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如懿傳》的感情很複雜,先是為如懿的恬淡不争、宮鬥起來卻四兩拔千斤的從容所吸引,然後是男女主的甜蜜狗糧,到她打不還手的佛系宮鬥時又忍不住擔心氣憤。看不擇手段無底線的魏嬿婉小人得志的樣子,好想沖過去叫醒如懿。

是她慫了嗎?

...

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一出《牆頭馬上》,讓青櫻、弘曆确認了眼神,他們是彼此衷意的人。可曾想,他們的情緣也和這戲一樣,喜劇的包裹之下,是悲劇的内核。

《牆頭馬上》是元代戲曲家白樸的作品,被譽為元雜劇四大愛情劇之一。取材于白居易的一詩:“妾弄青梅憑短牆,君騎白馬傍垂楊。牆頭馬上遙相顧,一見知君即斷腸。”

故事講的是:尚書之子裴少俊,奉命到洛陽購買花苗,巧遇總管之女李千金。二人一見鐘情,私訂終身。李千金被私藏與裴家後花園七年,育有一雙兒女,卻仍不為裴家長輩所知。終有一日被撞破,為裴少俊之父所不容,李千金力争無果,被棄歸家。後裴少俊考取功名,重新求娶李千金,夫妻終于團圓。

少年時常為類似主人翁追求自由愛情的勇氣鼓掌,但如今再看,隻覺得背後發寒。李千金為了所謂愛情,甘願抛棄家人忍受不見天日的私藏生活,将一切寄于一人之身,說句不好聽的,如果在後花園發生什麼意外一命嗚呼,或者費少俊是個變态或後面變了心,又或者裴少俊功名失敗,深陷絕望的李千金當如何自處自救呢?

所以,白居易對李千金的“大膽追求愛情”不是鼓勵而是同情和惋惜,----“寄言癡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輕許人”。

和戲文一樣,他們也是牆頭馬上一見傾心。進入皇宮後青櫻改名如懿然不改真心,一如李千金的勇敢執着,心心念念的隻有少年情意。隻是,在權勢與美色的推湧下,這份真心能否有立足之地呢?


但求知心長相重,便是不憂,不懼

真心可以有,----如果他的弘曆後來的乾隆皇帝也能如裴少俊一樣長情,放她在心上;如果他們能一直心意相通,信任扶持。

弘曆一度做的很好。

作為寶親王選秀時,不管不顧父母的暗示,直接把如意送到青櫻手裡。皇帝老爹不同意,敢于直言争取,雖沒能成為正妻,青櫻總算做了他的側福晉。

那時的少年郎弘曆心心念念她一人,郎情妾意,纏綿缱倦;福晉(皇後)及其他妃妾們心心念念的也是她,眼中釘、手中刺,衆矢之的。

妃嫔們聯手精心策劃的一場大禍猝不及防的來了。

她信任的陪嫁丫鬟突然站出來,指控她害皇嗣;一個小太監當場碰壁而亡,以死明志;嫔妃們煽風點火推波助瀾……她震驚的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人證、物證俱全,她無力辯駁,被關進了冷宮。

但她并不惶惶如喪家之犬。冷宮不冷,因為她心是熱的,“即使在冷宮也要活的體面。”不是心态好,而是心底有希望之光。

那束光,是弘曆的信任。因此,她的冷宮生活清苦卻并不沉重,還有什麼比得上愛人的情意深重呢!

可是三年過去了,經曆了飯菜被下毒、毒蛇、房子被燒,幾次命懸一線,弘曆還是沒能接她出宮。她決定自保,于是自導自演了“砒霜中毒”,還有将計就計的“詛咒事件”,一舉赢得太後的支持,走出了冷宮。

此時的她是有怨氣的。

不坐轎,不穿華服,着便裝登了深秋的樓台。仰拍的鏡頭之下,她孑然一人的身影很高大,卻也孤單。知道結局的我甚至希望她就帶着這一絲怨氣吧,如此她就會保持高段位的宮鬥水平,就不會有後來的心痛。

但弘曆的一番推心置腹再次打動了她。

“朕總想起青櫻。青櫻那時候還活得自在些,而如懿,在冷宮艱難度日,單是女工就編了三百二十六條絡子,手帕繡了一百一十二塊。”

“臣妾在冷宮的時候,就知道皇上不會忘了臣妾,可是臣妾還不知道,皇上還知道這些,竟知道的這般清楚。”

“你親手做的那些絡子和手帕,每一樣都是過了朕的眼,才送到宮外變賣的,朕看到那些就知道你能挨過去,知道你沒有心灰意冷,那些淩霄花在冷宮開的出來嗎?有沒有讓你安慰一些?”

“每年都開,開的極好 皇上還派人護住了臣妾的性命。”

“毓瑚告訴你的? 這淩霄易活還能夠治傷痛,朕知道你在冷宮過的艱辛,所以朕希望你像淩霄一樣,能活下來。朕也知道你喜歡綠梅,所以送你綠梅粉。”

“臣妾今天用了。”

“這梅粉清香 與你最相宜。”

“你和朕說過,就算再貴重的身外華物,都抵不過絕境中不會放開你的那雙手,從今以後,朕會一直握着你的手,你依靠着朕便是。”

他是“夫君”,更是帝王,自有很多的情非得已,愛他,就多替他分擔,使他安心吧。自此如懿的愛,除了情深意重,又多了忍耐擔當。

雖無心後位,你既孤單,我便不懼陪往

宮鬥是沒有赢家的零和博弈,有的人赢了,卻也輸了。

謀害皇嗣的事真相大白,如懿沉冤得雪,高貴妃則被幽禁死在嚴冬的雪地。弘曆痛心疾首,曾經嬌憨任性的格格,背地裡竟是如此狠毒的婦人,為争寵,如此算計。他痛心不已,仿佛救命稻草一樣追問如懿,“如懿,你會算計人嗎?”

