳、辦公室等官僚權貴階層生活空間。

一方面是素芬和兒子與婆婆一起流離失所的鄉村土地、破舊房屋和嘈雜的街頭等這些底層大衆生活的地方。

這種影像的塑造方式,也體現在張忠良的堕落的過程。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雖然蔡楚生導演本人具有一定的政治覺悟,并且拍攝的作品比起同時期的作品而言是相當進步的,但人物塑造和劇情對于觀衆而言的啟蒙宣傳效果實際并不高。 比如在 《 一江春水向東流 》這部影片裡,還有一條隐寫的線索,就是張忠良的弟弟張忠民和教師婉華,參加抗日遊擊隊的故事。

關于《 一江春水向東流 》批判現實色彩不足的問題,在建國之後,蔡楚生導演自己也進行了深刻反思,他在1952年的一篇文章中寫道 “ 我到北京所參加的第一個會議是全國文藝工作者代表大會。 在會上我聽了首長和許多同志的報告,這些都使我感到無限新鮮、無限興奮。同時拿老區這些具有無産階級思想的勵志而堅實的作品,來和我過去那些充滿着小資産階級思想的作品作比,就使我汗流浃背,初步認識到過去的那一套實在不行了,因此當 《 一江春水向東流 》 被 ” 展覽 “ 時我就沒有勇氣敢再去看它 。”

...

pictures from the internet

于是1956年的時候,蔡楚生重新修改了這部影片的結局,将随之而來的解放戰争曆史大背景融入進去,是素芬因為張忠良的負心而心灰意冷,于是離開了上海這個紙醉金迷的地方,而毅然帶着婆婆和兒子乘坐小船投奔中國共産黨人民軍隊所在的解放區,表示人民終于在絕望中覺醒,與舊社會的腐朽決裂。

《 一江春水向東流 》 在那個年代裡,曾經帶給人們進步的抗戰思想和對于國民黨官僚資本主義的諷刺與反思,是中國電影史上優秀的一部采用家國同構邏輯進行叙事的家庭倫理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