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手機準備吃瓜,猛然看見一條熱搜。
《少年的你》獲奧斯卡提名?
一時間,内心五味雜陳。
是中國電影不行了,還是奧斯卡要完了。
評論也兩極分化,有人無語吐槽,還有人恭賀祝願,剩下的默默吃别的大瓜。
《少年的你》怎麼樣?
單從數據看,确實不錯。
總票房超十五億,豆瓣一百多萬人打出8.3的高分,獲得最佳電影、最佳導演、最佳女主角等多項獎項與提名,是當時微博、朋友圈、公衆号等最熱的話題。

若從内容看,電影也不錯。
題材就暗藏了拿獎的心,故事完整度也很好。兩大主演周冬雨、易烊千玺表現也可圈可點,突破很大,基本沒了以前的影子。女配周也塑造的優等生施暴者也算深入人心。
但是,它真的值得這麼高的贊譽嗎?
這部電影很值得探讨的點就是校園霸淩,這是現今存在且無法很好解決的難題。
立意是值得深思的,但是影片的處理卻很費解。
陳念(周冬雨 飾)因為另一個自殺女生而陷入困頓中,然後遭到魏萊(周也 飾)等人的霸淩。後來邂逅小北(易烊千玺 飾),二人相知、相守,最終卷入一場殺人案。
很多人看完第一反應都認為校園霸淩太可怕了。
可怕嗎?的确可怕。
但是影片隻是借了校園霸淩的殼。
前半場是校園暴力,後半段幾乎就是一部刑事案件。将校園霸淩架到極高的高度,把它卷入懸疑刑偵。
讓校園霸淩束之高閣,可望不可及。
可現實不是這樣。
有幾個人圍攻一個女生扇巴掌;有人扒光女生衣服拍視頻發在網上;有人往孩子眼睛裡扔紙片...... 這樣的新聞層出不窮。
再往小了說,學生時代肯定會有個内向懦弱的人受欺負,帶眼鏡、牙套的女生會被叫做四眼鋼牙妹,無端編造謠言,拉幫結派搞孤立。
校園霸淩比比皆是。并非隻有死亡能給人傷害。
往往那些小的傷害更能給人終生難以愈合的傷痛。
好的作品是貼近生活,而非空中樓閣。
《少年的你》立意很高,但情節配不上立意。
電影想講的太多,各種元素混雜,顯得不倫不類。
講校園霸淩、家庭教育、學校制度,還講社會态度、警察辦案、公安體制,最後還要上演言情戲碼。
在豆瓣上的分類也是五花八門:青春、成長、校園、人性、犯罪、文藝、愛情。
按理說愛情是很重要的戲份,但是在這部劇顯得生硬。
首先是二人相遇的“親吻梗”。這個情節過于言情且不合理,現實中小混混們并不會搞這麼沒必要的幺蛾子出來,如果他們是鐵了心地要看笑話,那麼一定會更粗俗、更不堪,把小北打成那個樣子的一幫人怎麼會看這樣“羅曼蒂克”的熱鬧。
然後就是二人的陪伴、守護與救贖。兩個人之間總是缺少了點什麼,所以在一起朋友不像朋友、戀人不像戀人。
這裡就不得不提到抄襲,抄襲内容調色盤等具體事宜可移步微博等平台,非常詳盡,在次不多贅述。
原小說平台及電影片方對此事閉口不談,悶聲賺錢,任憑讀者網友們謾罵、發酵,讓電影和小說越來越火。免費又強勁的宣傳,實在是“聰明”。
抄襲讓人心涼,後面的事讓人心更涼。維權之路漫漫,抄襲之人悠悠。
被抄襲的則是東野圭吾的《白夜行》。
《白夜行》的情感是前後一緻的,沒有電影中前期陰間、後面陽間的突兀。
最重要的是小說中的男女主的關系,即“互利共生”,也和角色性格身份及小說風格統一。他們一開始就是黑暗中心心相惜的人,拼盡一生為的就是能在陽光下牽手。而不是電影中救贖愛情的生硬轉變。
相較于電影内容,令觀衆共情的其實是校園霸淩這個主題。
再回到奧斯卡提名的話題,《少年的你》之前中國有七部電影被提名,僅《卧虎藏龍》得獎,如下:

讓人不禁感歎,神仙打架的時代終于還是過去了。
《少年的你》無疑是一部成功的電影,無論是從票房還是從評分看,都是一部精緻的商業片。
但通過吃敏感話題與流量紅利,并且涉及抄襲融梗的差強人意的電影,當真能代表中國電影嗎?
《少年的你》入圍奧斯卡或許是值得高興的,這是對電影的肯定,也是對中國電影的鼓勵。
中國電影沖奧之路不易,李安的《卧虎藏龍》是第三次沖奧之作,一舉囊括最佳外語、最佳藝術指導、最佳原創音樂、最佳攝影4項大獎。之後又憑借《斷背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兩次得奧斯卡最佳導演獎,填補了華人在這項獎項的空白。
之後20年來中國電影不斷發起沖擊,《英雄》入圍4強,《十面埋伏》止步于9強。
因而《少年的你》獲提名實在是令人振奮,即使沒看過這部電影的也要祝賀誇耀一翻,這個獎的提名可是蓋過無數宣傳。
但是,奧斯卡的提名不能代表它是2019年最好的電影,更不能代表它是中國近幾年來最好的電影。
電影的評價本身就是見仁見智的事情。
你完全可以讨厭某部獲獎的電影,或者喜歡評價極低的電影。
但希望内心能有一杆秤,能靜靜思考,而不是被外物所蒙蔽。
獎項不是遮羞布,優點可以放大,但缺點不能消失。
奧斯卡提名不是巅峰,而是起點。
首發:公衆号雜說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