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張一白

《複聯3》裡,滅霸為了實現宇宙平衡的理想,集齊寶石,一個響指随機毀滅半個宇宙,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很具有社會意義。

我沒看《複聯4》,早年看過漫威,并沒留下太多印象。漫威粉入戲太深,我隻踏進了半隻腳,算是局外人,目前保持清醒。

我喜歡研究你們的評論。

A:随機毀滅半個宇宙,看似對每個人都公平,但誰都沒有剝奪他人生存的權利,實際上并不平等。

随機毀滅一半,剩下的人占有的資源是更多了,但這種極端的做法對死去的人公平嗎?

B:站在滅霸的角度,你也會做出那樣的選擇。因為你是王,你要維持宇宙平衡,在其位謀其政。他也為了宇宙,犧牲了自己的女兒,重傷之後,為了不受寶石影響,毀掉寶石造成二次重傷,之後歸隐山林。

C:假設隻有四個人,你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你會選擇随機毀滅哪兩個?

D:人類有自私的基因,這是天性。你隻考慮你的親人,難道人類殺害動物,這就是所謂的平等?隻能說人類還沒進化到那種無私的程度。

E:不用滅霸打響指來維持平衡。文明越發達,生育率越低。

F:如果滅霸随機消滅了一個種族的全部男性或女性,不就相當于滅族了,和納粹有什麼區别?

G:如果随機殺的是你的父母,你還支持滅霸嗎?

H:滅霸有點像秦始皇,大權獨攬,中央集權。

還有人從物理學角度讨論奇點和宇宙大爆炸,有人評論說“懵逼地進來懵逼地出去”。

……

...

在評論區,我看到的是一個社會,有各種各樣意識形态和價值觀的碰撞。(省略了評論區對噴的言辭。)

網絡即是現實社會的縮影。這種碰撞可以看成是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矛盾。正是這種矛盾推動了社會向前發展。如果所有人都給好評,社會一派大好之勢,人人自我陶醉,社會還怎麼向前發展呢?如果所有人都給差評,社會看起來一片黑暗,人在這樣的環境下生存也會自我迷失。

這些人不過是站在不同角度,抱持不同的價值觀,在共同讨論這個問題。對與錯、善與惡有一片灰色地帶,但人性向善的本質是不變的。

基督教認為人性本惡。按其教義,亞當夏娃是人類祖先,他們受魔鬼引誘,偷吃了禁果,有了分辨善惡的能力,但從此也便有了原罪。人類繼承了祖先的原罪,人的一生都是在救贖的過程。救贖即是人性向善。

儒家認為人性本善。人之初,性本善。

但是很多人對儒家的人性本善存在誤讀。查一下百科知識,你就會知道與其說人性本善,不如說人性向善。

...

為什麼一些人會覺得人性本惡呢?

他們總會舉人類惡行的例子,譬如自私、奴役、暴君、侵略戰争等等。

善行、惡行與善性、惡性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自私并不是惡,而是在人比較弱小時的自我保護。自己和别人都是人,如果善待别人是“善”,那善待自己也同樣應該是“善”。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個窮不是貧窮的意思,而是不得志或能力不夠的意思。很多人都把這句話曲解為“窮人什麼事都不要管,隻要管好自己就好了”。

不得志或能力不夠的時候要修身養性,得志或有能力的時候要努力讓天下人都得到好處。這也是善。

有惡行的人就沒有向善本性嗎?暴君天生就是惡人嗎?并不是。隻是在他的成長環境和接受的教育影響下,他形成了常人看來比較極端的價值觀,他無法對底層百姓的疾苦感同身受。底層百姓同樣無法理解他的價值觀。

電影終究是電影,它不是現實,但反映了現實。入戲便為戲中人,抽身即是局外人。

之所以那麼多人喜歡漫威,在于它既沒有将如滅霸、洛基之類的反派完全定義為反派,也沒有将複聯英雄們完全定義為正派。而是在漫威宇宙這盤大棋漸漸鋪開的時候,我們發現英雄們也曾有過惡行,反派也有向善的本性,是人類向善的本性讓他們完成一次次對抗與成長。

最終的結局有那麼重要嗎?電影的結局不過一個故事終結,下一個故事還會重新開始。人生的結局不過死亡,下一代人還會重新開始。

看電影要學會在合适的時候抽離,人生也是如此。我們隻需要知道有些東西始終是人類共同擁有的就可以了。享受那個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

©版權聲明:本文内容系作者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轉發分享。

胡謅白扯:

小說、電影、随筆,

胡說八道,别太當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