“臣妾不知道皇上說的算計指的是什麼,若有人陷害臣妾,欺負臣妾,臣妾自不會坐以待斃,也會自保。若皇上說的算計是這個,那臣妾是會的。”

“那你會算計朕嗎?”

“臣妾願與皇上永不相欺。”

如懿聰慧異于常人,她作為太後仇人的侄女,本是阻力重重,她卻能變阻力為助力,讓上一屆的宮鬥冠軍甄嬛成為助力,實力可見一斑。

但她因為弘曆的情意和信任卻不能再鬥。

他讓她做自己的“皇後”。

她為難。雖從不主動害人,但對後宮的伎倆她了然于心,一直無心後位,就是不願卷入争鬥。

但她的弘曆拉着她的手傾訴孤單,索要陪伴,她便無所畏懼的答應了。

她對太後坦誠心意,“臣妾或許看不清後位,看不清前路,也不夠看得清皇上,可皇上說他孤單,臣妾就隻想到他身邊去。”

她哪裡知道,裴少俊和李千金的悲劇或許正是從夫妻雙雙把家還的圓滿之後,才開始的呢?

一路颠沛走來,坐擁後位,身負榮光,得到了年少渴盼的真心相許,卻不知“得到”即“失去”。

“心懷天下,意存慈悲,不妄聽,不妄語,不行惡事,不打诳語,萬事了然心中,憑一顆慧心巧妙處置”,是弘曆對“皇後”的期待。

她再次為難。

“臣妾雖為皇後,卻也隻是有七情六欲的凡人。皇上所言的神仙境界,臣妾自愧不如。”

“皇後說的對,人就是人,但達不到的境界,也可以心向往之。”

“臣妾明白皇上的意思了。”

于是她努力做他的好皇後。

不如此,便辜負了少年郎。

但這麼做了,便相當于赤手空拳把自己置身于敵軍中間,很難有反擊能力。真是成也情意,敗也情意。

...

蘭因絮果,花開花落總有時

作娴妃時,她有弘曆的保護,“哪怕你對所有人都要循規蹈矩,但是對着朕,還是可以保留青櫻的性子。”做了皇後的她,卻如同被縛了手腳,隻剩“安定後宮”的職責。于是有了最窩心的宮鬥……

一次次的忍耐,并沒有換來應有的信任,哪怕敬重,反而是她的孩子接連遭遇不幸。

“窮達皆由命,何勞發歎聲,但知行好事,莫要問前程,冬去冰須泮,春來草自生,請君觀此理,天道甚分明。”

她活的艱難,心底的希望之光越來越微弱,卻依然苟延殘喘着,想必是還有一絲僥幸,“天道甚分明”,總有守得雲開見月明的一天吧。

寒見香的到來給了她當頭一棒,遠甚于十三阿哥薨逝,乾隆信天象之說而生的疏遠。

乾隆對寒見香,隻一眼便忘乎所以地動了情,瘋魔任性起來。費盡心思的各種讨好不得,逼得寒香見絕食後,那皇後職責說事讓如懿勸服寒香見,并毫不顧忌的說寒香見為一生真愛。建寶月樓,穿寒部服裝,和寒香見一起入畫(本是皇後專有特權),掌掴如懿……

果然是一生真愛啊!

可是皇上,我如懿又算什麼呢?!為你甘赴無人之巅,為你收斂鋒芒,不想在心上刺刀最狠的人,竟是你啊!

從那一刻起,如懿的少年郎已然消失。

從那一刻起,這對年少情深的夫妻不再琴瑟和鳴,漸漸隻剩下人前的“相敬如賓”。

剛入宮時的她的聰慧果敢剛毅,是弘曆眼中的與衆不同,位居中宮後這些都成了缺點,是不顧全大局,不體貼聖意,是忤逆。随着乾隆的變本加厲,淩雲徹受辱等糟心事件相繼發生,表面的尊重也愈發難了。

日子過不下去了,現代人的選擇是一拍兩散,如懿也是這麼想的。南巡船上的水玲珑事件,成為壓倒她的最後一根稻草,毅然斷發絕情。

...

斷發,給去了的青櫻、弘曆。

斷發,也是解脫。從情郎的期許和“皇後”的枷鎖中掙脫,有恩的報恩,有仇的報仇,所以,後位的失去,同時是青櫻的複生,于是有了魏嬿婉的落敗。

隻是當一切塵埃落定,乾隆終于悔悟她的真心,他們卻回不去了。

如懿說,她懂得了蘭因絮果,花開花落總有時。

男女之間的姻緣,很多都是美好的開始,然後悲傷的離散。美好的時候猶如蘭花沁人芬芳,沉醉不已;而分開的時候零落離散,就像飄落的柳絮,輕飄飄的結束,凄涼無比。

但周迅說,如懿是善終。

即便蘭因絮果,但能美好的年齡遇到了一個懂得自己的郎君,大半生的時間彼此信任扶持,心有靈犀,比起更多夫妻一生相敬如賓的疏離,她幸運太多。相愛的時候,傾心全力,精神的共鳴和世俗的名分和諧統一,已是難得;情意不在,不因權勢富貴委屈内心,主動離開,且不殃及親友,算是圓滿。

“今夜繁星璀璨,甚是好看。這江南的山水,也就是朕最向往的地方。等到将來,朕帶你去看柔藍湖綠,疏雨桃花,朕喜歡的地方,一定會有你。”

“隻要能和皇上在一起去到哪兒都是人間盛景”

不知曬着月亮安靜逝去的如懿,還會不會想起這句話……